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促进剂对马来酸噻吗洛尔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马来酸噻吗洛尔体外离体经皮释放检测方法,筛选了几种典型渗透促进剂:月桂氮酮(Azone)、1,2-丙二醇、油酸、α-吡咯烷酮,对促进剂的选择、配伍、配比、作用浓度及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zone与1,2-丙二醇以1:3的比例配伍,Azone在马来酸噻吗洛尔膜剂中作用的最佳浓度为3%,Azone与1,2-丙二醇的作用部位在角质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氮酮、丙二醇、油酸及两者配伍对复方黄芩巴布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不同吸收促进剂的复方黄芩巴布剂,以Franz扩散池为透皮吸收装置,采用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测定,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结果 与不含吸收促进剂的巴布剂比较,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为丙二醇(PG) 氮酮(azone)>丙二醇 油酸(OA)>油酸 氮酮>不含促进剂.其中丙二醇与氮酮浓度各为1.5%时,黄芩苷有最大渗透速率154.36μg/(cm2·h).结论 复合促进剂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1.5%丙二醇 1.5%氮酮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凝胶骨架控释型马来酸噻吗洛尔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研究了挥发油类促进剂对噻吗洛尔经离体鼠皮肤的促进作用,探讨了凝胶控释型贴剂的透皮吸收机理。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大鼠皮肤进行了贴剂的体外释放与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桉油、松节油、薄荷素油及与丙二醇的复合物均能有效地促进噻吗洛尔的渗透。首次发现2%桉油与丙二醇(1∶1)混合物为最佳透皮吸收促进剂,其作用比3%A-zone与丙二醇(1∶3)混合物强。研究表明,该贴剂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压敏胶可明显减慢凝胶骨架中药物的渗透速率。大鼠皮肤渗透动力学试验表明,噻吗洛尔溶液的渗透呈零级动力学,而凝胶骨架贴剂中药物的渗透可用Higuchi方程来表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宝泻灵提取物中各指标性成分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出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通过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渗透促进剂对提取物中各指标性成分吴茱萸次碱、丁香酚和肉桂醛的累积渗透量、透皮渗透速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低比例氮酮、以及3%氮酮与不同比例丙二醇联合使用时的累积渗透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3%氮酮 10%丙二醇作为复合促进剂时的促渗作用最强。结论通过考察渗透促进剂对宝泻灵提取物各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为研究其透皮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格列美脲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新西兰家兔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格列美脲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和渗透系数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卡必醇(Carbitol)、N-甲基-2-吡咯烷酮(NMP)5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两种合用的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结果: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时,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和氮酮对格列美脲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增透倍数分别为2,01,2,48和3.38;相反,卡必醇和丙二醇对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起阻滞作用。在10种复合促进剂中,氮酮分别与油酸和丙二醇合用时的透皮渗透量均比单用氮酮高,分别使格列美脲渗透系数增大6.31和4.79倍,其中以氮酮和油酸合用促进效果最优。研究了氮酮和油酸最佳促进效果时的配比。实验表明,氮酮与油酸的透皮速率常数从大至小依次为:氮酮与油酸(1:1)、氮酮、油酸、氮酮与油酸(1:2),随油酸浓度比例增加,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和增透倍数逐渐降低;当氮酮与油酸以相同比例混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促进格列美脲经皮渗透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改善细胞间脂质通道,其次是增强皮肤的水合能力。以氮酮和油酸(1:1)为复合促进剂时格列美脲的透皮吸收速率最快,透皮时滞较短,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法筛选蟾酥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蟾酥贴剂的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应用均匀设计法从氮酮、丙二醇、油酸中选择蟾酥贴剂的最佳吸收促进剂及其最佳配比。结果氮酮、丙二醇、油酸的质量分数配比为6%∶10%∶0%时,蟾酥贴片中的蟾酥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结论氮酮丙二醇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促进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7.
精油类促进剂对非诺洛芬钙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精油类促进剂对非诺洛芬钙经皮渗透的影响。通过双室渗透装置进行了体外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促进剂的促渗作用为:桉叶油>薄荷素油>松节油>月桂氮酮>油酸;精油类促进剂可明显增加非诺洛芬钙的经皮吸收,其渗透系数和增渗倍数,均比其它促进剂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用 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氮酮与丙二醇合用作为促进剂,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了丙二醇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促进剂均显著提高二者的渗透速率(P<0.01),尤其以氮酮与丙二醇合用的促渗效果最好,吲哚美辛、沙丁胺醇的渗透速率分别达125.91、155.94 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可作为促渗剂用于复方吲哚美辛的透皮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葛根素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皮肤,研究薄荷醇及薄荷醇与其他透皮吸收促进剂复合应用时葛根素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薄荷醇均可以促进葛根素透皮吸收,与氮酮、丙二醇复合应用透皮效果更好。结论:选择理想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促进葛根素透皮吸收,为葛根素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法筛选格列吡嗪透皮贴剂的促渗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格列吡嗪透皮贴剂的复合型促渗剂。方法以离体大鼠皮肤透皮速率常数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从氮酮、油酸、丙二醇中选择最佳促渗剂及其最佳配比。结果氮酮、丙二醇为影响格列吡嗪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而油酸无明显作用;以氮酮-丙二醇(质量分数比为6%∶6%)作促渗剂时,格列吡嗪可获得最大透皮速度,测得透皮速率常数为6.174μg.cm-2.h-1。结论优选的复合促渗剂可提高格列吡嗪的透皮吸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非洛地平经皮渗透促进剂。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非洛地平通过兔皮肤的渗透速率,研究不同的促进剂对非洛地平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松节油-氮酮(1∶1)或松节油-油酸(1∶1)的促渗作用比较明显。结论:混合促进剂促渗效果比较好。促进剂对非洛地平经皮渗透的影响@赵陆华@陈秀英@孙国庆  相似文献   

12.
