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廖思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6):21-2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应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BPH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术前不服用药物,观察组术前7 d使用非那雄胺,比较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前列腺重量、手术时长、IPSS分数、前列腺体积以及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失血量、平均切除1 g前列腺组织失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失血量显著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该项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内使用非那雄胺,能够降低总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与单独应用盐酸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行TURP的120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术后应用盐酸坦索罗辛)40例、B组(术后应用非那雄胺)40例、C组(术后盐酸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联合应用)40例。分别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联合应用盐酸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可明显改善BPH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盐酸坦索罗辛、非那雄胺,治疗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过程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手术前给予口服非那雄胺5 mg,每日1次,连服1周;对照组不给予口服药物。60例患者均行TURP,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计算术中失血量。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列腺组织平均手术切除量分别为(18.97±7.82)和(19.78±8.35)g,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2.4±6.1)和(59.8±6.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4.9±62.5)和(252.1±16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口服非那雄胺能够抑制前列腺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减少前列腺电切术手术过程中的出血。 相似文献
5.
非那雄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镜下血尿阴转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镜下血尿阴转中的作用。方法:追踪随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镜下血尿患者468例,根据对血尿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0例,术后第1日开始口服非那雄胺5mg/d,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238例,术后第1日开始予抗感染、止血及对症等治疗。结果:治疗组镜下血尿阴转时间24~38日,平均32日,对照组相应为33~67日,平均46日(P<0.01);治疗组术后4周镜下血尿阴转率70%、5周为95%、6周为100%,对照组相应为5%、8%、48%,在各时段镜下血尿阴转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那雄胺能明显缩短前列腺电切术后镜下血尿阴转时间,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口服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BPH患者分为两组,术前14d口服非那雄胺5mg的6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未服用非那雄胺的6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UVP术中术后失血量。【结果】观察组TUVP术中、术后出血量、甘露醇的灌洗液量、电切操作时间以及术后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膀胱的时间和所消耗的冲洗液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非那雄胺能够有效减少TURP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输尿管结石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分别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和山茛菪碱口服,比较结石排出率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变化.结果: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组和山莨菪碱组排石率分别为73.3%和66.7%,IPSS评分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组显著降低,山莨菪碱显著增加.结论: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可促进ESWL后结石排出,同时改善IPSS评分,与山莨菪碱比较,可避免排尿症状加重及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按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1966~2005)、EMbase(1984~2004)、CBM(1980~2005)、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以及相关杂志和学位论文,收集非那雄胺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的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用RevMan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4个为随机对照试验,1个为非随机对照试验。3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等级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下尿路症状评分、前列腺特异抗体水平及术前前列腺体积、术中切除组织量均可比(P>0.05)的情况下,非那雄胺组术中出血量[WMD–85.44,95%CI(–117.31,–53.58)]、每克切除前列腺组织出血量[WMD–3.5,95%CI(–6.34,–0.58)],术前术后血色素降低量[WMD–1.61,95%CI(–1.96,–1.26)]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前服用非那雄胺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11.
