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60例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分为拔牙与非拔牙组,拔牙组采用MBT技术矫治,非拔牙组采用自锁技术矫治。收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尖牙间、前磨牙间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上颌牙弓长度。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间牙弓宽度及前磨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牙弓长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t=3.25~5.58,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及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3.47、3.79,P<0.05);拔牙组矫治前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变化量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t=3.27、3.33,P<0.05)。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Ⅰ类中度拥挤错畸形与非拔牙矫治比较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4.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5.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和牙轴的变化,探讨牙列拥挤不拔牙矫治的机理。方法:挑选8例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患者,在模型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SNA角,^1--AP矩、上唇-EP平面距。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及^1--AP距有明显改变(P〈0.05),牙弓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牙弓宽度变化探讨Damon自锁托槽矫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21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安氏I类患者,采用Damon自锁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和牙弓宽度测量,分析牙弓宽度的变化特征。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均解除,上、下颌牙弓宽度WU4、WU5、WU6、WL3、WL4、WL5、WL6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前牙治疗后唇倾度增加,UI-NA、LI-MP、LI-NB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mon自锁托槽对于治疗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有特殊的疗效,可通过增加患者的牙弓宽度解除牙列拥挤,从而达到非拔牙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 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最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舌弓维持替牙间隙时牙弓的形态变化.方法:选取替牙晚期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滞留、骨面型Ⅰ类、前牙区轻度拥挤患者16例,拔除滞留乳牙后戴用舌弓维持替牙间隙和牙弓长度,诱导第二前磨牙的萌出,在治疗开始前、双侧第二前磨牙至少90%萌出后两个阶段分别取模和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经过(7.5±0.74)个月矫治,11例患者获得了足够的间隙解除了前牙区的拥挤.矫治后,下颌切牙唇向倾斜,下颌牙弓周长、拔牙间隙、前牙区拥挤度均减小,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间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宽度均有增加.结论:舌弓是维持替牙间隙和牙弓长度的有效装置,可用于替牙晚期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滞留伴随前牙区轻度拥挤患者的矫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40例牙弓狭窄患者早期纠正已经存在或发展中的骨、牙和肌肉方面的不协调,使恒牙萌出之前有良好的口腔颌面环境.方法 采用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40例混合牙列期牙弓狭窄的患儿.结果 患儿牙弓长度增加,为恒牙的萌出提供了有利的间隙,减少了牙列的拥挤.结论 笔者认为牙弓狭窄早期矫治可增加牙弓长度,诱导恒牙正位萌出,从而降低恒牙列期拔牙矫治,有利于颌面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及年龄因素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8例16岁以下牙列拥挤拔牙患者,28例16岁以上牙列拥挤拔牙患者,在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减小;对比得出16岁以下组尖牙间宽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狭窄;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牙列拥挤在牙畸形中最常见,通常根据牙列拥挤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如拥挤度在6mm以下者不拔牙矫治,可采用邻面去釉、扩大牙弓或推磨牙向后等方法矫治。本文采用螺旋弹簧开展间隙排齐牙列法不拔牙矫治安氏I类错,经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显示达到了矫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90例牙列拥挤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A组(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与B组(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均大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I-NA、UI-NA距低于B组,U1-L1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LP低于B组,Ls-E、Li-E、Snls-SiLi高于B组(P<0.05)。结论牙列拥挤采用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可改善牙弓宽度及软硬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 2 5例 ,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 ,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 ,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 11名 ,拔牙模式为4|45 |5 。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 10名 ,拔牙模式为4|44 |4。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牙弓拥挤度Ⅲ度 ,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 4名 ,拔牙模式为4|4  |  。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 ,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 ,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 ,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 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 ,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 ,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牙列拥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多采用扩大牙弓、减数等治疗方法。减数治疗中为保持牙弓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及牙弓的对称和协调 ,多采用对称性拔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牙弓一侧拥挤、反牙合伴拥挤 ,患者要求少拔牙 ,此时 ,也可采用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本文现对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的 2 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从临床就诊患者中选择牙列拥挤病例 2 0例 ,其中 ,男 8例 ,女 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15岁 ,最大 18岁 ,最小 13岁。病例选择分为 2类 ,标准如下。第 1类 :所选患者一侧磨牙关系为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替牙期前方牵引后出现牙性Ⅱ类错牙合伴轻中度拥挤在恒牙期不拔牙矫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方法替牙期前方牵引后出现牙性Ⅱ类错(牙合)伴拥挤15例用唇挡矫治,调整磨牙咬合关系、解除拥挤结果用唇挡后牙弓弧形总长度(TAL)、牙弓长度(A D)增加磨牙成中性关系拥挤度解除或明显减小结论替牙期由于乳牙龋坏、早失在前方牵引力的作用下出现前移导致牙性Ⅱ类错牙合上颌牙齿拥挤.唇挡是以唇肌肌力推远中移动矫治牙性Ⅱ类错牙合,减少牙列拥挤.这样或无需Ⅱ期固定矫治器治疗,即使Ⅱ期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也大大减少减数拔牙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唇倾前牙.结果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1/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He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He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4455。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4444。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44。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He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 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He,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牙重度深覆盖患者非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前牙覆盖大于8 mm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口外弓及Ⅱ类颌间牵引进行非拔牙矫治.结果 矫治时间为18~30个月,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侧貌协调,面部美观.结论 对于前牙重度深覆盖患者,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