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丹参酮ⅡA磺酸钠(TanⅡA)在体内的抗癌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MKN-45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高丹参酮ⅡA磺酸钠干预组,每组6只.干预组分别用TanⅡA磺酸钠1、5、10 mg/kg,ip,1次/d,连续14d.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2 wk后处死裸鼠,分离瘤块,观察抑瘤率;TUNEL法测凋亡指数:CD34标志法观察四组瘤块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干预组凋亡指数AI明显上升(36.02%±3.41%,34.78%±3.41%,30.05%±3.41% vs 10.83%±0.92%,均P<0.05).低剂量组增殖减慢,抑瘤率为20.69%±1.79%;中、高剂量瘤重反而增加,高剂量组抑瘤率为-(21.4%±2.38%).与对照相比,3组干预组MVD、VEGF表达上调,尤以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8.11±1.011,10.01±0.89 vs6.56±0.42;63628±611,70957±684 vs 51056 ±410,均P<0.05);3组干预组COX-2表达与对照无明显差异;HIF1α在低剂量组表达略有下调,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组表达则有明显上调(29468±204,42227±214 vs15691±106,P<0.01或0.05)结论:丹参酮ⅡA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没有体外细胞实验显著,高剂量丹参酮ⅡA的抗癌效应可被HIF的代偿高表达抵消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2.
重组Canstatin蛋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与细胞毒药物5-FU联合应用治疗胰腺癌的效果,以期探索胰腺癌治疗新途径.方法:胰腺癌SW1990细胞(1×107/只)注射到32只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长至2-3mm时,随机分4组,即PBS(0.3mL/d)对照组、5-FU(12.5mg/(kg·d)×5d)治疗组、Canstatin(10mg/(kg·d)×3wk)治疗组、及5-FU[12.5mg/(kg·d)×5d] Canstatin[10mg/(kg·d)×3wk)]联合治疗组,给药途径均为ip.治疗期间,定期用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皮下移植瘤大小.疗程结束时,取下瘤体,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药物毒性反应,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anstatin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从第10天起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5-FU治疗组第7天起就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治疗组自第3天起,移植瘤体积就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余各组(P<0.01),抑瘤率最高,达83.2%.治疗期间,各实验组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anstatin组(25.2±3.7)和联合治疗组(22.0±4.8)治疗小鼠肿瘤组织内MVD显著低于对照组(36.8±9.4)和5-FU治疗组(31.6±4.0)(P<0.05),而5-FU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Canstatin蛋白能有效抑制人胰腺癌生长,无明显副作用,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新血管形成,与细胞毒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frhGH)对荷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SGC-7901细胞株GHR表达状态,30只接种皮下移植瘤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d).低剂量rhGH组[0.5 U/(kg·d)],高剂量rhGH组[2.5 U/(kg·d)],连续给药14 d,观察并记录裸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株GHR呈强阳性表达.自rhGH给药第3天起,rhGH给药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相差悬殊(P<0.05),且高剂量rhGHVg低剂量rhGH促肿瘤生长效应更加明显(P<0.05),3组间裸鼠体质量差别不明显(P>0.05).裸鼠血清VEGF含量,与对照组和低剂量rhGH组相比,高剂量rhGH组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52.94 ng/L±15.32ng/L VS 49.94 ng/L4±5.73 ng/L,167.60 ng/L±9.54 ng/L.均P<0.05).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对照组VEGF表达呈中度阳性;低剂量rhGH组和高剂量rhGH组VEGF表达量高,呈强阳性.肿瘤组织VEGF mRNA表达水平,高剂量rhGH组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rhG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0.647±0.0447 vs 0.3234±.0258,0.412±0.035 1.均P<0.05).结论:rhGH能促进GHR阳性表达的SGC-7901移植瘤生长,并促进VEGF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小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olon26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2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R组)、单纯沙利度胺组(T组)、放疗联合沙利度胺组(T+R组)。自治疗当日起,次日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将小鼠断髓处死后剥离瘤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大,对照组小鼠明显大于另外三组(P0.05);其中T+R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增长最慢,肿瘤生长曲线最为平缓。治疗结束时,各实验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组、R组、T+R组抑制率分别为42.1%、47.3%、62.0%。对照组MVD数量最多,分布密集度最高;T+R组MVD数量最少,坏死区域面积最大,移植瘤组织中的MVD表达明显低于另外三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有效增强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与抑制移植瘤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对A549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肺癌细胞株A549移植瘤模型,药物组给予含1 250 ppm塞来昔布的饮水,连续28 d,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药物组平均瘤重(0.65±0.20)g,对照组平均瘤重(1.45±0.30)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塞来昔布抑瘤率为57.23%。药物组与对照组VEGF积分分别为(0.184±0.022)和(0.295±0.032)(P<0.01),MVD平均值分别为(18.80±3.67)和(34.50±5.20)(P<0.01)。结论塞来昔布对A549肺癌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抑制剂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低分化食管鳞癌细胞TE-13接种裸鼠,构建食管癌皮下侵袭模型,随机分为1mg/kg ASODN组(A组)、2mg/kg ASODN组(B组)和生理盐水(NS,2ml/kg)对照组(C组),每组5只,分别在肿瘤接种区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ASODN和NS.观察肿瘤体积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中Hpa的表达.结果接种后第6天,所有裸鼠在接种部位均长出肿瘤.接种后第21天,A、B组肿瘤体积较C组明显缩小(P<0.01),A、B组抑瘤率分别为50.27%和49.67%.A、B组MVD较c组明显降低(P<0.01).A、B、C组Hpa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0.43±0.01、0.45±0.12、1.33±0.05,Hpa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45.60±4.57、43.40±7.80、121.20±11.90.A、B组Hpa mRNA、蛋白表达均较C组降低(P<0.01).结论应用ASODN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肿瘤Hpa mRNA、蛋白合成,从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2mg/kg与1mg/kg Hpa ASODN比较,未能显示更强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萃红  张辉 《山东医药》2008,48(26):42-43
