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间歇气管内滴药法和微量静脉泵推注法的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是把a-糜蛋白酶用0.45%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以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空针定时间间断滴注上述湿化液。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和霉菌感染人数比对照组少,没有患者出现痰痂2,0 d内堵管人数增加。结论: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定时间间断滴注湿化液。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滴注湿化气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英  边玉兰  梁萍 《临床医学》2005,25(2):F004-F004
我院2003年3月~2004年5月,对18例气管切开病人试用了持续滴注湿化气道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科室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法,实验组在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的基础上定时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于1997年1月~2004年4月对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湿化2种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道持续微量湿化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气管叨开病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持续湿化组41例,定时湿化组33例,观察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持续湿化组肺部感染发生12例,定时湿化组发生肺部感染18例。结论:持续湿化组对预防肺部感染有明显的疗效,缩短了气管套管带管时间,缩短了病程,为病人节约了开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3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用水超声雾化,比较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结论]持续泵入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气道湿化方法可减少肺部感染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将3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用水超声雾化,比较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结论]持续泵入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气道湿化方法可减少肺部感染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式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和所需护理人力的情况。方法:将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气管切开病人应用输液式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湿化;对照组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统计其护理操作消耗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为病人气管内滴药护理操作人平均每天所需的时间,实验组为10min,对照组为96min。结论:输液式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殿芝 《上海护理》2009,9(2):56-58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人和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气管切开术已由单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办法,逐步成为耳鼻喉科、内外科、急诊科和儿科等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因此常使用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干预。气道湿化也存在一定的适应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论是自主呼吸,还是应用机械通气,均是湿化疗法的适应证,只有气道分泌物多且稀薄易于排除者,不主张采用气道湿化治疗。近年来有关气道湿化方式、湿化液的选择和湿化液湿度的控制等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0.45%的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水湿化气道,观察记录湿化效果、痰液粘黏稠度、呼吸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湿化效果较好33例(82.5%),湿化不足4例(10.0%),湿化过度3例(7.5%),研究组较好35例(87.5%),不足2例(5.0%),过度3例(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60.0%,Ⅱ度占25.0%,Ⅲ度占15.0%与研究组的62.5%,25.0%,12.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13例,刺激性咳嗽13例,肺部感染16例,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例、3例、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45%氯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用于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2者湿化效果良好,但0.45%氯化钠溶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0.45%氯化钠溶液是理想的湿化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黏稠度不同所需的气道湿化量。[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180例次,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mL/h;第二组中实验组气道湿化量为12 mL/h;第三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3组中对照组均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 h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 mL/h~6mL/h。72 h后对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并应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统计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弹性阻力(X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Fre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痰液黏稠度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调整方案,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宁燕  谢莉芳  曹家燕 《家庭护士》2009,7(14):1225-12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对照组采用气道滴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比较两组病人湿化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卢美观  周亚梅 《全科护理》2013,(32):2980-2981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病人使用两种气道内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推注泵持续推注法,对两组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注泵持续推注法较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效果好,能更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及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管理,从重建生理湿化状态、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有效吸痰方法、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综速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国内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国内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2008年CBM、VIP、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工检索<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等杂志,纳入采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与推注湿化液间断气道湿化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而后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 RevMan 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所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差,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方面而进行比较,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优于间断气道湿化的方法,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痰阻、气道黏膜出血和刺激性咳嗽的发生,其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的气管内给药护理方式,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ICU及感染内科87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26例给予间歇气管内滴药,34例给予气管内喷雾,27例给予持续气管内滴药。采用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痰液细菌学培养的方法,对上述3组方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持续气管内滴药组在各时间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该组痰培养阳性例数所占比例也要低于其他2组。结论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的方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改善预后方面的疗效优于其余2种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