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并殖吸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3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并殖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1)病原生物学,新中国成立后共报告21种新虫种(亚种、变种),其中对人体致病的有8种,某些同物异名的问题虽尚未完全解决,但现在大致公认的人体致病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简称Pw)、斯氏并殖吸虫(简称Ps)和异盘并殖吸虫(简称Ph)3种,同隶属于并殖吸虫属.(2)流行病学,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有流行,基本查清了3种人体致病并殖吸虫的分布,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及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种类均有诸多新记录.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流行区外感染的并殖吸虫病已引起重视.(3)临床方面,并殖吸虫病据症状分为肺内型及肺外型两大型,免疫学诊断取得了诸多成果,目前皮内试验用于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普遍用于临床诊断,斑点金渗滤测定法具有推广前景;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吡喹酮;为使诊断、治疗规范化,已制定了<并殖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草案)>.总之,该病的防治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并殖吸虫病分布广泛,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均有报道。在我国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经过长期的防治,并殖吸虫病在大多数地区已得到控制或消灭。但新的疫区仍不断出现,并殖吸虫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谨对并殖吸虫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卫氏并殖吸虫病 在世界上43种并殖吸虫中,只有卫氏并殖吸虫呈广泛分布。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研究显示,螺类中间宿主是短沟卷属;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保虫宿主是狗、猫、猪和野生动物。在人群中,肺吸虫可导致肺部感染和肺外感染(包括大脑、脊椎、皮下、肝脏、脾…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区暴发一起并殖吸虫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州市区暴发一起并殖吸虫病崔晶,王中全,武峰,晋雪香并殖吸虫病在城市内暴发少见,特将1995年6月20日我们遇到一起郑州市居民旅游时生食溪蟹致集体暴发病例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1995年5月8日,郑州市区7名居民到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河南省登封县山区旅游...  相似文献   

4.
作者检测了浙江遂昌产华溪蟹之心肌、体肌与足肌及肝、腮内的各种并殖吸虫囊蚴,发现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阳性率为45.05%(264/586),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为82.59%(484/586)。该地区为两种并殖吸虫之混合疫区。取三平正囊蚴经口感染犬7头,经不同时间剖查,对各期童虫与成虫,在犬体的分布、发育、检出率及虫体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对重度感染的犬三平正肺吸虫病,在感染后3天、15天、25天、42天及  相似文献   

5.
并殖吸虫病在我国有20多个省市流行。并殖吸虫能侵犯人体多个器官,故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内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误诊,而影响预后,值得引起注意.现将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研究近况简述如下。并殖吸虫病的发病机理并殖吸虫病习惯称为肺吸虫病,实际上并非局限于损害肺部,它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其发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as heterotremus)自1964年发现并定名以来国内外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我国的研究着重在病原学方面,迄今,国内发现地为云南和广西.研究结果主要涉及形态学、发育过程、中间宿主、同工酶、电镜观察、转续寄生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国外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别在泰国、老挝发现多例人体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报道.进入21世纪,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相继在异盘并殖吸虫的地区分布、中间宿主和人畜感染等方面做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北部与我国接壤的广大地区为异盘并殖吸虫为主要病原的流行区.因此,异盘并殖吸虫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常导致误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免疫学诊断及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希冀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并殖吸虫与并殖吸虫病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省16个县(市)的并殖吸虫与并殖吸虫病抽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上饶等32县、市、区有并殖吸虫及人群感染报道的历史资料,提示我省有48个县、市、区为并殖吸虫的自然疫源地或有人群感染。16个县、市、区用皮内试验方法共检查2800人,阳性253例(9%),男、女之皮试阳性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反应强度主要为"+"的弱阳性反应(占91.7%),对皮试阳性的242例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出阳性者169例,阳性符合率为69.8%。各县人群均有食蟹史,以青、少年为多,病史询问绝大多数无症状。16个县、市、区共解剖溪蟹1312只,阳性蟹341只(26%),以福建溪蟹为主,其次有南海溪蟹属和束腰蟹十余种。病原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江西省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其变化的原因。 方法 选择江西省靖安县、万载县2个林场和玉山县1个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分析,调查卫氏并殖吸虫病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 (Semisulcospiralibertina)与华溪蟹 (Sinopotamonspp.)、保虫宿主 (猫、犬、果子狸、野猫等)感染率,以及流行区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群个体行为变化。 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与华溪蟹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1%和54.3%,保虫宿主平均感染率为56%。与20年前比较,华溪蟹感染率明显下降。 结论 江西省原流行区仍有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 ,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并殖吸虫病患者胸部CT征象与病理过程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作者等对温州永嘉地区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31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了临床与CT影像观察,了解胸部CT表现特点及演变过程,探讨CT征象与临床病理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具有诊断和考核疗效价值的特异性抗原组分。方法:应用ELIB对19例并殖吸虫病人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并殖吸虫病患者经有效药物治愈后0.5年、1年、3年、5年连续采血,经ELIB试验连续观察的结果表明,其中分子量为67kDa和82kDa的两条区带在治疗前显色明显,而且治愈后显色反应减弱和消失较为明显和迅速,治愈后5年的消失率可达94.7%(18/19),且与其他吸虫无交叉反应。