构建膀胱癌SCaBER移植瘤大鼠模型并分为四组,观察A组肿瘤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tk),滴度为5× 108 Pfu,24 h后腹腔注射表柔比星(Epi) 20 mg/(kg·次),2次/d;对照B组予Ad.tk肿瘤内注射,滴度为5× 108 Pfu,24 h后腹腔注射缓冲溶液PBS 0.2 ml/d;C组腹腔注射PBS 0.1 ml /d,24 h后腹腔注射Epi 20 mg/(kg·次),2次/d;D组腹腔注射PBS 0.2 ml/d;各组均用药10 d,疗程结束后观察10 d,每5 d计算肿瘤抑制率.免疫组化SP 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疗程结束后10 d观察A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95.4%,对照B、C、D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1%、87.6%、87.8%,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PCNA染色观察A组肿瘤细胞呈弱阳性,阳性率为21.43% ;对照B、C、D组呈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1.44%、65.81%、74.63%,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M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Ad.tk/Epi系统治疗膀胱癌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干扰DNA合成、诱导凋亡和损伤肿瘤微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6,0.2 mL)、L-NAME组(n=6,1.5 mg/kg)、5-FU组(n=6,5 mg/ kg)、L-NAME 5-FU联合组(n=6,L-NAME 1.5 mg/kg,5-FU 5 mg/kg),皆以灌胃方式给药,3次/wk,共2 wk.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观察L-NAME的体内抗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L-NAME,5-FU,L-NAME 5-FU组抑瘤率分别为34.1%、46.0%、74.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与L-NAME,5-FU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MVD值对照组为28.9±2.7,L-NAME组为16.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NAME组移植瘤VEGF蛋白的表达(113.14±2.34),与对照组(98.56±1.76)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L-NAME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5-FU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MSODN)组,每组8只,接种肿瘤细胞24h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EGF-ASODN、VEGF-MSODN皮下注射,隔日一次,共15次。检测皮下移植瘤的变化和肺转移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结果ASODN组和MSODN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7.34%和7.28%,具有显著差异(P<0.01);ASODN组肺转移率为37.5%,低于MSODN组(75.0%)和对照组(87.5%);ASODN组MVD为12.29±2.06,低于MSODN组(17.38±3.24)和对照组(20.14±3.90)(P<0.05);且ASODN组VEGF蛋白表达亦明显减弱。结论VEGF-ASODN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和转移,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Ⅱ单克隆抗体(KDR-mAb)抑制荷人胃癌裸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背部皮下接种裸小鼠制备荷人胃癌小鼠肿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100-300mm3时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KDR-mAb、5-FU和生理盐水进行治疗.10d后剥离瘤组织,比较3组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计算抑瘤率;通过Real-time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定量检测VEGF在各治疗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DR-mAb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实体瘤的生长,抑瘤率为36.3%,肿瘤大小和肿瘤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889.94mm3±396.64mm3vs9398.34mm3±7413.96mm3,1.07g±0.58gvs1.68g±0.18g,均P<0.05);KDR-mAb能显著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作为VEGF受体抑制剂,KDR-mAb在荷人胃癌细胞小鼠肿瘤模型中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对于人胃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启膈散及其拆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胁皮下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自接种后第2天开始,每天用40倍成人剂量的启膈散全方及其活血和化痰两个拆方水煎液灌胃给药,连续6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Fac-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O)和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EGFR、PDGFR、VEGF及PLC-γ1蛋白表达.结果:各用药组肿瘤MV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36.43±4.16,40.29±2.87 42.43±3.04 vessels/ram2 vs 48.57±7.45 vessels/mm2.P<0.05或0.01).各组肿瘤MVD值与VEGF表达量呈正相关(r=0.712.P=0.0005).各用药组肿瘤EGFR、PDGFR、VEGF、PLC-γ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启膈散及其拆方抑制裸鼠移植瘤MVD及EGFR、PDGFR、VEGF、PLC-γ1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全方组最好,活血组次之.结论:启膈散及其拆方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GFR、PDGFR、VEGF及LPLC=γ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hoA、Rock1蛋白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 Ⅱ A)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8),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Tan Ⅱ A低剂量组[L-Tan Ⅱ A组,10 mg/(kg.d)]、Tan Ⅱ A高剂量组[H-Tan Ⅱ A组,20 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d)]。除Sham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行肾上方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大鼠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4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脏肥厚指数和心肌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的心脏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Model组比较,Tan Ⅱ A低剂量组的心脏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含量均降低(均P<0.05),而Tan Ⅱ A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表明RhoA/Rock信号通路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Tan Ⅱ A能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感染对BALB/c小鼠ct26细胞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的生存延长率、对肿瘤的质量抑制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对肿瘤组织MVD、VEGF、TSP-1表达的影响。