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迟发型假性动脉瘤发生的病因及诊治经验,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本院170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迟发型假性动脉瘤12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老年迟发型假性动脉瘤通患者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其病因为股动脉严重脉粥样硬化。其中10例患者经徒手压迫或超声引导下压迫,成功修复;1例超声探头定位引导压迫未成功,在超声引导下给予凝血酶注射修复成功;1例病人假性动脉瘤自发破裂,外科手术修补后修复。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及时发现迟发型假性动脉瘤病变,及时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老年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CDFI诊断26例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在超声引导下探头垂直加压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裂口直至通道内无血流通过,如压迫失败,再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腔内注射巴曲酶.结果 26例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DFI诊断明确,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CDFI引导下22例经单纯压迫治愈,3例经瘤腔内注射巴曲酶加压治愈,1例治疗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结论 CDFI对老年PI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治疗有效,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病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科5例经PCI术后病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5例均治愈,其中4例徒手压迫,1例行超声引导下压迫。结论PCI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无关。高血压、肥胖患者术后压迫包扎不当等,因此应对患者采取合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汪凡 《现代保健》2014,(17):52-5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3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于超声探头压迫瘤颈同时,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分析假性动脉瘤的类型、大小、瘤径长度及宽度、凝血酶用量及其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型25例,复杂型8例。动脉瘤平均体积为(9.0±5.0)cm3,瘤颈部宽度(2.7±0.7)mm,颈部长度(5.9±0.9)mm,平均凝血酶用量(299±110)U。30例一次成功,3例第一次注射后复发,经第二次注射后成功,其中单纯型1例,复杂型2例。未发生动脉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动脉瘤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重指数及瘤腔体积更大,所需凝血酶剂量更多(P〈0.05);两者在瘤径长度及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会忠  郭艾明 《中国保健》2006,14(24):109-110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8例经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8例均治愈,其中3例徒手压迫,5例行超声引导下压迫.结论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患者的依从性、高血压病与肥胖症患者、不正确的穿刺、术后压迫包扎不当等,因此应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超声下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5例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并提供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有3例患者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为100%。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酶过敏表现、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治疗假性动脉瘤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但在整个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技术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津南区咸水沽医院2014-2016年期间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1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直至瘤腔内充满血栓,血流消失。分析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颈部长宽、凝血酶用量及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1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位于右侧腹股沟区,瘤体平均大小为(4.5×2.8×2.5)cm3,瘤颈宽度为(2.5±1.0)mm,瘤颈长度为(5.2±0.7)mm,平均凝血酶用量为(150±70)U。12例均未出现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过敏反应等并发症。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可做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3例瘤体较小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16例瘤体较大者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例瘤体较小者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一次性成功治愈;16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其中15例一次性治疗成功治愈,其中1例多次复发,共注射4次凝血酶治愈;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治愈。结论假性动脉瘤瘤体较大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好,瘤体较小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可一次性成功治愈,无明显副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定位、穿刺及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压迫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为69.23%(18/26),观察组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分别为(28.65±6.84) min和(2.54±0.4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9.84±13.63) min和(18.54±2.87)h],观察组使用镇静药物率(23.08%,6/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85%,1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应用于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01~2009.05入住某院心内科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情况,将造影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45例检出斑块,对照组中33例未检出斑块,两组病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9,P=0.0084);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相关(χ2=50.7788,P=0.0000,Pearson列联系数=0.6027);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部位数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血管支数有关(χ2=69.5209,P=0.0000,Pearson列联系数=0.662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程度与冠脉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不确定(rs=0.6,P﹥0.05)。通过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了解冠脉粥样斑块的情况,Sen=88.2353%,Spe=86.8421%,Acc=87.6404,YI=0.7508。[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相关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间接了解心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是可行的,可指导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有创血压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有创血压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婴幼儿,每例分别行同侧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颞浅动脉与桡动脉有创血压值,每隔10分钟于同一时间点分别记录一次两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每例各记录10对血压值。结果颞浅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桡动脉高(p<0.01),两动脉的血压值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颞浅动脉可代替桡动脉进行有创测压,但需注意两者的有创血压值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肿瘤血管栓塞术后栓塞后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肝癌患者接受肿瘤动脉栓塞术后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均相近,发生栓塞后综合征组手术时间、栓塞程度、术前紧张程度、栓塞剂中未加入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高于非发生栓塞综合征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手术时间、栓塞程度、栓塞剂中是否加入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均为栓塞综合征危险因素。[结论]肝癌栓塞后栓塞综合征相关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栓塞程度,在栓塞剂里加入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降低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与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式和结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查,对两个不同部位采血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30例住院需多次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分别选用5号针头2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与7号针头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对比病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等。结果两个部位穿刺成功率相近,桡动脉采血组疼痛、瘀斑、血肿、需按压时间明显优于股动脉采血组。二组穿刺标本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号针头桡动脉采气血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提倡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4月~2009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足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体会,对腹主动脉以下狭窄严重伴足部溃疡的患者肢体进行血管搭桥手术。[结果]2例患者在搭桥后1周和1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1例术后3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膝下血管闭塞,自体大隐静脉不能使用,膝下肢体缺血坏疽,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1例在半年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但死于膀胱癌。另外一例取栓后未再有血栓形成,但至今足部溃疡仍未痊愈;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3例患者死亡,分别是由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和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可明显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8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1984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冠状动脉瘘83例,介入栓堵治疗9例;手术治疗48例;其余26例未做治疗。结果 死亡1例,为手术治疗后室颤所致。43例随访1个月~8年,平均3 5年,效果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大部分经心脏B超可得到诊断。选择性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6例,共栓塞病变血管21支;咯血原因支气管扩张11例,肺结核5例;病变位于右侧8例,左侧5例,双侧3例。栓塞材料为丝线段,随访6~24个月。结果 16例均即时止血,5例术后3周再咯血,但咯血量减少。结论 此法能有效控制咯血,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冠心病中临床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冠状动脉 (冠脉 )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发性的斑块破裂和冠脉血管介入 (PCI)治疗均可能导致微血管栓塞 ,使心肌灌注发生障碍 ,引起心肌缺血。冠脉微循环栓塞可分为原位血栓形成和微栓子栓塞[1] ,防止和减少微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微栓子形成的影响因素1 1 血小板 血小板的聚集与粘附在栓子形成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血液中的致栓性物质 ,尤其是从粥样斑块处脱落的碎片、坏死的脂质 ,可强烈引起血小板激活、聚集 ,血小板活化、粘附、聚集后可释放出多种参与凝血的物质 ,释放出的二磷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 15mg/kg ,东莨菪碱0 3mg。病人入室后面罩吸氧,行心电图Ⅱ/V5导联、MAP、CVP及血气、体温、SpO2 监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作麻醉诱导,用药原则为间断、缓慢给药。术中用异氟醚、芬太尼、异丙酚、间断予维库溴胺维持。手术开始后给予硝酸甘油0 5~2 μg/kg/min。术中以艾司洛尔辅助控制心率,据血流动力学变化予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维持MAP稳定。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结果 5 2例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70次/分左右,MAP维持在6 0mmHg左右。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2 0±1 1h。5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紧急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原则是维持心肌氧供平衡。麻醉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心率、适当减低心肌收缩幅度,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血流动力血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