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确定实验对象50例.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B超辐照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及30分钟恢复组.行人工流产后取早孕绒毛,进行染色体和DN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各实验组,均未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B超辐照10分钟、20分钟组未引起绒毛组织DNA含量的变化;辐照30分钟组引起DNA含量显著下降(P<0.05),7天后恢复正常,表明:诊断用B超辐射30分钟可引起DNA含量减少.同时也表明这种损伤作用是可复性的.  相似文献   

2.
绒毛膜绒毛活检在早孕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绒毛膜绒毛检是近二十年来国外开展较为广泛的一项前诊断技术,主要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早期产前诊断。本文主要对绒毛膜绒毛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辐射时间的诊断超声检查对早期妊娠绒毛和蜕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0辐射)、Ⅰ组(5min辐射)、Ⅱ组(10min辐射)、Ⅲ组(20min辐射)和Ⅳ组(30min辐射),共5组,在超声辐射后24h取绒毛和蜕膜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状态检测。结果:持续20min以上的诊断剂量超声辐射使绒毛细胞凋亡水平上升,持续30min以上的诊断剂量超声辐射使蜕膜细胞凋亡水平上升(P<0.05)。结论:诊断剂量的超声辐射可以诱导早孕绒毛和蜕膜细胞凋亡,而且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水平不同程度的增高,从优生优育方面的考虑,早期妊娠超声诊断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拟进行人工流产的32例早孕(45~60天)妇女的孕囊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照射,孕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min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照射后24h取材。DNA Lader检测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胚胎组织Bcl-2、Bax、Cytochrome-C、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绒毛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浆内的Bax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超声照射10min组绒毛组织未见到DNA核小体断裂,照射20min组DNA核小体断裂开始出现,照射30min组DNA核小体断裂最明显。超声照射10min组绒毛组织Bcl-2、Bax、Cytochrome-C、Caspas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别;各实验组人早孕绒毛细胞内总Bax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但超声照射20min组,细胞浆中的Bax表达减少,照射30min组明显减少,而线粒体中的Bax在照射20min组表达增加,30min组明显增加;Bcl-2蛋白在照射20min组表达下降,照射30min组明显下降,而Cytochrome-C和Caspase-3蛋白在照射20min组表达升高,照射30min组明显升高。结论: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早孕孕囊组织10min可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照射时间延长而继续增加,超声诱导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诊断性超声对人早孕绒毛组织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探讨诊断性超声对人早孕绒毛组织的安全性问题。方法选取健康早孕而自愿终止妊娠的妇女35例,随机分组,不同时间的经腹部诊断性超声波作用后行人工流产取绒毛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半定量RT-PCR分析绒毛组织中Caspase-3 mRNA和L ivin mRNA的表达。结果5 m in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的超微结构变化,而15 m in组与正常组比较呈现较明显的变化。同时在不同辐照时间下Caspase-3 mRNA的表达,10 m in组和15 m in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 ivinα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 ivinβ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经腹部诊断性超声对早孕绒毛组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照射对早期妊娠妇女胚胎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照射早孕妇女子宫内的胚囊组织 ,照射时间长短不同 ,2 4h后采取绒毛组织 ,测定绒毛细胞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及观察绒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经阴道超声照射 5min以内 ,DNA单链断裂及双链断裂无增加。绒毛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学改变。照射 10min以上 ,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增加。微绒毛扭曲 ,个别出现断裂、丢失现象 ,胞质内空泡化明显 ,粗面内质网扩张。结论 对早孕妇女应避免经阴道超声检查 ,宜采用经腹超声且不超过 10min。  相似文献   

7.
对10例父母无吸烟习惯,10例父亲重度吸烟的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亲重度吸烟组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和结构畸变率同非吸烟组相比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诊断级B超对人胚胎发育的安全性。方法取120名孕6~8周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Ⅰ组)、辐照5min(Ⅱ组)、10min(Ⅲ组)、20min(Ⅳ组)、30min(Ⅴ组)于1h内取绒毛,超声辐照30min(Ⅵ组)于7—10d后取绒毛。检测绒毛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诊断剂量超声辐照20min可致人体宫内绒毛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PⅠ—Ⅲ〉0.05,PⅠ-Ⅳ〈0.01,PⅠ—Ⅴ〈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超声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PⅠ-Ⅲ〉0.05,PⅠ-Ⅳ〈0.01,PⅠ-Ⅴ〈0.01)。对照组与Ⅵ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作用是可复性的。结论诊断超声辐照时间20min以上时对绒毛可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对10例父母无吸烟习惯.10例父亲重度吸烟的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亲重度吸烟组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和结构畸变率同非吸烟组相比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自然流产是造成胚胎丢失的魁首。有关学者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其原因进行大量的探讨。仅1992年第三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上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文章。对以往有反复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仅表明自然流产与亲代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但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继续怀孕后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所知甚少,本文对1827例人工流产的绒毛标本进行染色体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异常与既往自然流产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本次出现先兆流产症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再次出现先兆流产的相对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阴道超声辐照,对人早孕胚胎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阴道超声辐照时限提供新的佐证。方法 选择拟行人工流产的60例健康早孕妇女,分为对照组(未照射)、辐照3、5、10min组。应用探头频率5.0-MHz的阴道超声,对孕囊进行不同时间持续辐照。辐照后24h行人工流产取绒毛。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行细胞凋亡的组织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促/抑凋亡基因Bax和Bcl-2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早孕绒毛细胞有少量凋亡细胞存在,辐照组凋亡细胞数目增加;辐照3min组出现凋亡细胞数目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辐照5min和辐照10min组与对照组及辐照3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早孕绒毛中促凋亡Bax蛋白少量分布于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含量极少,辐照组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Bax蛋白含量均增加,但辐照3min及辐照5rain组与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10min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凋亡Bcl-2蛋白表达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超声辐照后增加早孕绒毛细胞的凋亡,且随辐照时间的延长,绒毛细胞的凋亡指数逐渐升高,以辐照10min组的绒毛细胞凋亡指数最高。