结果 弓形虫感染的小鼠生存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生存延长率为57.45%,肿瘤质量抑制率为47.23%;弓形虫感染的小鼠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P=0.03),TSP-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下调VEGF及上调TSP-1与弓形虫感染抗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对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将32只接种成瘤后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生理盐水、Ⅱ组榄香烯、Ⅲ组VEGF多克隆抗体、Ⅳ组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治疗后定期测量肿瘤的大小,计算抑制率,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Ⅱ组、Ⅲ组、Ⅳ组的抑制率分别为(43.2&#177;3.6)%、(41.3&#177;2.9)%、(51.9&#177;4.1)%,Ⅳ组的抑制率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实验组肿瘤标本见到较多的坏死灶,其中肿瘤细胞可见较多的核破裂,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和血管的减少量Ⅳ组多于Ⅲ组和Ⅱ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46&#177;0.19)%、(12.9&#177;1.70)%、(11.7&#177;1.70)%、(19.4&#177;1.32)%,Ⅳ组较Ⅱ组、Ⅲ组的凋亡率高(P〈0.05)。结论榄香烯和VEGF多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更好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雄性C57小黑鼠前肢腋下,皮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酯(L-NAME),持续14 d.接种第15天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取瘤组织质量、光镜下观察肺内转移灶、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瘤组织质量分别为(2.59±0.31)、(1.80±0.33)g,MVD分别为24.06±5.42、16.97±2.86,NO含量分别为(33.26±12.53)、(14.56±7.14)μmol/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光镜下观察两组肺内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认为L-NAME对小鼠肺癌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Lewis肺癌可能转移较少或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6.
N-去硫酸肝素对SCID小鼠胃癌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人胃癌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 小鼠转移模型肿瘤转移抑制、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SCID小鼠转移模型,随机分成两组.移植1 wk,分别从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 与N-去硫酸肝素[10 mg/(kg·d)](N-去硫酸肝素组),2次/wk, 共3 wk.第6 wk处死动物,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VEGF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肿瘤转移率为80%,N-去硫酸肝素组转移率为2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出血等副作用.生理盐水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8.0±3.1,N-去硫酸肝素治疗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4.3±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去硫酸肝素治疗组,分别为90%与20%(P<0.05).结论:N-去硫酸肝素通过抑制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05年4月至6月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氧组与对照组,低氧仓浓度分别为10%,7%和5%。低氧时间分别为3d,6d和9d。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肺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低氧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并且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及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而对照组HIF-1α无表达,VEGF有少量表达,P<0·05;低氧组的MVD也高于对照组;VEGF、MVD的表达均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与0·691)。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低氧致小鼠肺组织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Tan)ⅡA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动脉夹闭4周后,将存活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anⅡA低剂量组[L-TanⅡA组,10mg/(kg·d)]、TanⅡA高剂量组[H-TanⅡA组,20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组,100mg/(kg·d)],每组8只。8周末检测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心肌同组基因蛋白A(RhoA)、Rho激酶1(ROCK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清TNF-α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羟脯氨酸、RhoA、ROCK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TNF-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L-TanⅡA组和H-TanⅡA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降低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减少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为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TL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TL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观察尾静脉注射T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对瘤组织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 TL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W1990细胞增殖,160 mg/ml的TL干预SW1990细胞24 h,细胞抑制率达50.6%,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9.6%升高到45.1%(P<0.01);TL0.5 mg/kg体重瘤内注射对移植瘤的抑瘤率达89.9%,瘤组织VEGF表达减少,MVD从36.25±8.64减少到9.87±3.34(P<0.01).结论 TL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抑制裸鼠SW1990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管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激活产生的活性氧增多所产生的氧化损伤在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被证实能通过抗氧化作用阻滞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但它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无影响尚未见实验证实。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两肾两夹手术造成的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并与缬沙坦的作用相比较,探讨TanⅡA防治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30 mg/(kg.d)]、TanⅡA高剂量组[TanH,70 mg/(kg.d)]和TanⅡA低剂量组[TanL,35 mg/(kg.d)]。术后4周开始药物处理,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压和左室质量指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左心室和主动脉中O2.-的产生情况,用化学发光仪测定NAD(P)H氧化酶的活性。结果两肾两夹大鼠手术后4周血压升至180 mm Hg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10周,左心室肥厚较对照组明显(P<0.05),心肌和主动脉壁中O2.-的产生明显增多(P<0.01),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TanⅡA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