结论:ELIB检测67/82kDa抗原组分可作为并殖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Paragonimiasis: a Japanese perspectiv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agonimiasis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foodborne zoonosis endemic only in limited areas in the world. Recently, however, patients have been seen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overseas traveler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ethnic dish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f paragonimiasis is misdiagnosed as tuberculosis or lung cancer patients suffer from a considerable burden of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and unnecessary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s. Clinicians should always be awa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paragonimiasis when patients have pulmonary lesions with eosinophilia and an elevated serum IgE. For the diagnosis, rapid and reliable immunodiagnostic methods are now available. Highly effective drug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2例脑型并殖吸虫病,并作文献复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复习近期诊断治疗的2例脑型并殖吸虫病临床资料并摘要查阅"中国知网"与Medline,选择近年发表的有关脑型并殖吸虫病的文献予以综述。结果 2例患者有癫痫或发作性抽搐等表现,头颅MRI或CT呈炎性肉芽肿或与"脑囊虫病"影像相似表现,并殖吸虫特异性血清抗体阳性,经吡喹酮抗虫治疗后病情短期内明显改善。文献复习显示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的报道较多,误诊病因多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癫痫等。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流行病学资料不够重视。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脑型并殖吸虫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丹东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东地区肺吸虫宿主感染情况和人群肺吸虫病感染率、患病率的动态变化 ,探讨肺吸虫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 196 3~ 1998年丹东地区肺吸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宿主川卷螺感染率由 196 4年的 2 .2 0‰下降至 1993年的 0 .6 7‰ ,1994年后螺密度锐减 ,很难采集到。 196 4年东北喇蛄感染率均在 6 0 %以上 ,感染度无明显变化 ,1996年后疫河中喇蛄几乎绝迹。家犬感染率在 44 .11%左右 ,剖检家犬阳性率在 84%以上 ,平均每犬得虫数为 34.85只。人群肺吸虫病感染率由 1991年的 2 3.36 %下降至 1998年的15 .2 4%。肺吸虫病发病率由 196 3年的 12 .9%下降至 1991年的 0 .4%。 1998年暴发流行传入性肺吸虫病 ,发病率92 .2 %。因此 ,丹东地区卫氏肺吸虫病基本控制。但传入性肺吸虫病尚难以控制。今后防治工作应在严密监测加强宣教的同时 ,加强境外河蟹的检疫及监测传入性肺吸虫病的疫情变化 ,防止其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于并殖吸虫病方面的研究已76年,从形态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免疫诊断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并殖吸虫虫种繁多、分布广泛、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并殖吸虫病的确诊和疗效考核已成为流行病学、寄生虫学以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要难题之一。该文主要就我国并殖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Two cases of paragonimiasis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hill-tribe population living on the Thai-Laotian border of Nan Province, northern Thailand, where information on Paragonimus was then still limited. The patients were in the habit of eating improperly cooked crabs and freshwater prawns. A survey for natural intermediate hosts to complete the life cycle was in progress at that time, and the detection of paragonimiasis cas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persistence of paragonimiasis in the endemic area of 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殖吸虫病不同临床时期的胸部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并殖吸虫病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9~66岁,平均31.4岁.均行胸部CT平扫,部分加增强扫描.结果 48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9例;肺浸润性改变13例,胸部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状影,边缘模糊,部位及形态易变,少数病例可见特征性的"隧道"征;结节和肿块11例;囊状影及空洞6例;胸腔积液9例.并殖吸虫病患者不同临床阶段的胸部CT表现不同,感染早期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样及浸润性改变,并出现胸腔积液;中期表现为结节、肿块、囊肿及空洞;稳定期表现为附壁结节、空腔、胸膜增厚或钙化.结论 并殖吸虫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胸部CT表现不同.并殖吸虫病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CT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探讨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 提高并殖吸虫病防治水平。 方法 方法 收集并殖吸虫病患者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结果 共确诊并殖吸虫病患者17例, 其中11例患者以咳嗽、 胸痛、 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13 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17例患者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9.9%~59.3%, 并殖吸虫抗体IgG (ELISA) 均为阳性。经 吡喹酮治疗后, 所有患者均治愈, 随访1~2年无复发。 结论 结论 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 影像表现则以胸腔 积液多见。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并殖吸虫抗体检查有助于此病诊断, 吡喹酮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乡以及晋城市辖区范围内并殖吸虫病流行环节及态势,为防治并殖吸虫病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当地第一、第二中间宿主阳性率,分离溪蟹中的囊蚴感染家犬,制备并殖吸虫特异抗原,选择部分人群做皮内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场了解居民对食蟹与并殖吸虫的认知等情况.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Tricula)的阳性率为0.35%(6/1 688),第二中间宿主锯齿溪蟹(Potamon denticulatum)的阳性率为22.33%(67/300);人群皮内试验阳性率为7.97%(321/4 030),学龄期儿童占87.54%,男女皮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居民对食蟹与并殖吸虫病的知晓率为0. 结论 当地存在并殖吸虫疫源地,并殖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病例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肺吸虫病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83.33%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83.33%患者肺吸虫抗体阳性,予吡喹酮口服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结论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应重视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肺吸虫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