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983——1984年青岛、淄博两地区的108份轮状病毒标本进行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同一时期两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亚群不同,同一地区存在两亚群毒株的共同流行。共检出13个不同的电泳型,其中包括五个特殊的电泳型。本文还对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多形性出现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1985~1986年山东省十地市的318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中测出的170份HRV阳性标本作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3个地区为HRVⅠ亚群流行(淄博、泰安、德州),3个地区为HRVⅡ亚群流行(临沂、济宁、聊城),4个地区为两亚群共同流行(青岛、济南、东营、滨州).共检出差异电泳型34个,其中14个属长RNA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对1986~1987年间75例两岁以下的重症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了轮状病毒基因组的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986年本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是以电泳型长型为主,而1987年则主要流行短型的轮状病毒,还发现一个混合感染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1985年秋、冬季,对滨州市76例婴幼儿腹泻便标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PAGE)进行检测和RNA电泳型分析,阳性35例(阳性率46.5%)。其中34例核酸电泳图呈短型,仅1例呈长型。首次确诊该病毒是本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病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延边地区1985年10月~1987年12月收集的200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了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基因RNA分析。1985年和1986年以电泳长型为主,而1987年则为电泳长型和电泳短型各占一半左右,表明婴幼儿轮状病毒电泳型的变异较大。另外,发现长-长电泳型混合感染2例,说明同一宿主可以同时感染不同电泳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株,表明了婴幼儿轮状病毒在自然界发生基因重组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于1985~1987年秋末冬初在石家庄与邢台地区对308名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查,有114份轮状病毒(HRV)阳性,阳性率37.01%。将病毒RNA屯泳后分型,有42份(36.84%)HRV属亚群Ⅰ(短型),72份(63.16%)属亚群Ⅱ(长型)。两个亚群在上述两地区同时存在,但石家庄地区以亚群Ⅱ占优势,邢台地区则以亚群Ⅰ占优势。住院患儿HRV阳性率比门诊患儿高出近4倍,7~24月年龄组患儿所占例数最高,男女之比为1.5:1。感染亚群Ⅱ患儿发热者较多,而感染亚群Ⅰ患儿呕吐者多。黄色稀便的HRV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颜色与性状的粪便,而两亚群轮状病毒在粪便颜色与性状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告用PAGE法对轮状病毒感染作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确认该病毒是本地区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据我们手头资料)。本研究从151份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提取轮状病毒核酸,用PAGE法进行核酸检测,共测出轮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90份(阳性率为59.6%),其中86份的RNA基因图型为“长型”,仅4份为“短型”。我们对轮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温州市6岁以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分型。结果 2007~2009年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6.1%、42.7%、30.0%,在6个月~2岁腹泻患儿中检出率最高,最高达40%。每年的2月、5月和10~11月是感染的高峰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以长型为主,占94.4%,其中长型以L1型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春秋季节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不同电泳型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988年6月~1985年5月期间经电镜或/和ELISA证实含有轮状病毒的28份上海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2份澳大利亚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和1份外地成人腹泻粪便标本,提取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它们的电泳图形。上海28份标本中19份呈长型,3份呈短型,长型有4种电泳图形(L_1~k),短型有2种(S_1,S_2),L_1占多数(10/22),其特征为第7、8、9条三条分开,但7和8之间间距小于8和9之间间距。澳大利亚2份标本的图形与上海的L_1相似。一份外地成人标本电泳条带亦为11条,但图形和其他电泳图形不同,而与国内1982年后发现的成人轮状病毒相同。有4株轮状病毒经用型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血清型为1型,他们的电泳图形属长型。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5~2007年秋冬季节,对258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采用PAGE法检测HRV-RNA,检出HRV-RNA121例,阳性率为47%.HRV有两个亚群(即RNA长型和短型),其中RNA 长型80例占66%,短型41例占34%.临床表现,多为2岁以下婴儿,起病急,表现有发烧、呕吐、腹泻等.两型在发烧和便化验上有差异,便脂肪球高长型多于短型,发烧以短型为多.二者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型常同时流行,治疗相同.效果一致.我们地区近年秋季腹泻病原50%是轮状病毒感染,并以长型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广州及邻近地区1982年11月到1985年1月收集的60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了人轮状病毒(HRV)的基因RNA分析。共发现21个电泳型,每年均有一个优势电泳型流行,而且在不同的地理位点和年份所检出的非流行优势电泳型基本不同,表明HRV电泳型的变异性较大。另外,发现长—长电泳型和长—短电泳型HRV混合感染各6例,表明同一宿主可同时感染不同电泳型的HRV株,以及HRV在自然界会发生基因重组的迹象。对成人流行性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的R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中山县,江门市,新会县三地区以及湖南省所发现的成人轮状病毒(ADRV)感染可能由同一毒株引起,而该毒株与广西发现的ADRV株有少许的差别。表明ADRV也存在电泳型变异性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对HRV电泳型分类及命名的建议,并探讨其在实践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1996年4月~1997年3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的1683例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了轮状病毒RN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515份标本中检出了轮状病毒RNA,阳性率为30.60%。所检出的轮状病毒2个组中,以第二亚组多见,占98.25%,2个亚组又可进一步分为五种电泳型,即S、L1、L2、L3、L4型,5种电泳型中以L1型为主,占轮状病毒RNA阳性病例的56.12%。对患儿临床表现、年龄与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呕吐、咳嗽、粪检时镜下脂肪球的发生均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0.005),且发病以2岁内为易感年龄。  相似文献   

