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云芳  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11-181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和术后3mo的临床效果,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残余散光,人工晶状体转动度数,视远脱镜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术前UCVA 0.15±0.06,术后UCVA上升至0.65±0.15(P<0.01); 术前BCVA 0.37±0.13,术后BCVA上升至0.85±0.19(P<0.01); 全眼散光由术前2.14±0.69D降低至0.73±0.36D(P<0.01),97%的患者人工晶状体转位<5°,平均旋转2.6°±1.3°,术后3mo视远脱镜率达95%。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的角膜散光,晶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邓国华  周栋  徐淑贤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20-1922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38例4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24眼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18例22眼患者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3,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2.573,2.782; 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2,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的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3.287、2.167,P均<0.05)。远视力研究中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有75%的患者不需要配戴眼镜。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治疗,有良好的预测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37眼(治疗组),另外,对照组30眼,手术方式相同,术中植入SA60AT型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94.53%患眼UCVA≥0.5,81.07%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92%.治疗组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2±0.87)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63±0.30)D,而对照组为(1.14±0.3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第1天IOL轴位偏离平均为(3.95±3.69)°,术后3个月平均偏离(2.52±1.95)°,94.60%患眼<5°.结论 Toric IOL可使患眼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眼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艳  程旭康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261-2263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IOL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 IOL,25眼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IOL的疗效。观察Toric IOL植入后的稳定性。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 IOL的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 IOL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81.8%,优于对照组32.0%。试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 IOL组,随访6mo,术后平均旋转4.22±1.46度。

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 IOL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5.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荣  张红 《眼科研究》2009,27(3):226-228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32例(3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入Toric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5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200±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1d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132±1.853)°。结论Toric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伴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of SN60TT)后的屈光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3例(20只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9:4,平均年龄为(70.4±12.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6,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1.84±0.66)D;术前通过IOL Master及软件测量计算确定人工晶状体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术中将人工晶状体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主要随访指标为患者的自觉症状、眼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总合散光、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复视及视疲劳症状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术后随访2-25个月,平均随访13.4个月,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为0.65±0.25,最佳矫正视力为0.69±0.22,末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为0.73±0.29,最佳矫正视力为0.86±0.30,末次随访时总合散光为(0.64±0.81)D,与预计残余散光(0.19±0.1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人工晶状体旋转(8.4±7.4)°。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能有效地矫正散光,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未选择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lens,IOL)的原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合并角膜散关的老年性广白内障患者12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相关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三方面,了解患者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结果 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中医学相关因素占41.18% (126/306);经济因素占21.57% (66/306);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与37.25%(114/306).在各种原因中,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认为散光不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25.49% (78/306);经济困难21.57% (66/306);白内障手术是复明,能看到即可19.61%(60/306).愿意术后配戴散光眼镜,年龄,学历及收入水平等对患者未选择Toric IOL均有影响.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屈光知识普及,是引导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程旭康  罗艳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45-1747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25眼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组,随访6mo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平均旋转4.22±1.46°。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Acrysof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ToricIOL(SN60TT)植入术的35例(37只眼)做为实验组,其中T3(柱镜为1.50D)17只眼,T4(柱镜为2.25D)10只眼,15(柱镜为3.00D) 10只眼.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Natural IOL (SN60AT)植入术的30例(35只眼)做为对照组.全部手术均采用角膜屈光力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术眼角膜散光及预期与实际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数.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UCVA为0.65±0.23,对照组为0.55±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6,P <0.01),实验组BCVA为0.81±0.17,对照组为0.79±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05).术后残余散光实验组为(0.55±O.17)D,对照组为(1.89±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P<0.01).实验组IOL轴旋转平均为(2.5±1.7)°,有34只眼(91.9%)的旋转小于5°.结论 术后3个月观察表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可以有效且稳定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残余散光、AcrySof Toric IOL轴位移动稳定性。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0.3%(28只眼),≥0.8者占80.6%(25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2.03±0.43)D,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平均值为(-0.52±0.22)D,术后残余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人工晶状体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64±1.98)°、(4.87±1.94)°、(5.6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05)。术后只有1个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鲁波  周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53-2255
