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6例患者,其中开腹33例,腹腔镜中间入路33例。腹腔镜手术以回结肠血管为起始入路标志,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及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中间入路与开腹侧方入路比较,其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有优势,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但手术时间延长。结果表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中间入路完整肠系膜切除,手术安全,创伤小,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中间入路法与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分别行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中间入路法与侧方入路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2.5±25.8)min及(162.9±30.9)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8±36.2)ml及(104.6±58.2)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并发症分别为4.2%和8.3%,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3%和16.7%,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7.4±3.2)枚和(17.8±3.4)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2)d和(8.0±3.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较传统的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尾侧入路法与中央入路法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115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7,采用尾侧入路)和对照组(n=58,采用中间入路)。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初次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尾侧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优势,两种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解剖标志、手术层面等手术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得到广泛推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间入路具有较高肿瘤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外侧入路方式目前临床较少采用,适用于肠系膜上血管区域粘连严重或肠系膜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层次显露不清等情况。尾侧入路既满足结肠癌根治的全系膜切除原则,同时较中间入路操作更加简便易行。头尾侧联合入路方式是在尾侧入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可减少对大网膜、结肠及其系膜的多次翻动,并有助于缩短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关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不同入路法的近远期疗效的高质量研究有限,目前尚无最佳手术入路的定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与混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取不同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入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动脉优先入路组和传统侧方入路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以(x珋±s)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优先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均低于传统侧方入路组,其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优先入路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5.1%,与传统侧方入路组的5.1%、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未见术后30 d再住院及病死者,术后6个月复查肠镜、全腹CT亦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传统侧方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均有着确切的疗效,动脉优先入路法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且手术难度更低,推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比较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21年7月,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切除是使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近二十年,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手术理念的更新,腹腔镜成为了我国外科医生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主要方式。我国外科医生一直致力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新理念、新入路和新术式的探索和推广,对提升我国右半结肠癌的腹腔镜治疗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我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规范开展和质量控制;手术入路的探索是我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演变和发展的重要体现;从手助腹腔镜到手术机器人,我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微创化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外科医生还将携手国际同道,围绕进一步提升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质量、优化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预后改善和快速康复等方面共同努力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将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选择中间入路术式,观察组选择侧方入路术式,随访3年,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指标,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以及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显示,术中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指标,观察组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侧方入路较中间入路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术程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明确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属支走行;常规组术前不行血管成像,均行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3年生存率等。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期(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意外损伤血管数量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4.29%(18/28),常规组为57.14%(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行血管成像,利于指导手术操作,可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淋巴结清除数量及术后恢复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侧组和中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0±20)min比(165±25)min]和出血量[(75±28 mL)比(105±35)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正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范围广、操作跨度大、解剖相对复杂等特点,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其手术路径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04-01—3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采用完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3例左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完全中间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CME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实验组接受外侧入路,对照组接受中间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31.3±17.5)min,术中出血(57.9±16.5)m L,对照组分别为(187.3±16.2)min和(104.5±19.8)m L,实验组少于对照组(t=14.852、11.435,P均0.05),2组术中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7.5%,χ2=0.949,P=0.330)。结论:在手辅助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外侧入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中间入路更有利于解剖结构的暴露及肿瘤的根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尾侧入路组及中间入路组,各44例,进行不同入路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尾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112.7±4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7±4.8)ml,显著少于中间入路组的(130.5±37.2)min、(72.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率、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尾侧入路法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更易于外科医师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3D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的38例完全3D腹腔镜下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中间入路解剖出肠系膜上静脉各属支,根部结扎离断,由内向外、自下而上分离右侧Toldt间隙及横结肠后间隙,切开胰颈部横结肠系膜前叶,离断横结肠,再由上向下、由内到外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最后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回结肠侧侧吻合。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根部结扎血管,彻底清扫淋巴结,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40.7±11.4)min,术中出血量19(13.75,30)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3例,取标本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0±3.1)个月,无吻合口狭窄,2例复发,其中1例出现腹膜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利用中间入路法行50例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65±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61)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0±3.7)枚,17例区域淋巴结阳性,平均切除肠管(18.2±8.0)cm。术后随访12~36个月,肿瘤相关死亡1例,1例局部复发。无切口种植、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路径明确,解剖层面清晰,易掌握。中间入路法先结扎肿瘤血管,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是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腹腔镜尾侧入路法)47例、B组(腹腔镜中间入路法)48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切除标本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率(8.51%)低于B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较中间入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同时可降低血清CEA、CA199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被广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由于右半结肠区域血管走行复杂,因此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慎重选取手术入路。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入路组),另一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间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3.52 min vs.16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6 mL vs.24.28 mL)、中转开腹率(2.94%vs.11.76%)均明显优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通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炎症、吻合口瘘、及肠梗阻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3.53%vs.35.29%)均明显低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间入路组(82.35%vs.52.94%,P<0.05)。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可操作性好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及解剖定位的准确,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三组,传统中间入路(A组)26例、尾侧联合中间入路(B组)21例、头尾联合入路(C组)13例。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共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尿路感染,程度均较轻,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或好转,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传统中间入路、尾侧联合中间入路、头尾联合入路都安全、可行,尾侧联合中间入路、头尾联合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更少,操作相对容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根治术中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间入路,观察组采用侧方入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天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淋巴结清扫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少或较短(P0.05);术前,CD3+、CD4+、CD8+水平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观察组上述指标情况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显著较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8.1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采用侧方入路,创伤小,术程短,术后恢复快,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相较于中间入路,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