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球瘤属血管周细胞肿瘤的一种,多发生于四肢末端;而肺部血管球瘤比较罕见。本文通过对1例肺血管球瘤的术中冰冻标本及术后石蜡标本进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并回顾文献,探讨肺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ac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类癌、胃间质瘤等,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结果: 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手部血管球瘤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源自于全身各部位细小动静脉吻合处的血管球。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诱因和血管球肥大有关。手指是血管球瘤的高发部位,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出现误诊误洽,加重患者痛苦。现将我院诊治的15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廖维荣  张江南  黄松  邓小荣  代佳佳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1):135-136,138,F000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检及免疫组化提示胃血管球瘤,术后恢复良好,短期随访半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发生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手术切除有必要,术后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由与正常血管小体中修饰的平滑肌细胞非常类似的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2%,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占血管球瘤<1%[1]。现报道我们工作中收集到的9例血管球瘤,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萍  朱正龙  戴黄琼 《中外医疗》2010,29(32):16-17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5例中3例为经典型血管球瘤改变,1例为粘液样型血管球瘤,1例为非典型血管球瘤。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5例Vimentin(+),3例Actin(+),CK、Myoglobin、desmin、Syn、CgA、S-100、EMA、LCA、CD31、CD34均(-)。结论血管球瘤最常见部位为指甲床下,但也可见于正常血管球细胞较少甚至缺如的部位,在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均发生在胃窦部,形态学改变与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相似,均表现为良性,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肿瘤细胞Vimentin、SMA均表达阳性,desmin、HMH-45、S-100P、CD34和CD117均阴性。结论胃的血管球瘤显微镜下易与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混淆,因此应充分引起临床和病理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徐伟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61-16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血管球瘤是手部一种少见肿瘤,其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病瘤体虽小但确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示例分析,探讨了血管球瘤的结构、发生、诊断及治疗,对指导临床医生临床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球瘤的MRI和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赞瑞 《右江医学》2008,36(5):560-56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磁共振(MRI)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所见的18例经MRI和DSA确诊的颈静脉球瘤患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颈静脉球瘤患者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临床以耳部及颅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可出现小脑、脑干及颅内高压症状,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胡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特征性MRI表现;DSA主要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周围于动脉期可见不规则畸形团块状影,实质期肿瘤血管异常染色呈湖状或巢状,无静脉早显现象。结论颈静脉球瘤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典型的MRI和DSA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管球瘤,曾有人称之为血管神经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等.是发生于血管动静脉吻合处即血管球的肿瘤,多发于四肢末端,约有 75%的血管球瘤发生于手部,其中又以手指甲下最为常见.我们总结分析了1996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手部血管球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及MRI资料,11例均行MRI平扫,其中7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11例中位于指甲下10例,1例位于指骨背侧;肿瘤边界清晰,在T1WI上呈等信号8例、稍低信号3例,在T2WI及PDWI上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手指血管球瘤多具有典型的部位及MRI表现,MRI是诊断手指血管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胃血管球瘤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内,呈围血管生长的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小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界不清,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表达SMA和Vimentin,其中1例部分表达CaLponin,弱表达Syn;CD34、CD56、CKAE1/AE3、CD117、CgA、DOG1、S-100、CD99、HMB45及MeLanoma均不表达,Ki-67<1%(+)。3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胃部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查。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楔形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6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肿瘤细胞呈形态一致的圆形、卵圆形,胞界较清;胞浆丰富红染、透亮,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免疫组化示26例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均为(+),CK、CD117、Syn、S-100、CgA、desmin、CD99、CD34均(-)。26例患者中术后随访18例,12~36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血管球瘤多属于良性肿瘤,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结合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长庆  高梦先  刘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113-1114
目的 :研究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 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对 5例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及结论 :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出现指端疼痛和包块 ,对温度比较敏感 ,碰撞后出现剧烈疼痛 ;瘤组织内血管丰富 ,管壁外不等量血管球瘤细胞围绕 ,并有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存或互相过度现象 ;Vimentin( + )、SMA( + ) ,F Rag( - )  相似文献   

17.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属罕见肿瘤,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8.
血管球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珍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205-1206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发生在动脉直接连接静脉之处血管球细胞的一类少见肿瘤,常见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鼻、咽、骶尾等处,发生于胃壁的血管球瘤极为罕见。本组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及我院1995~2005年诊断的血管球瘤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球瘤的诊断、治疗及病理观察的重要性以降低术后复发。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下肢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具有局部疼痛及固定压痛特点,术前行Love氏试验(+),冷敏感实验,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无患者复发,术前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查体呈现阴性。结论患者术前行Love氏试验,B超及MRI检查,术中依据肿瘤病理形态特点行肿瘤及包膜完整切除,有助于下肢血管球瘤患者诊断、手术和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1年诊治甲下血管球瘤13例,所有患者都有典型症状:疼痛、触痛、冷敏感。Love's试验、Hildreth's试验、冷敏感试验均阳性,部分患者有遇冷后患指疼痛史。全部病例均采取肿瘤切除手术并依赖术后病理确诊。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临床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至消失,Love's试验和冷敏感试验都转为阴性,没有出现感染及甲床畸形,无复发病例。结论:临床中必须提高对血管球瘤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