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栋  苏慧 《心功能杂志》2013,(5):566-56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但血脂仍未达标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高剂量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d;试药组为联合用药组:依折麦布10mg/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TC、LDI。一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P〈0.01);与高剂量他汀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TC、LDL—C下降更明显(P〈0.05);而肝损害及肌溶解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增加。结论: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低LDL—C效果,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混合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服用同等剂量阿托伐他汀并加用缓释烟酸。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baPWV、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大小。结果观察组 baPWV、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能更好地抗动脉硬化,抑制斑块生长,甚至缩小斑块,改善动脉弹性,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各60例,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C、LDL—C、T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术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29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31例患者,术前12小时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所有患者术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每日1次长期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在出院3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22.6%(P〈0.05);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升高幅度显著减低(P〈0.05);C反应蛋白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同常规使用20mg的剂量相比,强化治疗的患者在短期预后方面获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阿托伐汀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96例CKD伴有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缬沙坦胶囊联合阿托伐汀(治疗组)及单独口服缬沙坦(对照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PWV、血压、心率、服药状况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wv、血脂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治疗可以改善CKD患者PW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确诊的准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PCI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量80mg,至手术前2h再给予40m只,此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脂、肝肾功能、肌酶,比较两组用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ACS患者的血浆TC、LDL—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浆肌钙蛋白(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ST、ALT、CK、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靠,血脂达标率高,剂量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并且可明显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观察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组(76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60例)。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clMT),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45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血脂、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成冠心病(CHD)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随访1年,观察血脂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DM+CHD组血清HDL和ApoAl水平低于CHD组和DM组(P〈0.05),DM+CHD组LDL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CHD组和DM组(P〈0.05);治疗后DM+CHD组HDL和ApoAl水平明显升高(P〈0.05),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P〈0.05);DM+CHD组LVEF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测定基础PWV,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拉西地平组选用拉西地平4~8mg,1次/天;拉西地平+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在拉西地平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天。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其PWV。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联合用药组收缩为压(129.1±11.8)m/nHg、舒张压为(79.2±8.1)mmHg、PWV为(10.6±2.8)m/s,低于拉西地平组[收缩压(135.3±12.6)mmHg、舒张压(83.5±4.4)mmHg、PWV(11.4±2.6)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血压因素后,PWV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具有降低血压和血脂,并能降低高血压病人的PWV。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mg组和10mg组,每组各55例。1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晚,4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mg组比较,40mg组LDL,C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mg组比较,40mg组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lOmg组比较,40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CRP改善明显,而且40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0.0%(48/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缓解时间短、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对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治疗组(n=40),对照组PCI术前予常规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术前12小时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口服。观察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术后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cTnI、CK-MB和CR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前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24hCKMB、cTnI、CRP的水平及PCI术前、术后1个月LDL、TC的水平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期间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常规剂量组PCI术后CKMB、cTnI、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PCI术后24h的CKMB、cTnI、CRP水平均高于负荷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用药后1个月LDL和TC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3)负荷剂量组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转氨酶升高负荷剂量组3例,常规剂量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肌痛、骨骼肌溶解及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酸脂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入的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降压效果、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较治疗前相比,舒张压变化不大,但收缩压与脉压差改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和脉压差较对照组均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脂水平经治疗均下降,但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1.8%,而对照组为20.6%,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硝酸异山梨醇酯为代表的硝酸脂类药物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收缩压和脉压差,缓解临床症状,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血运重建老年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uA非血运重建老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与40mg/d,每晚1次,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动态心电图结果、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20mg/d组相比,40mg/d治疗1个月缺血性ST段下降的程度明显减少(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及因症状性心肌缺血再住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非血运重建老年患者应用20mg/d及40mg/d的阿托伐他汀钙均能有效调脂,40mg/d的阿托伐他汀钙可提高疗效,能更有效地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而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均予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其中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5mg 组、10mg 组、20mg 组予以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随访6月,观察血栓素 B2(TXB2)、6-酮-前列腺素 F1α(6-Keto-PGF1α)、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前后 ABI 和 IMT 无显著变化(P 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5mg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与之相反,10mg 组、20mg 组 TXB2、baPWV 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和5mg 组比较,10mg 组、20mg 组的 TXB2[(148.3±29.2)pg/ml,,(142.3±30.6)pg/ml 比(111.5±22.8)pg/ml,(104.9±17.4)pg/ml]、baPWV [(1621.1±136.1)cm/s,(1597.7±125.3)cm/s 比(1232.9±132.3)cm/s,(1178.2±155.1)cm/s]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1α[(104.7±66.1)pg/ml,(102.2±70.3)pg/ml 比(132.8±48.3)pg/ml,(139.1±66.3)pg/ml]水平显著升高(P <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有保护的作用,10mg 阿托伐他汀可能是血管保护的最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8.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否认既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共入选319例,男性215例,女性104例,年龄(48.7±14.2)岁。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分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1 400 cm/s,1 480±79 cm/s)共95例,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1 400 cm/s,1 030±350 cm/s)共224例。在6~18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20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和斑块(20/95,21.1%),正常组只有6例(6/224,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23±0.08)cm高于正常组(0.14±0.05)cm,血压(152±23)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正常组(114±26)mm 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正常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6~18个月的心血管事件: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发生心绞痛12例、入院治疗8例,正常组没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的动脉硬化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