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腔内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术前对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85条下肢进行超声检查,筛选出适合行腔内钬激光治疗术的大隐静脉曲张54条,术后复查彩超观察疗效。结果 85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0条(11.8%),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5条(88.2%),其中Ⅰ级18条(21.2%),Ⅱ级26条(30.6%),Ⅲ级20条(23.5%),Ⅳ级11条(12.9%),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条(2.4%),血栓再通治疗后1条。术后所有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患肢沉重酸胀感缓解,色素沉着减轻,溃疡逐渐愈合。术后1周彩超检查,大隐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大隐静脉主干均出现血栓性闭塞;术后6个月复查,1名患者出现血管腔再通,再次用激光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和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14例(观察组)和健康正常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瓣膜功能正常的深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内径均显著增宽,反流时间均〉1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大隐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下肢隐-股静脉瓣、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均合并有隐-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研究下肢浅静脉术前常规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及术后复查的体会。方法收集200例(条下肢)在我院进行下肢浅静脉曲张(无明显下肢肿胀、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等症状)手术并在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和术后6个月复查患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患者,通过平静呼吸和挤压小腿快速松开后两种方法来判断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功能,来评价哪种检查方法相对更简便、有效。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均以正常者及可疑不全者为多,但存在差异性(P<0.05),术后都显示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最后统计显示术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两种检查方法数据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无明显下肢肿胀、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等症状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在做术前常规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应用平静呼吸方法检查相对更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造影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3例(89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例资料,静脉顺行造影池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55%(53/89),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64.04%(57/89),大隐静脉主干残留19.10%(17/89),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4.61%(13/89),静脉发育异常1.12%(1/89)。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共同临床表现,术前静脉造影可明确疾病性质,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条(52%)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2条(33%)。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10条,Ⅱ级14条,Ⅲ级8条,Ⅳ级2条。结论: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辉  郝建华  陈静  范晓燕 《人民军医》2014,(9):1007-1008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股骨头坏死介入术2317例,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术前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发现异常346例,占14.9%;其中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122例(35.3%),单纯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4例(30.0%),下肢静脉血栓67例(19.4%),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53例(15.3%);下肢静脉血栓包括小腿肌间静脉血栓38例(56.7%)、股静脉血栓13例(19.4%)、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栓8例(11.9%)、腘静脉血栓4例(6.0%)、胫后静脉血栓4例(6.0%)。结论: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老年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检查168例老年下肢静脉病变患者的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14.3%);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8例,为40.5%;下肢深静脉管径明显增宽,血流缓慢甚至形成涡流者8例为4.8%(8/168),下肢深静脉管径明显增宽,血流缓慢甚至形成涡流者22例为14.3%。134例下肢肿胀的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23例(17.2%),58例(43.3%)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下肢静脉管径扩张血流缓慢,14例下肢有明显的皮下软组织水肿,12例下肢不适或疼痛,怀疑肺动脉栓塞2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下肢静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 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及Valsalva试验等检查,并与DSA检查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其中1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合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例两者俱存,另有1例左侧腘窝囊肿合并腘静脉血栓,部分病例提示髂静脉流速减慢.单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6例,6例两者俱存.4例超声检查正常,其中2例DSA提示有髂静脉受压.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8%,两种方法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疗效,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合理治疗方式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4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简称隐曲组)患者321例及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简称隐深组)患者 45例手术前后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总随访率89.4%,平均随访6.04年。隐曲组复发率1.16%,隐深组无复发者,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隐曲组的绝大部分症状、体征(除水肿外)均于术后得到明显改善,隐深组除疼痛、搔痒、湿疹外其余症状、体征均于术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隐深组虽然术后仍存在着病理性返流,但较术前亦有明显的减轻(P<0.01),在返流程度方面手术前后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单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X线监视下经导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69例(7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穿刺或切开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插入导管,在X线及对比剂监视下注入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结果 75条(96.%)患肢均一次性栓塞成功;75条患肢于术后7天~3个月多普勒超声显示栓塞的大隐静脉未探及血流信号。随访3~55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3~7天曲张的静脉均塌陷,2~3周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条小腿溃疡于术后4~6周愈合。13例(18.8%)术后出现咳嗽、胸闷,5~10 min内消失;7条患肢(9.0%)术后肢体出现迟发性感觉异常,2~3周内恢复正常;31条(39.7%)患肢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肿胀,1~2周内均消失;3条(3.8%)患肢于术后12个月内出现小腿浅静脉局限性轻度曲张,无1例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大隐静脉插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肯定;有望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新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256层CT下肢静脉成像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层CT下肢静脉成像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7例K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CT下肢静脉成像的影像特征。结果本组7例患者CT下肢静脉成像均显示浅静脉曲张及患肢皮下静脉畸形,其中伴有深静脉病变4例(3例深静脉狭窄,1例深静脉闭塞)。结论多层CT下肢静脉成像是KTS有效和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在显示下肢静脉曲张血管形态及阻塞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下肢静脉曲张CTV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示血管中,大小隐静脉均曲张60条,交通支及侧枝循环建立,单纯小隐静脉曲张10条,血管栓塞27条。结论下肢深静脉直接法CT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42例,术后第3天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连续使用14 d,同时每日行间隙气压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间隙气压治疗,未行抗凝治疗。术前2组均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7、14、21 d行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38%),颅内出血1例(2.38%)。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50%),肺栓塞1例(2.50%),颅内出血1例(2.50%)。两组间的再出血及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D-二聚体对比,术前、术后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静脉交通支断离术(SEPS)联合Muller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9月~2006年3月,经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肢41条,随机选择31条患肢(Ⅰ组)行SEPS术,在深筋膜下断离病变交通支,联合Muller术抽剥浅表曲张静脉,保留健康大隐静脉。另10条患肢(Ⅱ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抽剥术。结果Ⅰ组曲张静脉团块消失,下肢静脉血淤滞得到缓解,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随访5~11个月无复发。与Ⅱ组相比,Ⅰ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5h,缝合创口平均减少4.3个,住院时间平均缩短4.8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SEPS联合Muller术适合个体化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病理性穿静脉检测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166条)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穿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与定位的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6条下肢,CDFI共检出穿静脉316条:其中穿静脉功能不全212条,穿静脉血栓4条;X线曲张浅静脉造影术共检出穿静脉347条;超声造影后检出穿静脉345条,其中穿静脉血栓4条;手术共结扎穿静脉350条。结果显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穿静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浅静脉造影相当;但浅静脉造影却无法对穿静脉作准确体表标记。结论:超声造影结合多普勒检查是准确诊断和定位穿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激光光凝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3例,其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78例,同时伴有轻度胭静脉返流5例。内踝部切口1cm,显露大隐静脉,使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利用5F导管将光纤(直径400μm)送入大隐静脉内,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激光功率12W,照射1s,间隔1s。结果术后当天既自由活动,术后8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均已闭塞,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