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玉红  王雁  王周勤  刘翠 《医学争鸣》2002,23(22):2070-2070
0 引言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延迟肾功能恢复 ,影响移植肾近远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诊断治疗及合理的护理 ,对于减少急排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促进肾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0 6 / 2 0 0 1- 0 6共发生急排 76 (男 4 6 ,女 30 )例 ,年龄 17~ 6 8岁 .其中原发病慢性肾炎 6 3例 ,高血压肾病 4例 ,间质性肾炎 3例 ,多囊肾 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供受者淋巴毒试验阴性 ,供肾热缺血时间 7~ 12 min,冷缺血时间 1~ 12 h,手术时间 3~ 6 h.急排的诊断 …  相似文献   

2.
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仍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本文对我国首例体外循环下肺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淋巴细胞(CD8)比值升高,白介素6(IL-6)增加较临床排斥反应提早数天出现,有助于早期诊断,而C反应蛋白(CRP)持续阳性提示有加速性排斥反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郭峰 《中外医疗》2009,28(27):146-146
排斥反应及急性胰腺炎是胰肾联合移植术手常见并发症。为了提高手术存活率,本文分别对排斥反应及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术后抗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经验。方法 18岁短肠综合征患接受活体小肠移植,按FK506+骁悉(MMF)+强的松龙联合用药方案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术后一度平稳,手术1mo后药物减量,60d出现排斥反应现象,给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治疗3d后症状消失,至今移植肠功能良好。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的抗免疫排斥治疗药物不宜过早减量,我们采用的抗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是成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目前影响其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移植后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经颈内静脉心内膜活检 ,已成为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金标准” ,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无创手段 ,能有效地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指导心内膜活检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特别是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研究,以求在组织学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之前达到早期、准确地诊断并开始治疗.众多研究者从免疫学监测、移植肾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测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就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指标以及主要的研究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平  姚榛祥 《重庆医学》2002,31(1):50-52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比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强烈 ,且目前的药物难以控制。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 ,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DXR)和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近 1 5年来 ,异种移植研究的最大成就就是基本弄清了HAR的发生机理并发展了防治HAR的诸多措施 ,本文就HAR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AR的病理表现HAR发生于非协调性异种移植 ,在移植物血管再通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表现为移植物内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外出血 ,免疫荧光检查有IgM和补体C3沉积 ,移植物失去功能。HAR是由Ⅰ型内皮细胞 (EC)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控制过程。方法:以经巩膜外路移植方法行家兔同种异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移植后14d受体视网膜及移植细胞的病理学改变和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结果:单纯移植组移植排斥反应变化明显;免疫抑制剂组无排斥反应的变化。结论:家兔同种异体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有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在控制排斥反应的情况下,移植细胞可保持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10.
急性排斥反应(AR)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第1个月内,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1].严重影响肾移植的成功率和人/肾存活率,因此,如何在早期观察AR的临床特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我科从2001年1月~2003年2月共进行尸体肾移植68例,其中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1例,占30.8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期预测、发现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学标记物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分别总结了移植前生物学标记物如可溶性CD30(sCD30)、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等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同时对于移植后生物学标记物,从蛋白质组学方面阐述连接蛋白(TTN)、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等一系列分子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背景下的变化,并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阐述器官移植临床试验-04(CTOT-04)研究中用以甄别及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 mRNA等基因信号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9(IP-9) mRNA对于急性排斥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miR-210、miR-223和miRNA 10a等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介绍美国国立卫生院儿童肾移植中应用或撤除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研究01(SNS01)研究中基因集DUSP1、PBEF1、PSEN1、MAPK9和NKTR在鉴别移植物急性排斥中的作用,阐述kSORT联合IFNγELISPOT检测以及tCRM评分模型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及TruGraf在监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现就近年来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及时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评估抗排斥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5例急性排斥患者全部得到治愈。结论: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仪监测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AR)的诊断价值已有许多报道 ,但用于诊断早期AR的报道不多。我们对 14 8例移植肾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诊断移植肾早期AR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资料完整的肾移植患者 14 8例 ,其中男 88例 ,女 6 0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0 .8岁。研究时段为肾移植术后 6个月。 14 8例中AR 6 2例 ;无AR86例 ,其中环孢霉素A(CsA)急性中毒7例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7例。1.2 方法1.2 .1 随访检查 由专人及专用…  相似文献   

15.
