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64例,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1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修良 《河南中医》2008,28(11):66-6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紊乱之一,临床表现为与排便异常有关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及腹胀、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的综合征,为临床较常见的疑难症[1].笔者2000年1月~2006年12月,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IBS患者5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指导;对照组42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6例,有效3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临床治愈22例,显效7 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各项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性脾虚湿盛型腹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1990~1991年以痛泻要方为主,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50例,小结於下。一、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其中20岁以下6例,20~30岁20例,30~40岁10例,40~50岁10例,50~54岁4例,50岁以前发病者92%;病史:最短20天,最长40年,1年以内30例,1年以上至40年20例。病例选择:参考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肠易激惹综合征临床诊断、科  相似文献   

5.
吉文 《四川中医》2003,21(1):36-37
为探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本文采用中药治疗32例(中药组),西药治疗31例(西药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青岛疗养院(266071)于锡海,李健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从1985~1996年,我们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55)3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29例,女5例;发病年...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原因及发病机理不甚明确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性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的综合征,其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可持续存在或间隔发作,明显受精神因素及生活节奏过度紧张的影响,本病发病率高,为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腹泻型最为常见,笔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3例,并以西药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参苓白术散加葛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非炎症性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多呈慢性、复发性 ,与精神情志、饮食、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现代医学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迄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却大多数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近 5 a来 ,我们通过运用参苓白术散加葛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86例 ,疗效尚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6例患者中 ,住院病人 1 0例 ,门诊病人76例 ;男 36例 ,女 5 0例 ;年龄在 1 7~ 6 2岁 ,平均年龄为 33岁 ;病程最短者 5个月 ,最长者 1 2 a…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肠道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的异常,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便秘为主要特点,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尚未统一,基本认为与精神、遗传、肠道激素等因素有关,治疗亦以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煎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8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小存 《陕西中医》2009,30(1):24-2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清热燥湿、收敛止泻类中药配伍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煎剂内服(黄芩、苦参、蝎子七、黄芪、炒山楂、赤石脂等)。结果:总有效率达77%。提示:本方具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琳  孙志广 《中医药导报》2007,13(11):79-80,83
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9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思密达,38/次,3次/d,口服。急性发作时,首次剂量加倍。治疗组45例辨证治疗。④肝郁脾虚,疏肝健脾。痛泻药方,白术30g,白芍、山药各20g,陈皮、柴胡各15g,防风、当归各10g,甘草5g;久泻加炒升麻6g,芡实10g;腹痛严重加木香6~9g,元胡6g。②脾胃湿热,清热化湿。黄芩、厚朴、薏苡仁、法半夏各12g,黄连4g,白扁豆15g,滑石20g。⑧脾胃虚寒,健脾暖胃。参苓白术散,白术、桔梗、白扁豆各15g,茯苓、党参、薏苡仁各20g,砂仁、炮姜、肉豆蔻各10g,大枣2片,炙甘草6g。④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补骨脂30g,附子、炮姜、党参、苍术、白芍、陈皮、五味子各10g,防风12g,肉桂5g,甘草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l%。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肠安神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7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奥替溴铵,40mg/次,3次/d。治疗组50例清肠安神方(败酱草30g,马齿苋20g,藿香、白扁豆各10g,乌梅肉15g,白芍20g,甘草5g,夜交藤30g,合欢皮、佛手各10g,百合20g;腹痛明显加延胡索、红藤;腹胀明显加槟榔、枳实、大腹皮;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神曲;滑脱不禁加诃子、补骨脂;抑郁寡欢加香附、佛手、玫瑰花),1剂/d,水煎15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体征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36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症状、体征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安神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综述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中医药物治疗D-IBS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章。结果西医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且存在不良作用较大、病人经济负担较重及停药后易复发等不足。中医治疗本病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物治疗是解决本病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研究仍存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易激宁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进行对症、心理、行为和饮食治疗,实验组加用易激宁汤加减治疗,观察并记录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效,但实验组在症状程度、持续时间、复发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易激宁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能提高生活、学习、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将近五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便秘型、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症状的改善、缩短疗程及远期疗效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基础研究少,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