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抑制树突状细胞(DCs)自噬对DCs功能及小鼠哮喘的影响.方法 (1)将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急性哮喘对照组(哮喘组)、哮喘自噬抑制剂氯喹(CQ)治疗组(CQ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哮喘组和CQ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CQ组加用CQ.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蛋白质印迹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以及肺DCs自噬水平、表面共刺激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水平.(2)体外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C57/B6小鼠骨髓源DCs自噬,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的表达水平.(3)获取OT2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与各组肺DCs以1∶10的比例混匀,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与活化反应.结果 (1)CQ组IgE的表达水平(P<0.05)、肺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肺DCs自噬水平(P<0.05)和CD86、MHCⅡ表达水平(P<0.05)均低于哮喘组.(2)3MA体外抑制骨髓源DCs自噬后,DCs表面的CD86及MHCⅡ表达均低于哮喘组(P<0.05).(3)CQ组肺DCs体外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与活化反应均弱于哮喘组(P<0.05).结论 自噬抑制剂可抑制过敏性哮喘肺DCs的自噬,下调DCs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的表达以及DCs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改善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肿瘤生长过程中DCs的功能是否存在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用FACS分析荷瘤早、晚期时间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DCs的比例及其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DCs的细胞因子IL-4、IL-10、IFN-γ和TNF-α的分泌情况;观察DCs对CD4^+T细胞增殖及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荷瘤早期相比,荷瘤晚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DCs的比例从11.76±2.3%增加到17.45±3.2%(p〈0.05);晚期DCs下调表达MHC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CD86,而上调表达IL-4、IL-10;晚期DCs刺激CD4^+T细胞增值的能力明显减弱,并且对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的刺激作用也显著降低。结论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DCs的成熟度及其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MΦ的抗原提呈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FCM0检测MΦ表面分子MHC-I(H-2K^b),MHC-II(I-A^b)及B7(B7-2)的表达,采用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表达H-2K^b,I-A^b的表达。结果:CEA-rV接种小鼠腹腔MΦ组(CEA-rVMΦ组)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较W-VV及NS组显增强(P<0.01),小鼠腹腔MΦ自身表达的I-Ab和B7-2分子较低(分别为41.7%,13.7%),接种W-VV后其I-A^b及B7-2分子表达改变不明显(分别为44.3%和15.1%),而接种CEA-rV后其I-Ab及B7-2分子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87.2%,39.5%),各组CEA阳性肿瘤细胞表面分子MHC-I强表达,却没有MHC-II表达,结论:CEA-rV腹腔接种MΦ可使MΦ抗原提呈功能显增强,MΦ的表达分子MHC-II与B7-2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抗原提呈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提示MHC-II与B7-2可能在CEA-rV抗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的B7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用ELISPOT检测D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分泌IFN-γ,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特异性杀伤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80.9±5.23)%;siRNA2对B7-2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4.7±4.63)%。经转染B7-1、B7-2分子特异性siRNA的DC激活后,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分别为(84.6±23.1)10^3/L和(76.7±19.7)10.3U/L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46.2)10^3U/L;各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1.73±0.32和1.53士0.25,也低于对照组4.23±0.74。CTL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异性杀伤率为(76.4±7.6)%,siRNA1和siRNA2组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14.4±3。6)%和(18.6士4.7)%,低于对照组。结论B7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并可降低DC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细胞B7-1及MHC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1(CD80)及MHC分子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方法:应用一组mAb,采用免疫荧光法对AL52例瘤细胞及3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表面B7-1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所有患瘤细胞及正常人BMMC上MHCI类分子表达强阳性,MHCⅡ类分子表达920k,阳性,而B7-1表达差异较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表达阳性率最高(8/11),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M3)均无表达.结论:B7-1缺陷是白血病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转染B7-1基因的瘤苗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PD—L1表达水平,及其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集22例慢性HBeAg阳性CHB患者、8例急性恢复期乙型肝炎(A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NC)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DCs的增殖和活化。相对荧光定量PCR测定DCs的PD—L1、PD—L2分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DCs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率。同时,测定外周血DCs刺激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抗PD—L1单抗对CHB组DCs刺激功能的影响。结果:体外成功诱导了外周血DCs的增殖和成熟。与NC组相比较,CHB组和AHB组患者外周血DCs内PD—L1的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但CHB组和AH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率较AHB组、NC组均有明显增高(P均〈0.01)。而外周血DCs的PD—L2 mRNA水平及PD—L2在DCs表面的表达率在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CHB组外周血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功能较AHB组和NC组明显降低(P均〈0.01),抗PDL1抗体能显著增强CHB患者DCs刺激T细胞反应的能力。CHB患者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率与血清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34,P=0.007)。结论: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水平在慢性HBeAg阳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抗PD—L1抗体可有效增强CHB患者外周血DCs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表明PD—L1的高表达可能与T细胞免疫反应低下和HBV病毒高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新型诱导剂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生成树突状细胞(DCs)。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出PBMC,按不同培养方法分成:传统方法组,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新型诱导剂组,加入rhGM—CSF4+A23187。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的表面标志,MTT比色法检测各组DCs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A23187联合rhGM—CSF诱导培养的DCs更具有典型的树突形态;DC表面分子CD83D1a、CD86、CIM0表达(45.2%、31.5%、40.1%、36.4%)较传统方法组(16.9%、20.4%、26.5%、22.3%)明显上调(P〈0.05),而CD14表达(5.7%vs19.0%)明显下降(P〈0.05),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强。结论:新型诱导剂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GM-CSF能更有效地诱导PBMC生成强效成熟的DCs。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俘获、加工以及激活T细胞,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起源于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已知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特征性地高水平表达与抗原递呈有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并高水平表达刺激分子CD80(B7 -1)、CD86(B7-2)、CD40、CD50等以及某些粘附分子,其本身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FN -α)、白介素12(IL -1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DCs介导免疫反应的途径主要有:1.DC摄取、加工抗原,再转运至细胞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富含区,形成MHC -肽复合体,在细胞表面表达并激活T细胞,CD8 细胞毒T细胞被MHC -Ⅰ类复合物分子激活,CD4 辅助T细胞被MHC -Ⅱ类复合物激活。2.DC可以自身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 -12、白介素15(IL -15)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方法,并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方法: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诱导产生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ol/Lature DCs,imDCs),6 d后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进一步刺激产生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Cs,mDCs)。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mDCs、mDCs的CD11c、MHCⅡ、CD86、B220的表达。同时检测imDCs、mDCs刺激近交系BALB/c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结果:(1)每只小鼠的双侧股骨可以得到(4.0~6.0)×106个DCs;(2)CD11c、MHCⅡ、CD86、B220的表达率在imDCs和mDCs分别为(71.67±1.53)%、(25.67±2.08)%、(7.67±1.53)%、(9.00±1.00)%;(81.67±1.53)%、(55.67±3.06)%、(45.33±2.08)%、(8.00±1.00)%,其中imDCs、mDCs的CD11c、MHCⅡ、CD86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Cs的B220均为低表达;(3)成熟DCs具有很强的刺激近交系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联合应用GM-CSF、IL-4可从小鼠骨髓中诱导扩增大量DCs;诱导产生的DCs的免疫表型特征为CD11chiMHC-Ⅱ+B220-,总体与常规DCs(conventional DCs,cDCs)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单纯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 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