阴道超声辐照后早孕胚胎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与阴道超声辐照时间长短无关。孕早期的阴道超声辐照3min内是安全的,辐照5min相对安全,阴道超声的直接辐照最好不要超过10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妊娠合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及妊娠结果。结果:B超查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4例,最大一个(10×9×8)cm,最小一个(1×1×0.8)cm,9例为单个,5例多发性,14例共同声像图特征为胎盘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实性包块,其回声低于胎盘,CDFI显示:瘤体内可测到大小不等的血管。患者产前大多无临床症状,1例早产,3例合并羊水过多。结论:超声是产前查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唯一手段,对妊娠合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阴道超声已经逐渐成为早期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和预测染色体畸变的最新方法。许多畸形在孕12周前已经发生,用高频阴道探头且接近靶目标可获得早期诊断。某些胎儿畸形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迄今可以识别的畸形综合征已经超过1000种,而阴道超声能比较早的(12-14MA)发现胎儿发育异常,尤以高危孕妇,因此可及时提示临床进一步做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检查为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100例早孕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玲利  丛林  袁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04-4105
目的:分析早孕胚胎停育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100例胚胎停育患者,对其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0例胚胎停育患者,孕周最长15周,最短6周。绒毛培养失败5例,培养成功率95.0%;检出异常核型34例,检出率35.8%,其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5.9%,异常类型有:染色体数目异常23例,三倍体4例,四倍体1例,结构异常2例,嵌合体4例。95例早孕胚胎停育中,女性胚胎51例,占53.7%;男性胚胎44例,占46.3%。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阴道超声照射后对胚胎绒毛形态学及HSP70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早孕计划外妊娠自愿终止妊娠者40例,未接受阴道超声照射的健康早孕妇女1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30例)根据超声后行人流的时间随机分为3组,24、72h及7d流产组.应用探头频率7.5MHz的阴道超声持续照射孕囊20min,于照射后24、72h和7d取绒毛,对照组为经腹部超声照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后取绒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HSP70水平表达情况,并在光镜下观察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中24h组和72h组血清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4h组血清HSP70表达水平高于72h组(P<0.01)而7d组血清HSP7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近似(P>0.05).提示照射后24h HSP70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第7天恢复正常.形态学观察发现照射后24h绒毛受损最为严重,随时间的延长绒毛组织受损程度逐日减轻,于第7天恢复正常.结论 阴道超声照射致绒毛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数日后绒毛组织可恢复正常,临床上使用阴道超声检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巨细胞病毒(CMV)是先天性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发病率为全部活新生儿的0.2%~2.5%。一般认为孕早期感染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多种畸形。而晚期感染可导致神经系统与智力方面的损害。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PAP染色法研究608例早孕绒毛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并将确定结果的绒毛际本随机取样做电镜观察,以进一步确定PAP染色法做早孕官内产前诊断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畸变的现代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畸变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病,患者大多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和某些组织器官畸形等,同时也是导致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和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染色体畸变诊断方法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这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经典诊断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与自然妊娠者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和助孕原因对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AIH组27例,自然妊娠组77例。所有流产绒毛样本进行核型分析检测,比较2组患者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女性年龄和AIH助孕原因对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影响。结果:所有标本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52.88%(55/10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94.55%(52/55)。2组患者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1)。2组患者分别按年龄<25岁、25~29岁、30~34岁、≥35岁分组进行比较,2组患者的各年龄段间绒毛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每个年龄段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27例AIH早期流产者中15例存在绒毛染色体异常。结论:AIH不增加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对自然流产患者应及时查找流产原因。对于有指征的不孕患者可以推荐AIH助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自然流产术的39例患者,提取39份绒毛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绒毛组织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并与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21例(53.85%),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14例(35.90%),检测失败4例(10.26%)。在21例染色体异常样本中,非整倍体11例(52.38%),单体共5例(23.81%),四体3例(14.2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9.52%)。高通量测序检测发现:染色体异常25例(64.10%),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14例(35.90%)。其中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的14例标本中,发现1例三体嵌合体、2例拷贝数变化(CNVs);4例检测失败标本中,发现1例CNVs。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134)。结论: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是一项有助于明确自然流产遗传学因素的高效遗传学检测手段,可以作为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胎盘绒毛的组织学和染色体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甾体激素,通过与孕激素竞争受体而起到强效抗孕激素的作用,可用于抗早孕,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使抗早孕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并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验证。本研究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探讨米非司酮对胎盘绒毛的形态学影响;分析及探讨米非司酮对绒毛染色体有无致突变作用,从而导致胚胎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