目的:评价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复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es,Toric IOL)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D)患者58例69眼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联合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记录术前视力、角膜散光及理论残留散光等,观察术后第1d;1,3mo;1a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残留散光、IOL轴位等。结果:术后1a,平均裸眼视力为0.70±0.11,最佳矫正视力为0.73±0.20,均显著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7,χ2=82.23,P<0.05),术前角膜平均散光为2.25±0.73D,术前预计残留平均散光为0.34±0.09D,术后1a残留散光为0.51±0.21D,术前、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P<0.05)。预计残留散光与术后1a实际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术后1a,IOL定位和预测轴位差值为3.79°±1.21°,96%旋转<5.00°。未发现1例手术并发症。各个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残留散光及IOL轴位旋转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术前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能有效地提高视力、矫正术前角膜散光,而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汉口爱尔眼科医院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术中植入Toric IOL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观察项目包括术前以及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散光度及术后IOL的稳定性。随访时间为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80%患者裸眼视力>0.5,68.3%患者裸眼视力>0.8。术后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53±0.83)D降至(0.43±0.39)D(P<0.01),而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3±0.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Toric IOL术后第l天平均偏离轴位2.3°±4.3°,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旋转3.9°±6.7°。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SN60T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科散光大于1.0D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所有患者受伤后角膜缝线已拆除,屈光状态稳定3个月队上,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散光(包括角膜源性散光及总合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CVA≥0.6者11例,所有患者BCVA≥0.6,BCVA≥1.0者8例;术后球镜度数及总合散光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角膜源性散光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居中性,随访末期,旋转度为(3.51±2.97)°,未见明显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可矫正部分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散光,把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后TIOL的旋转稳定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 TIOL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入组,并依据眼轴长度分为两组,眼轴长度≤24 mm为A组,眼轴长度>24 mm为B组。采用术后3个月的数据分析TIOL的旋转稳定性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术前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检验。结果A组纳入39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中位数为74岁(36~86岁);B组纳入2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中位数为68岁(36~86岁)。A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为0.30(0.10,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11(0.95,5.10)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10(0.00,0.60),残余散光度数为1.00(0.00,1.75)D;B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36(0.05,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00(0.78,3.76)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5(0.00,0.40),残余散光度数为0.75(0.00,2.25)D;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4,0.789),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散光度数均显著减低(均P<0.01),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残余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6,0.076)。旋转稳定性方面,A组TIOL术后3个月的旋转度数为5.15°±3.62°,B组的旋转度数为6.50°±4.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可预测性方面,旋转度数≤5°的眼在A组中占59.0%(23只眼),在B组中占50.0%(13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相关性分析显示,TIOL的旋转度数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836,0.568,0.170,0.365)。结论TIOL植入术后3个月,眼轴>24 mm与眼轴≤24 mm患者TIOL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别,旋转稳定性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TIOL球镜度数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后残留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白内障患者59例(69眼),术前角膜散光≥0.75 D,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33例(37眼)和对照组26例(32眼).两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实验组植入AcrySof Toric IOL,对照组植入AcrySof SN60AT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角膜曲率、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中UCVA为0.1~0.3的分别有1眼(3%)和10眼(31%);0.4~0.6分别有22眼(60%)和15眼(47%);0.7~0.9分别有5眼(14%)和6眼(19%);≥1.0分别有9眼(24%)和1眼(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 exact=0.00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残留散光为0~0.75 D的分别有25眼(68%)和4眼(12%);1~1.75 D的分别有12眼(32%)和19眼(59%);≥2 D的分别有0眼(0%)和9眼(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 exact =0.000,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37眼中有32眼发生旋转,IOL旋转均<20°,其中≤5°有16眼(57%),6°~10°有7眼(19%),11°~15°有9眼(24%),平均值为5.8°±5.0°(0°~15°).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6±0.17)D和(0.62±0.2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 IOL在短期内可安全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部分术后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近立体视功能等指标,评估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双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并双眼均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两组:A组:Toric IOL组20例40眼,B组:IQ IOL组20例40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等效球镜及术后7d, 1、3mo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近视力、实际残留散光、近立体视锐度、全眼高阶像差、全眼球差等指标。结果: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较IQ组,显著改善了术后7d, 1、3mo裸眼中、近视力,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及残留散光度(均P<0.05),减少了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而术后7d, 1、3mo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全眼高阶像差及全眼球差无差异(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提高术后裸眼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减少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提升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及远期旋转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20例(21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的旋转稳定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平均(15.5±2.3)个月。术后1周、1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logMAR)平均值分别为0.20±0.08、0.19±0.06、0.17±0.07。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logMAR)≤0.1者5眼,占24%;裸眼视力≤0.3者18眼,占86%。术后12个月旋转度为4.31°±1.57°。末次随访时间点,旋转度<5°的有18眼,占86%。结论 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远期旋转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连续性住院病例.白内障患者39例46只眼,术前角膜散光≥0.75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A)后,植入AcrySofToric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角膜曲率、AcrySofToricIOL的轴位.结果 (1)UCVA:术前:<0.1为21只眼,0.1~0.3为24只眼,0.4~0.6为1只眼;术后:0.1~0.3为4只眼,0.4~0.6为27只眼,0.7~0.9为6只眼,≥1.0为9只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残留散光:术后3个月,0~0.75D者为46只眼中30只眼(65.22%),1D~1.75D者为46只眼中16只眼(34.78%),≥2.0D者为46只眼中0只眼(0.00%).(3)角膜散光:术前角膜散光度(1.84±0.53)D(0.75~3D),术后角膜散光度(1.73±0.59)D(0.75~3D),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个月为(0.67±0.53)D.4.IOL旋转稳定性:术后3个月,所有46只眼的IOL旋转均<20°,其中≤5°为21只眼(45.66%),6°~10°为11只眼(23.91%),11°~15°为13只眼(28.26%),16°~20°为1只眼(2.17%),平均值是7.23°±5.04°(0°~17°).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Toric IOL可安全有效的矫正部分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并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