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2011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运动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辨证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加以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优良率66.7%,对照组有效率86.1%,优良率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运动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做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4.3%,对照组痊愈率为28.6%,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孙艳怡  于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10-13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2组均以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计算中医证候疗效评分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头昏、头痛、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及症状积分总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改善肩部疼痛、恶心呕吐及心慌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丛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将因椎动脉型颈椎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丛刺电针法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模式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耳鸣、恶心、位置性眩晕、猝倒、旋颈等症状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多项临床症状,提高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临床疗效及治疗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3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配合颈椎拔伸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颈椎拔伸旋转定位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拔伸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颈/肩/头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治疗1周、3个月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配合颈椎拔伸旋转定位扳法能提高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说明该方法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1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即时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疗效持久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痛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颈椎牵引、理疗、微波、电针,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态,给予维脑路通1g,10%葡萄糖200ml,胰岛素4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根痛平12g/次,2次/d 治疗,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TCD测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痛平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6例采用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126例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传统针刺,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25.40%和17.46%,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和89.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 <0.01,P<0. 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推拿加拔罐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设单纯推拿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并能明显加快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论电针、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并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热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科室门诊及住院部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静脉麻醉下行内热针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治疗7天后列表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7.1%。结论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静脉麻醉下实行针刺,患者痛苦小,便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诊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以患肌触诊结果为依据,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顺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合理抗阻,再灌注全过程约需10 s左右,每块肌肉或肌肉群以2~3次灌注为度。2组均每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经秩和检验,2组患者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0,P=0.013),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疗法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饶振芳 《河北医学》2010,16(3):378-379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甘露醇、地塞米松及川芎嗪针)治疗;两组疗程皆为2周,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仅血液流态积分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可见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甲襞微循环指标,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P〈0.05),对照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1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压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针压耳穴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口服氟桂氯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74.4%;总有效率95.3%;对照组分别为28.5%、66.6%;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求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刀配合穴位注射、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8.26%,对照组治愈率47.69%;治疗组总有效率98.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