13.
卓美瑛  杨宜珍 《广东医学》1994,15(4):233-234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近年有报道轮状病毒性肠炎于疾病早期,部份病例出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为了认识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变化与临床症状、病毒型别间关系,我科于1990年10月~12月间将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4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并对其与临床表现、基因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1990年10月~12月间住院腹泻患儿54例,于入院第1日收集粪便标本送广州卫生市防疫站病毒室作轮状病毒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阳性40例(74.5%),电泳法(PAGE)阳性39例(72.22%)。其中长电泳型(RNA长型)19例,短电泳型(RNA短型)16例,不能分辨4例。总共经病毒病原学检查获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44例。男27例,女17例。发病年龄2个月~2岁5个月,其中6个月~1  相似文献   

14.
许敏 《西部医学》2010,22(9):1628-1629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特征。方法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春季节,对151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RV检测。结果在151份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57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37.7%;其中1、2月份检出30例RV阳性粪便,占52.6%;0.5~2岁年龄段RV阳性33例,占57.9%;57例RV阳性中检出男性RV阳性30例,占52.6%;女性RV阳性27例,占47.4%。结论由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1~2月份,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检测秋季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29份,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达89.1%,发现有三种电泳型。据电泳图型可确定流行株中第Ⅱ亚群占98.3%。实验证明PAGE 的敏感性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致,又具有电镜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诺瓦克样病毒与广州成人散发急性腹泻的病原关系和感染毒株的基因型别。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检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瓦克样病毒,诺瓦克样病毒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后进行基因分型。结果35份成人散发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轮状病毒8例,诺瓦克样病毒4例,测序分析确定1株为诺瓦克样病毒GⅡ-3型,另1株为GⅡ-4型。结论广州成人散发急性腹泻患者中存在诺瓦克样病毒感染,且感染毒株的基因型别不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于1985年11~12月收集了广东部份地区急性腹泻粪便标本151份,其中小儿24份,成人127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检测。29份标本呈现轮状病毒(HRV)RNA图式。检出率为19.2%,其中广州地区18.1%;珠海市23.0%;英德县22.7%,检出率基本是一致的(P>0.05)。依基因片段迁移率的变化分为长、短(L、S)两个电泳型。三个地区的优势电泳型为L型,共29株占100%;未发现S型。  相似文献   

18.
张静薇  吕艳  黄杰 《西部医学》2015,27(1):125-127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8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结果在1388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281例,阳性率为20.24%;其中12月份和1月份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67%和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共1039例婴幼儿中有236例RV阳性标本,占22.7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出的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158例(19.95%),女性患儿123例(20.64%);患儿性别和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2月~次年1月份最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RV感染的高峰期。对腹泻患儿有必要进行轮状病毒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1个月~5岁之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该院2008~2010年住院部儿科及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1813例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检查536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9.6%;其中秋季779例,检出RV阳性标本320例,占41.2%;冬季544例,检出RV阳性标本174例,占32%;年龄段在0~0.5岁婴幼儿感染率达到26.2%;0.5~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46.7%,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秋冬季为感染高发期。从粪便中检测RV抗原,对婴幼儿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杭州市1984~1986年秋冬季腹泻流行期患儿粪便进行检测.367份标本中,呈现典型轮状病毒电泳型的有280份,并从中分出 L 型(La 和 Lb)及 S 型.3年流行皆以 L 型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 La 型为主,并讨论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