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Swee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有守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3):312-313
Sweet综合征,也称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以突然发生发热、皮损境界清楚、主要对称分布于面、颈、上肢具触痛性的红色斑块或结节,真皮上层成熟的嗜中性细胞浸润为特征。依照其病因,可将本病分为经典型、肿瘤相关型和药源型等三型…。而以经典型为最多(80%~90%),肿瘤相关型次之(10%~20%)。现将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经典型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徐丽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1,(2)
本文报告碘化钾治疗6例Sweet综合征取得明显和迅速疗效.所有病人在治疗后24~48小时发热等症状消失.3~5天内皮疹完全消退.5个病例用药2周而无复发.仅1例在停止治疗后有小的复发.病例一:男性,42岁,在暴露部位有非瘙痒性皮疹呈间歇性发作已10年.体检:在面、颈、前臂伸侧和手背有暗红高起坚硬结节和斑块.最大损害中央消退留暗褐色的色素沉着,其周围有几个丘疹.组织病理检查:在真皮上、中部血管周围有明显细胞浸润,主要为多形核白细胞和少数圆细胞,有大量核尘.病初体温37℃,2周后38.8℃,白细胞计数14,000/mm~3,中性75%.血沉45mm/1小时和80mm/2小时,损害增多并扩大,此时诊断为Sweet综合征,开始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24mg.体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到36.5℃.治疗5天后血沉下 相似文献
5.
刘牧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7,(1)
作者报告一例点滴状副银屑病,男性、25岁。经氨苯砜治疗,150毫克/日,一周后皮损显著好转。然而从服用氨苯砜30天前后,躯干出现了粟粒大至小豆大的暗红色斑,形状不一,数日后即扩展到全身。同时出现发烧、全身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口痛,因而住院。临床表现:体温38℃、脉搏110、血压112/74,胸部物理检查无异常。球结膜黄疸,睑结膜高度充 相似文献
6.
氨苯砜曾为治疗麻风的首选药物。它还可用于治疗很多以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为主的作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如疱疹样皮炎、变应性血管炎、角层下脓疱病及线状IgA皮病等。其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包括贫血、药物性皮炎、胃肠反应、粒细胞减少症、急性中毒及精神障碍等。氨苯砜综合征是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氨苯砜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因其通常在用药4—6周时发生,故又被称为血周皮炎。我们见到1位23岁女性患者,因线状IgA皮病服用氨苯砜后出现以斑疹为主要表现的皮损,伴高热、肝功升高、贫血、黄疸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诊断为氨苯砜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过敏及保肝等辅助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入院40天后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8.
1949年Lowe和Smith报告一组病例,用DDS2~3周后出现发热、肝炎、淋巴结肿大和周围血中单核细胞异常增多,临床上酷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51年Allday对此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命名为氨苯砜综合征(Dapsone Syndrome)以后随着DDS的广泛应用,除麻风病人外,在一些用DDS治疗的皮肤病人中亦时有发生,如寻常痤疮、掌跖脓皮病、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疱疹样皮炎、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等。Lowe等报告的一组麻风病人,多发生在服用DDS 100~300mg/日3~5周期间,发生率高达12%,而改用小剂量后DDS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即使发生其程度也较轻。以后由于小剂量治疗而发生DDS耐药又改为大剂量,DDS综合征也随之增加。Tomeck等报告一16岁女孩 相似文献
9.
Sweet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崑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5)
Sweet综合征(SS)的特征为①发热;②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增多;③四肢、面部、颈部疼痛性红斑;④真皮内致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SS的皮肤症状具特征性,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皮损常突然发生,迅速扩展,并常相互融合,呈鲜 相似文献
10.
Sweet综合征的联合治疗缪立涟(铜陵市皮防所244000)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自1964年Sweet首先报告以来,国内、外文献已屡见报告,其治疗方法尚无一致的意见,传统疗法往往以皮质类固醇、消炎痛、阿斯匹林之类的抗炎治疗,局部... 相似文献
11.
12.
李文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2)
报告1例发生于儿童的Sweet综合征,并结合文献复习了16例儿童Swe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患者系4月龄的婴儿,出生时颜面、四肢即出现皮疹、主要为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儿童Sweet综合征。患儿男,7岁。因四肢疼痛性斑块伴间断性发热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数十个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浸润性红斑或结节,部分红斑边缘隆起呈环状;左小腿见一10 cmx20 cm暗紫红色斑块,表面呈颗粒状,轻度水肿,浸润感明显,皮损触痛明显。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14.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2,C反应蛋白29.0 mg/L,血沉67 mm/1h。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轻度水肿和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未见纤维蛋白样坏死。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符合Sweet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重温Sweet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复习Swe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着重介绍肿瘤型和药源型sweet综合征及其皮肤外表现、诊断标准及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治疗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李慧珠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1,(3)
作者报告一例3个月的日本女孩在发热(38℃)、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出现1~2天以后,于1976年11月在脸上、臀部出现一些有触痛、暗红色隆起性红斑.皮损持续2周,口服抗菌素及外用类固醇后消失,一月后由于皮损再现,即入院治疗.体检:额、颊、臀和左大腿有一些暗红色,高出皮面直径为10cm的斑块,有触痛.臀部之皮损其中央有几个豌豆大小的水疱.实验室发现:白细胞16100/mm~3、中性66%、血沉60mm/h、血清IgGl220mg/dl、IgA280mg/dl、IgM200mg/dl.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