特拉唑嗪、非那司提和坦素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比较特拉唑嗪、非那司提和坦素罗辛,以及其中任意两药联用与单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4.12)、EMBASE(1984~2004.12)、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4期)、美国<生物学文摘>光盘数据库(1990~2004.1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2004.12)等,手检10种相关杂志.纳入与有效性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并追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两位系统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三者裁决.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656篇文献,经筛选后最后纳入12篇原始研究(2 471例)进行分析,包括11篇RCT,1篇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特拉唑嗪比较,坦素罗辛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 IPSS)更明显[WMD=0.75,95%CI (0.03,1.46),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平均尿流率(average rate of urine flow, AFR)改善程度 [WMD=0.23,95%CI (-0.39,0.85),P=0.46]、残余尿量改善程度 [WMD=0.82,95%CI (-2.92,4.57),P=0.67] 以及减小前列腺体积的效果 [WMD=2.20,95%CI (-3.99,8.39),P=0.49] 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那司提与坦素罗辛比较,两者在改善IPSS [WMD=0.65,95%CI (-0.45,1.75),P=0.25] 和最大尿流率方面 [WMD=0.39,95%CI (-0.72,1.51),P=0.49],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有两个研究比较了非那司提与特拉唑嗪对最大尿流率的影响,且结论各异.仅有1个研究(538例)比较了单用非那司提、特拉唑嗪与联用非那司提和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率,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非那司提,但与单用特拉唑嗪无明显差异.结论非那司提、特拉唑嗪和坦素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差别不大.在改善IPSS和生活质量方面,坦素罗辛似乎优于特拉唑嗪;非那司提与特拉唑嗪联用比单用非那司提有效率高,但不比单用特拉唑嗪效果好.结合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推荐临床短期单用坦素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长期治疗方案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新证据产生之前不推荐联合用药.鉴于有关临床研究现状,呼吁提高国内外原始研究质量,增大样本量,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血钙的影响。方法 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口服非那雄胺(5 mg,1次/天)联合骨化三醇胶丸(0.25μg,隔天1次),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联合非那雄胺(0.25μg,隔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每两周检测患者各项血清生化指标、血钙和雄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钙、雄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骨骼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方面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非那雄胺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不会增加患者得高钙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同期表浅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电切术后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研究组)同期行膀胱颈部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 tate,TURP)患者和12例(对照组)单纯行膀胱颈部TURBT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记录原发肿瘤数目、首次灌注时间、随访时间、灌注药物不良反应、肿瘤复发时间、复发位置、复发数目和肿瘤的进展。综合评价吡柔比星预防同期切除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的患者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3.1年。两组膀胱肿瘤总复发率为26.7%,研究组复发率为27.8%,对照组复发率为25.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8.3%,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膀胱区疼痛。结论同期切除前列腺和膀胱颈部肿瘤,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对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方法】良性前列腺患者91例,试验组44例服用非那雄胺,对照组47例服用哈乐胶囊,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的PSA、前列腺体积情况。【结果】对照组前列腺体积降低1.7%,PSA降低2.6%,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前列腺体积降低30.6%,PSA降低31.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SA〈4ng/mL中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者2例,4ng/mL〈PSA〈10ng/mL中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者3例。【结论】非那雄胺能有效降低前列腺体积和P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hy perplasia,BPH)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以及灌注值,评价两者对BPH和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6例患者行常规MRI及PWI扫描,分析BPH及PCa的常规MRI表现及所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计算最大灌注斜率(SSmax)。结果 35例PCa及41例BPH的TIC均有明显的上升支,较之BPH组,PCa组TIC上升支较陡峭,峰值高,达峰时间短;PCa组的SSmax高于BPH组(P〈0.05)。结论 MRI与PWI联合应用有助于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改良Madigan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adigan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31例前列腺增生者经改良的Madigan施行了腺体摘除术,术中将前列腺包膜横切口上移至距膀胱颈0.5~1.0 cm处,显露尿道起始部,直视下分离出尿道,切除增生的腺体。结果手术恢复均顺利,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出血少,与传统的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相比,术后恢复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经直肠超声(TRUS)980例,其中10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增生(BPH),本文见前列腺体积(PV)与PSA值呈正相关(r=0.67).在PSA不同的三组,PV显著差异(P<0.001),而PV不同的三组PSA无差异(P>0.05);BPH两区以上增生54.8%,回声不均73%,伴结石77.88%,且在PSA<4ng和>4ng中明显不同(P<0.01);PSAD>0.15者占30.76%.提示BPH中PSA值与PV回声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BPH和前列腺癌MSCT多期扫描的强化特征及其与MVD、VEGF表达情况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25例BPH和1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征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强化峰值、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所有手术切除或穿刺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S-P法VEGF、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分析MVD、VEGF在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PH与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不同(P<0.01),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出现早于BPH。两组病例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PH的强化曲线以I型(20/25)为主,前列腺癌以II型和III型(11/15)为主。BPH和前列腺癌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2.00±10.99)HU和(45.60±6.88)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BPH组(P<0.05,P<0.001)。在BPH和前列腺癌,VEGF与MVD显著相关(P<0.001,P<0.05);最大强化幅值与MVD明显相关(P<0.05)。在前列腺癌组,MVD与Gleason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VEGF与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血供丰富,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和前列腺癌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癌病灶的显示和诊断起重要作用;MS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BPH和前列腺癌的微血管生成及其MVD、VE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