醋氯芬酸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醋氯芬酸体外离体经皮释放检测方法,采用改进型Franz扩散装置用鼠皮筛选民几种典型渗透促进剂;月桂氮卓酮,1、,2-丙二醇,油酸,乙酸。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对四种促进剂的配伍,作用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剂合用对醋氯芬酸的透皮吸收人有协同作用,毕竟坦促进 效,研究了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醋氯芬酸软膏,制备了具有良好的经皮吸收性能的软膏。  相似文献   

13.
薄荷醇对葛根素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葛根素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皮肤,研究薄荷醇及薄荷醇与其他透皮吸收促进剂复合应用时葛根素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薄荷醇均可以促进葛根素透皮吸收,与氮酮、丙二醇复合应用透皮效果更好。结论:选择理想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促进葛根素透皮吸收,为葛根素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几种促渗剂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计算含不同促渗剂的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是的影响大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脑>冰片。但只有氮酮和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P<0.05),冰片和薄荷脑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2%氮酮和5%丙二醇对其影响最大。结论提示2%氮酮和5%丙二醇可作为促渗剂在布洛芬巴布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促渗剂对水合胼胝类脂热转变影响的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人胼胝组织提取出类脂经水合后代替人皮肤角质层用作差示扫描热分析研究促渗剂作用的简单模型。研究了1,8-桉油精,月桂氮酮和丙二醇等促渗剂对水合胼胝类脂热转变特征的影响。三种促渗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水合胼胝类脂的热变温度,作用强弱依次为1,8-桉油精>月桂氮酮>丙二醇。丙二醇与1,8-桉油精或月桂氮酮混合应用时对热转变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促渗剂可能改变脂质分子的排列和增加其流动性。同时,水的存在对脂质分子物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胶香挥发油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胶香对替硝唑的促透效果,为透皮促进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离体家兔皮肤渗透释药实验.测定含不同浓度白胶香和氮酮对替硝唑溶液的促透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促透剂对替硝唑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5%白胶香>4%白胶香>4%氮酮。结论5%白胶香对替硝唑溶液有显著的透皮促进作用,与其他浓度的白胶香和氮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离体兔皮为渗透屏障研究了胶粘剂中分散型普萘洛尔贴膜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考察了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的增渗效果和该贴膜剂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贴膜剂中普萘洛尔可经皮渗透(渗透速率常数2.26μg/cm2·h);氮酮具有促进普萘洛尔经皮渗透作用(渗透速率常数3.09μg/cm2·h).普萘洛尔经皮渗透过程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且体外释药行为可用chandrasekaran溶出扩散控制转运机制加以解释;该贴膜为皮控型经皮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甲氧沙林脂质体(LMOP)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无透皮促进剂的LMOP凝胶及以1%(ω)氮酮和1%(ω)丙二醇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接受液中甲氧沙林(8-MOP)的含量,计算其累积透皮释药量(Q),并将数据进行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样品凝胶体外释药符合H iguchi方程,不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Q=79.65t1/2 27.99;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Q=117.39t1/2 34.37,显示后者的渗透作用更好。结论以1%(ω)氮酮和1%(ω)丙二醇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脂质体凝胶的透皮渗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Franz 扩散池及离体大鼠皮肤研究了桉叶油与丙二醇对5 氟脲嘧啶的渗透促进作用。丙二醇几无促渗作用,桉叶油使药物透过量增加60 倍( Kp = 62 .80 ±10 .0 cm/h ×10 - 3) 。将桉叶油与1 % 丙二醇配合使用时具轻微的协同作用(P< 0 .05) ,药物渗透性增加至68 倍( Kp = 72 .2 ±2 .32 cm/h ×10 - 3) ,但随丙二醇用量增加至50 % ,促渗效果明显减小( Kp = 19 .80 ±0 .65 cm/h ×10 - 3 , P> 0 .05) 。在含有3 % ~10 % 桉叶油及10 % 丙二醇的1 % 5氟脲嘧啶羟丙甲纤维素凝胶中,药物经皮渗透速度进一步降低,随桉叶油用量增加促渗作用略有增强,当两种促进剂用量相等(10 % ) 时,与仅含10 % 丙二醇凝胶剂比较,渗透量仅增加5 .4 倍,Kp = 16 .40 ±0 .88 cm/h ×103 ,表明促进剂应用的浓度依赖性以及制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消炎镇痛巴布膏剂中的主药丹参透皮特性进行研究,优选消炎镇痛巴布膏剂最佳渗透促进剂。方法 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为指标性成分,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促渗剂下的透皮吸收速率和累积透皮渗透量。结果 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的促渗剂下具有不同的透皮吸收量,在氮酮-丙二醇(1∶1)促渗条件下,巴布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透皮吸收速率分别为3.62、1.35 μg/(cm2·h)(大鼠皮肤),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8.72、16.12 μg/cm2,分别是不含促渗剂的巴布膏剂透皮吸收速率的6倍和10倍。结论 以氮酮-丙二醇(1∶1)作为渗透促进剂,对水溶性丹酚酸B和脂溶性丹参酮IIA都有较好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