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配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0~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的32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16例危重患者行PICC。结果 16例危重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满足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有效提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总结271例患者经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物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重视患者评估及穿刺血管定位,熟练掌握穿刺置管技术,在穿刺过程加强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做好穿刺后处理。271例中,1次穿刺成功232例,2次穿刺成功3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1].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局部损伤,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故置管部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但存在一些问题,现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种置管方式在导管感染、导管栓塞、导管脱出、穿刺成功率及气胸发生概率、费用、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从而为乳腺癌化疗病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进而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1]。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局部损伤,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故置管部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但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植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PICC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四组,每组10例,每组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组的置入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送入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失败率,分析学习曲线。结果平均置入时间A组(99±12.0)min,B组(93±12.6)min,C组(89±11.8)min,D组(51±4.0)min,时间逐渐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0%提高到100%,并发症发生率由10%降到0。A组+B组的置入时间(93.53±12.57)min高于C组+D组(57.56±8.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A组+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5%)、导管送入良好率(70%)也均低于C组+D组(均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714,7.059;P〈0.05或P〈0.01);但并发症与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经过20例手术可达到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29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51例)与对照组(14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传统方法,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PICC置管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血栓烷B2(TXB2)、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前、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LT,血浆D-D、TXB2、ET均逐步升高,血浆6-keto-PGF1α均逐步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PLT,血浆D-D、TXB2、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具有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导管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病人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可由护士床旁置管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但是PICC置管后可能发生静脉炎、血栓、导管误入颈静脉等并发症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留置PICC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经临床评估需行PICC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42例,于肘横线以上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4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1.3次,其中1次穿刺成功26例,2次穿刺成10例,3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时间(30&#177;20)min。穿刺并发症:青紫3例,血肿1例。穿刺的血管:贵要静脉31例,头静脉9例,肱静脉2例。结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儿童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的护理措施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措施改进前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护理措施改进后住院行PICC置管的患儿104例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全面置管前评估、术前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良好的体位固定方法及置管时助手密切配合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PICC置管成功率、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99.0%)高于对照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多次进针和送导丝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发生并发症2例(1.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多次进针和送导丝例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儿童PICC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对于需接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临床护士已经常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为病人解决输液问题.但对于老年病人,尤其是高龄病人,常由于多种慢性疾病影响,肢体活动度差,血管外露不明显,血管弹性差,采用常规PICC穿刺方法常会导致穿刺失败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