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鲜冷冻血浆(FFP)适用于围术期处理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而不宜用于容量扩张、补充营养及提高 免疫力。滥用FFP可以增加输血所致感染的危险性,输注FFP还可以引起输血相关的一些免疫并发症,如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力倡导成分输血,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需求日益增多。FFP是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凝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的重要物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大约50%左右的FFP在凝血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在有创操作前预防性使用FFP的作用有限,不仅没有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对于脓毒症、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尽早应用FFP进行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全文拟从FFP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内容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中FFP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大量输血补液抢救出血性休克之后,为了防止严重低蛋白血症、血清渗透压降低和凝血因子不足,常补充新鲜冷冻血浆(FFP)。一般每输5~6单位全血,补充1单位FFP。近10年来,FFP用量激增达10倍之多。但是输注大量FFP后对凝血因子影响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作者用24条狗做实验,先采血制备浓缩红细胞(PRBC)和FFP,3周后脾切除,喂养3周后,做成出血性休克模型(2条狗出血致死)。将所剩22条狗进行休克复苏,随机分成两组,10条狗输注PRBC、FFP和平衡盐液(BES);12条狗仅输BES和PRBC做对照。休克前后、复苏后当时以及第2天,分别检查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同时还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输血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术期输血足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导意见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内源性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导致术中出血风险高,需要补充外源性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FFP)可提供大部分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Ⅳ)[1],但肝移植术中何时应用FFP能更好地改善凝血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肝移植术中不同时期应用FFP患者的凝血功能,探讨术中不同时期应用FFP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对临床输血治疗的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研究组在次基础上加用TEG检测与输血治疗指导,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血制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凝血功能各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PT、APTT、TT均较输血前明显降低,FIB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G参数方面,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α角、MA、LY30及CI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K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输血24小时后CRBC、FFP、CRYO及PC输注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显著改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在获得理想效果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且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输血与肿瘤复发: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输血可以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并且降低其5年生存率,即使是肿瘤处于早期,或者少量输血也明显影响,输血引起肿留复发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输血抑制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从而使残余肿瘤细胞得以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大量输库存血可引起弥漫性微血管出血(Microvascular bleeding,MVB),其特征是突然出现粘膜、伤口及穿刺点渗血。一些研究曾表明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探讨大量输血病人是否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选年龄≥18岁需大量输血(12小时内至少12单位)病人,随机分成二组。测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Ⅴ、Ⅷ、Ⅷ、Ⅸ、Ⅹ、Ⅺ。每输血12单位重复以上测定,并按组别和需要给6单位血小板浓缩物(PLT)或2单位新鲜冷冻血桨(FFP)。在给药30分钟后再作上述测定,最后一次给药12到24小时采血作凝血研究。  相似文献   

9.
既往研究未能证明体外循环(CPB)后输注新鲜冷冻血浆(FFP)有任何益处,但部分学者认为也许是回顾性研究设计存在不足或是使用低治疗量(2~3U)的FFP以致结论不准确。本文作者设计了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在择期冠脉搭桥手术中输注治疗量(15 ml/kg)的FFP是否能减少失血及输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惠希增,王廷利,郑海燕胃肠道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时,常需在围手术期输血,以纠正贫血、维持血容量和有利机体恢复。目前已知道输血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增加术后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术后复发率[1]。输血对患者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ٴ���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输血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正确使用,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是,由于输血存在引起急性或延迟性不良反应以及传播疾病的危险,应用不恰当可威胁生命安全。WHO及国家卫生部已将输血安全列为重要工作之一。临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应承担推动临床合理用血的主要责任。然而,仍有一些外科医生对临床输血重视不够,其观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对此问题做一分析,并对外科医生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职责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量、血管收缩药使用量及氧代谢与术前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 21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按术前MELD分值分为低MELD组(n=132,MELD≤30)和高MELD组(n=80,MELD>30).术中常规麻醉管理,按输血原则输入血制品并维持平均动脉压≥60 mm Hg.分别比较二组患者术中血制品[压缩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以及血小板(PLT)]的输入量、血管收缩药的使用率以及全身氧供氧耗,并将MELD评分作等级划分,研究其与血制品输入量及血管收缩药的相关关系.结果 高MELD组患者术中各种血制品输入量、血管收缩药使用率显著高于低MELD组.MELD分值与血制品输入量及血管收缩药使用率均呈等级相关关系(P<0.01),其中血制品RBC(rs=0.43),FFP(rs=0.41),PLT(rs=0.45),血管收缩药持续输入(rs=0.40),单次静注(rs=0.43).结论 根据术前客观指标计算得出的MELD评分与术中血制品的输入量、血管收缩药的使用率关系密切,对于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指导应用。方法从本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选取6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对照组,通过经验性输血策略输注成分血。另一组为观察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指导进行目标导向性输血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24小时输血情况,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浓缩红细胞(PRBCs)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鲜冰冻血浆(FF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3.65±5.2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7.53±6.87)天,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进行目标导向性输血,能够有效减少ICU入住时间,以及血浆输注量,促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术后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青  张中南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702-70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较多,常需大量输血。尽管目前输血技术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异体血的输入仍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自体输血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的发生。术前自体预存血回输国内已有少量报道[1]。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国内仍未见报...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血液回输机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手术中应用很少。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血液回输设备的改进,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最初动机是减少对异体血的大量需要。后来发现,自身输血还可以避免输人异体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溶血性和过敏性反应、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等。  相似文献   

16.
输血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起到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液成分等作用。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须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输血反应。目前。临床上惯用的方法为:输血前、中、后各有2名护士口头核对,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相关的书面记录是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型、量,并由记录者签名。我们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认为现有的记录方法不全面,于2003年2月起在我院试用一种自制的输血查对单,有效地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且简单易行,临床反映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一种医疗行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也是外科手术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Opelz等在1973年对肾移植者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多次接受输血,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这一现象使人们开始关注输血所诱发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外科患者输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输血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以及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观念已发生根本转变,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不合理输血仍屡有发生,外科医生在树立科学的输血观、规范临床合理用血方面仍需不断努力。目前,由于血源紧张,医疗用血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外科医生在对待输血问题上,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严掌握输血适应征,充分衡量输血的得与失,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努力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对白血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0例白血病缓解患者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20例和异体输血20例。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患者在化疗前3天,采集自体全血200-400ml,于4℃保存,待患者病情需要时回输。结果自体输血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远远低于无自体输血组患者,自体输血组患者未出现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无自体输血组患者出现2例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P〈O.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对白血病治疗是科学、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20.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9例骨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的患者,术前采集处体血液,同时输入等量的血浆代用品血定安(Gelofusine)和500ml乳酸林格液,采血400 ̄600ml,手术结束前回输。观察采血前后及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19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结论 稀释式自体输血可以满足骨科择期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