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丽萍  秦敏  杜莉  张蕾  许厚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765-1767
目的: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总结推广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近5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上海市活产数从2005年的125 130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增加了49.71%,外来流动孕产妇活产数比例从2005年的51.12%上升到2009年的54.8%。②5年中孕产妇死亡134例,死亡率16.28/10万(134/823 144);其中本地户籍者死亡25例,死亡率为7.10/10万;外地户籍者死亡109例,死亡率为23.15/10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5.57/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下降62.42%,其中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8.4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1.69/10万,下降75.88%。③5年中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21.6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0%)、心脏疾病(11.19%)、肝脏疾病(7.46%)、羊水栓塞(7.46%)。上海本市户籍者主要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20.00%)、肝脏疾病(16.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00%)、心脏疾病(8.00%)和脑血管意外(6.00%);外地户籍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22.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3%)、心脏疾病(11.93%)、羊水栓塞(8.26%)和子宫破裂(6.42%)。④5年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者66例(49.25%),构成比从2005年的61.11%下降到2009年的27.78%。⑤在2004~2007年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出血死亡专率从2005年的6.39/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08/10万。外来孕产妇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分别从12.51/10万和4.69/10万下降到0.97/10万和1.95/10万。外来孕产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从前5年的21.85/10万、4.37/10万和6.87/10万下降到到后5年的5.47/10万、0.68/10万和2.96/10万。结论:近5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来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提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1993至200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通过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总结上海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3~2002年来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年来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6/10万(223/858 467),其中本市户籍者为15/10万(100/666 818)。外来户籍者为64.2/10万(123/191 649);10年中孕产妇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肝病、异位妊娠和羊水栓塞;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及健康教育,异位妊娠死亡率从1993~1997年的2.0/10万(9/444 054)降到1998~2002年的1.2/10万(5/414 413).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的异位妊娠死亡又有上升趋势;1993年成立了上海市产科心脏病和肝病诊治中心后,妊娠合并心脏病和肝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从专家评审结果看,本市户籍的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相关,而外来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则主要与社会各部门的管理及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有关。结论 上海本市户籍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对外来户籍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此外,对产科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应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霞  彭振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5-1987
目的:了解海淀区户籍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三个阶段(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15年间共有17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14.87/10万;三个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87/10万、11.25/10万、5.78/10万,呈现下降趋势;17例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死因占52.94%,间接产科死因占47.06%;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29.41%)、妊娠合并肝病(17.65%)、妊娠合并心脏病(11.76%)。结论:海淀区在过去1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的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现况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针对外来孕产妇死亡已构成影响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瓶颈”问题,分析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适宜模式与方案,为完善出台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专家咨询与焦点组访谈方法、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方法等相关知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 (1)上海市目前仍是采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立的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模式,并针对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出台了相关政策;(2)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6.92/10万,其中本市户籍者为11.58/10万,外来孕产妇为57.98/10万,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22.47/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64/10万,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54.68/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8.46/10万;(3)外来孕产妇的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前诊断率和产后访视率均低于本市户籍孕产妇;(4)10个外来孕产妇平产分娩点在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1年期间共接产外来产妇12529例,比前年同期增加248.41%。1年期间未发生外来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4.65‰(低于前一年的5.94‰)。结论 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去落实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政府对“面的控制”——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舆论覆盖;医疗保健机构对“点的建设”——观念的转变、适宜技术的推广、服务项目的精简以及质量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链的操作”——网络的建设、健康教育项目的深入普及、管理流程的简约便捷、保健关口的前移、服务平台的合理科学搭建及其人、财、物的必要支持、执法力度的加大,严肃查处非法接生、老法接生和个体医生进行产前检查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5.
龙岩市收集了有关孕产妇死亡资料,为降低孕产妇死亡制订对策和措施.1995~1998年孕产妇总数97034人,孕产妇死亡40例,平均死亡率41.22/10万,与前4年(1990~1993)相比下降30.29%.40例孕产妇死亡中没有接受任何保健服务或只接受一次产前检查的占57.50%.全市4年孕产妇97034人,没有接受保健检查1713人,死亡11例,死亡率642.15/10万.产前检查 3次以上的80717人,死亡17例,死亡率210.61/10万,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88.44,P<0.01).40例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31例,占77.50%,不可避免死亡9例,占22.5%,表明占 2/3以上的死亡病例是完全可以创造条件避免死亡的.死亡的产科因素中,直接产科原因占72.50%(29/40),其中产科出血占死因45.00%(18/40),居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来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05~2008年113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作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依次是35.04/10万、30.00/10万、26.27/10万、20.36/10万;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35.40%)、羊水栓塞(占23.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27%);97.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农村;77.9%死亡病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基层产科技术弱是影响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木里藏族自治县2000年~200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该县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木里县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县10年间活产总数为13 335例,孕产妇死亡36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每年为269.97/10万;在36例死亡孕产妇中,在家中分娩33例,占91.67%;在家中及送往医院途中死亡32例,占死亡总数88.89%;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是产科出血,占死亡总数的66.67%(24/36)。结论:木里县10年来的孕产妇死亡率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分娩及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依靠政府支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基层产科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可及性,提高民族地区住院分娩率,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武汉市近3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武汉市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武汉市近3年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6.50/10万、23.14/10万、18.41/10万;外来流动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分别占同期死亡总数的37.50%、60.00%、57.14%。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逐渐由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移至省级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实行贫苦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多科合作,构建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心,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1997~2006年产后出血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莉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79-4882