胰肾Ⅰ期联合移植术后胰腺排斥反应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肾Ⅰ期联合移植术后胰腺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方法 对称植胰外分泌液采用膀胱引流术式,使其直接注入膀胱尿液中,术后通过测定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血糖、尿糖、血C肽等指标,判断移植胰功能状态。结果 5例病人中,3例术中后胰腺内外分泌及肾脏功能满意,尿淀粉酶在4314-9873苏氏单位之间,血糖为6.3-7.9mmol/L,C肽7.8-15.6μg/L之间,尿糖--++,未使用胰岛素,至今已分别生存20月、14月、11月。其余2例中,1例因排斥反应,术后第47天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另1例因脾动脉血栓形成,术后第33天切除移植的胰腺、但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血糖、尿糖、C肽测定以及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是判断移植后胰腺排斥反应的常用方法与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动物模型,选择豚鼠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豚鼠升主动脉与大鼠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豚鼠主肺动脉与大鼠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受体鼠术前静脉注射眼睛蛇毒因子(CVF)60U/kg,术后腹腔注射CVF60U·kg-1·8h-1,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另腹腔注射细胞免疫排斥反应抑制剂(FK506)0.25mg·kg-1·6h-1。结果显示:移植成功率88.9%(16/18),平均存活时间24.00±3.05h,病理学检查发现排斥心脏内广泛血栓形成,间质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有局灶梗塞和凝固性坏死,符合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表现。该模型手术操作简单,不需显微镜,稳定可靠,是研究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姚浩  俞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2):2512-2513,2516
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移植后血清趋化因子MCP-1和MIP-2浓度变化的意义及环孢素A(CsA)的影响。方法对3组大鼠施行肾脏移植术,即未干预组、CsA组和同系对照组。采用ELLSA方法检测受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2的浓度。结果血清MCP-1的浓度在术后6h及急性排斥反应晚期两次达到峰值,应用CsA后第一峰出现延迟,但不影响其峰值浓度(P〉0.05),未出现第二峰。各实验组术后6h均出现MIP-2的浓度峰值,仅未干预组术后第9天出现第二峰值且浓度低于前一峰值(P〈0.05)。结论MCP-1和MIP-2的峰值反映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CsA对MCP-1和MIP-2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1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对小肠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 小肠移植术前进行组织交叉配型、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阿来佐单体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方案.移植肠末端腹壁造口黏膜色泽暗紫是AVR典型表现,但需排除外科技术并发症.AVR病理诊断为小血管内炎症细胞边集、血管内纤维素和血小板样沉积,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4d染色阳性.根据血管损伤严重程度,小肠移植AVR可分为0级和1-3级.结果 淋巴细胞毒试验及PRA均阴性,术后40h发现移植造口发暗,B超显示移植肠血管通畅,术后44h造口液转为血性,行剖腹探查术发现移植肠已失去生机,遂切除移植肠.病理诊断重度血管性排斥反应(3级),C4d染色阳性.结论 黏膜色泽暗紫是AVR典型临床表现,但需排除外科技术并发症.对于轻度的AVR,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挽救移植肠,但重度AVR移植肠的切除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治疗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顾性分析了5例肾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2.3%(5/217)。5例均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3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中,治愈3例,死亡2例。在死亡的2例中,1例为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另1例为活动性人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论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可以由多种因素诱发.但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流式细胞分析术能精确地计算出外周血或分泌物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及绝对值数目的增减,反映受体的免疫状态,国外有少数学者将流式细胞分析术应用于肺、肾等脏器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监测,发现此法所能检测的标本众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2]。但目前国内仍无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观察了国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单肺移植受体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的连续变化情况,旨在了解流式细胞仪在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患者罗某,男,28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16月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