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44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进行了8-27个月的经皮刺激治疗,其疗效与随机以100例 有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比较,在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就电刺激方式及其参数的选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冲直流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直流脉冲电刺激仪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电刺激治疗 ,通过随访观察 3~ 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 12 8例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后的病人 ,经 6 0~ 12 0d治疗 ,肌力和皮肤感觉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直流脉冲电刺激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在闭合性神经损伤的观察阶段 ,应用电刺激治疗 ,可观察神经的传导功能 ,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理想是临床上急待的问题,为此,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制适合于人体应用的全置入神经电刺激器,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组、对照组各10例,按神经种类、损伤平面、损至修复的间隔时间配成对子,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电刺激组各神经观察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经皮电刺激促进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对上臂桡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对电刺激的参数、波形进行优化组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28例上臂段桡神经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在行桡神经缝合术后,各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术后4~6周石膏拆除后加用电刺激治疗.第1个月使用方波治疗,脉冲频率为2 Hz;第2个月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 Hz;第3个月起继续使用变幅脉冲波治疗,脉冲频率为15Hz,同时每次附加肌肉训练波,脉冲频率为60 Hz;之后均使用变幅脉冲波+肌肉训练波,并适度增加肌肉训练波的治疗时间.术后随访内容:伸腕、伸指肌力,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电刺激组的临床伸腕、伸指肌力与肌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的肌力恢复时间与肌电图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治疗对促进上臂段桡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明显,在对电刺激仪的工作参数、电流波形进行优化组合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本文选择腓总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探讨最佳的电刺激的参数、波形优化组合等治疗方案。方法对30例腓总神经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行神经缝合术后,各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术后4周石膏拆除后加用电刺激治疗。经过方波和变频波的交替使用,之后均使用变幅脉冲波+肌肉训练波,并适度增加肌肉训练波的治疗时间。术后随访内容:术后6个月进行足趾伸屈力,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电刺激组的临床肌力与肌电图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的肌力恢复时间与肌电图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治疗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且能减少受损骨骼肌的萎缩,尤其对电刺激仪的工作参数、电流波形进行优化组合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经皮电刺激能否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选用36只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的神经断端吻合与钳夹损伤后的神经干瘢痕模型,通过参数为2~5Hz,0.4ms,24~48V的经皮电刺激,分别于术后1~6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最大诱发电位波幅、神经纤维生长速度、吻合口轴突通过率、肌纤维截面积及肌重均优于同期对照侧。表明经皮电刺激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脉冲直流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直流脉冲电刺激仪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电刺激治疗,通过随访观察3-6个月后神经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8例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后的病人,经60-120d治疗,肌力皮肤感觉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直流脉冲电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在闭合性神经损伤的观察,应用电刺激治疗,可观察神经的传导功能,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预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李青峰综述顾玉东审校电场对多种组织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作为生物电离子传导载体的周围神经。本世纪初,Strasser等学者假设神经系统发生、发育受电场影响,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生长的纤维能被电流所导向。②发育中的胚胎...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相似文献   

11.
经皮电刺激对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白兔按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3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术后给予TENS,共用6周。右后肢不会电刺激,做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和胫前肌肌湿重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CMAP)波幅和胫前肌肌湿重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腌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在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影响和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髓鞘数目为[(715.29±84.30)个,(?)±s,下同],较对照组(403.67±70.56)个明显增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电刺激可能具有通过促进Schwann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将CNTF、NGF、生理盐水(normalsalinesolution,NS)分别加入硅管中,并于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一定剂量。术后4周,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显示再生轴突通过修复部位的胞体。结果:与NS组、NGF组相比,CNTF组脊髓标记胞体显著增加,其它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性CNT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运动轴突再生,但促进感觉轴突再生的作用不明显。外源性NGF促进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轴突的再生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 ,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 ,实验组 8只 ,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约含微囊颗粒 30 0个 ;空白组 4只 ,加入不含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术后 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 微囊化周围神经移植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同轴共纺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复合NGF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芯层、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采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具有"壳-芯"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单纯[P(LLA-CL)]导管组(B组),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汴射NGF组(C组)和复合NGF导管组(D组),每组18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四组大鼠分别采用白体神经移植、单纯[P(LLA-CL)]导管、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注射NGF、复合NGF导管桥接修复缺损.于术后第1、2、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复合NGF导管逐渐开始吸水膨胀并降解,3个月时,虽然管壁已经出现裂隙,但依然保持良好的外形,没有对再生神经形成卡压.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均已通过缺损,连接两断端,但较细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再生神经逐渐增粗.各组间比较发现,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尽管D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还稍高于A组,但其髓鞘的厚度和直径不如A组,并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也比A纽稍差. 结论同轴共纺复合NGF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活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吡咯喹啉醌充填导管诱导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充填导管诱导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PQQ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只。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运用硅胶导管桥接1.0cm坐骨神经缺损。PQQ组导管内充填0.03mmol/LPQQ(10μl),对照组充填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再生神经光镜及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再生轴突数目及髓鞘厚度。结果两组动物MCV(m/s)分别为23.95±2.47和19.46±2.46;再生轴突数目为3060±223和2300±250;髓鞘厚度(μm)为0.437±0.059和0.290±0.031。PQQ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形态学观察,PQQ组动物导管内有更多成熟再生纤维。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有效诱导缺损外周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