目的:分析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对每例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每季度召开1次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会,对死亡病例进行归类。结果:①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80例,其中72例为外来产妇,8例为本市户籍产妇,外来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远远大于本地产妇。产后出血死亡居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②外地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占所有出血原因的29.6%,其次是子宫破裂;本市户籍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③死亡产妇中,外地产妇住院分娩率低,大部分在家分娩(74.6%),在途中和家中死亡的28例,占38.9%;本市产妇有1例在途中死亡。结论:家中分娩和非法接生是造成外来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除了提高产后出血处理能力外,还要提高外来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曾红友  黄跃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390-4391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为制订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0个街道14家助产医院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进行监测。结果:2001年~2005年全区活产数为131798例,孕产妇死亡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59.18/10万,其中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87.08/10万,2002年为77.05/10万,2003年为55.68/10万,2004年为44.73/10万,2005年为50.85/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前5位死因依次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宫外孕、子宫破裂,前5位死亡例数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3.08%。78例死亡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占93.59%。结论:提高产科技术人员对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加强社区妇幼人员及产前保健门诊医师业务知识培训,对孕妇在孕期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及时诊断、果断处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谭晶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54-3957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①2000~2007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22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4.42/10万;其中,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4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8.60/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43.94/10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②本市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比在近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10/10万以下,2007年为7.36/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的死亡率从2000年的57.85/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7.01/10万,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呈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③全市孕产妇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肝病、羊水栓塞,外地户口死因顺位与全市的相同;本地户口孕产妇的死因顺位依次是产后出血、异位妊娠、妊娠合并心肝病、合并肝病和羊水栓塞。结论:而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05—2011年影响深圳市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ilty Ratio,MMR)下降的相关因素,总结推广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从深圳市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提取2005—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并研究参加死亡个案的评审资料,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法。结果 (1)深圳市全人口的活产数从2005年的93599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181969人次,增加了94.41%;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9.72/10万下降到2011年的9.89/10万,下降了81.00%,死亡率平均下降速度为11.56%;其中流动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67.91/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2.74/10万。(2)2006—2011年间全人口孕产妇死亡170例,其中流动孕产妇124例(72.94%);死亡孕产妇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59%;保健次数在1次以下的占75.88%(全部为流动孕产妇);30.00%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非合法分娩地点;(3)直接产科因素造成的死亡有119例(流动孕产妇占55.88%);非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有42例(流动孕产妇占14.12%)。主要死因排序:产科出血(23.53%)、羊水栓塞(15.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70%)、异位妊娠(11.18%)和妊娠合并心脏病(7.05%)。常住孕产妇死因排序:异位妊娠(5.88%)、羊水栓塞(3.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53%)、妊娠合并脑血管意外(2.94%)、妊娠合并肝脏和合并感染性疾病(2.35%)。流动孕产妇死因排序是:产科出血(21.76%)、羊水栓塞(12.3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18%)、异位妊娠(5.29%)和妊娠合并心脏病(5.88%);(4)2005年以后深圳市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促使全市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直接产科因素导致的死亡呈逐渐下降趋势,出血死亡专率从2005年的11.75/10万下降到2011年的3.84/10万;子宫破裂死因构成比从2006—2008年的2.94%下降到2009—2011年的0。结论 (1)"降消"项目实施后,深圳市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显示了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社会保险制度完善、逐渐实现全人口免费孕产期保健服务将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王惠英  王菁  姜梅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69-2771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市1999~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9/10万,并有所波动,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及未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产时及产后死亡占71.1%,家中分娩者占28.1%。结论:苏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99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1996-20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WHO十二格表进行分析.结果 (1)北京户籍及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996-2000年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20.2/10万,外来人口孕产妇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1995-2004年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期间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为51.3/10万。北京市孕产妇死因依次为栓塞(21.2%)、妊高征(18.3%)、产科出血(14.4%)和心脏病/异位妊娠(9.6%)。流动人口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25.2%)、栓塞(19.7%)、妊高征(17.3%)和肝病(9.5%)。孕产妇可避免死亡占18.9%,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7.7%,不可避免死亡占43.4%。结论 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亟待加强。取缔非法接生、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机构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异位妊娠的急救抢救能力,是今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1999-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的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从原始登记表和深圳市妇幼保健管理系统获取宝安区近20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特征及死亡原因.结果 1999-2018年宝安区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8.8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9-20...  相似文献   

18.
王斌  刘英惠  郭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59-1762
目的: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库,比较1996~2006年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率及公平性变化情况。方法:分别计算1996~1998年、1999~2001年、2002~2004年和2005~2006年城市和农村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并计算率差、率比、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集中指数和绘制集中曲线图,比较4个时间段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公平性变化。结果:孕产妇总死亡率由1996~1998年的91.8/10万下降到2005~2006年的28.1/10万。农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孕产妇率差为13.1/10万~44.6/10万,率比为1.2~2.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10.7%~51.3%;西部与东部的率差为54.5/10万~150.1/10万,率比为4.2~4.8;中部与东部的率差为24.4/10万~48.9/10万,率比2.1~3.0;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51.4%~61.1%。无论是城乡比较还是东中西部比较,4个时间段的集中指数均为负值,且变化不大;集中曲线均位于平等线之上。结论:1996~2006年,城市和农村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存在不公平,且未见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花都区孕产妇死亡原因,了解孕产妇管理系统及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3年度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结果 在研究的14年中,广州市花都区活产数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率为10.58%.孕产妇死亡率在广州花都区户籍人口平均为21.73/105,在全人口平均为38.45/105,近14年孕产妇死亡共计65例,其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在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降低明显.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死因为64.62%,间接产科死因为30.77%,死因不明为4.62%.其中,居于前5位的孕产妇死因分别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异位妊娠.结论 孕产妇死亡原因呈多元化趋势,死因构成比的变化为探索新的产科服务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专业技能培训和孕产期系统保健是母婴安康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