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HBsAg携带情况,为学校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新生入校时,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sAg,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HBsAg阳性且ALT增高者用ELISA方法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HBsAg总携带率为4.56%。其中男生携带率为5.70%,高于女生的3.69%(P<0.05)。结论:某高校新生HBsAg携带率比社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卫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型肝炎传播提供依据。方法1999~2003年对漯河市卫校10313名新生(14~1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卫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09%,男生HBsAg阳性率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χ2=34.75,P<0.01);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显著性(χ2=27.57,P<0.01)。HBsAg阳性以“大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犦和“小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犦2种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加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强化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以防止乙肝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2001-2004年3842例新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入校新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2001~2004年新生3842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3842名新生中,HBsAg阳性123例(3.2%)。2001级男生(5.9%)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1.9%,Ρ<0.05);2002级男生(4.3%)和女生(2.8%)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2003级男生HBsAg阳性率(6.8%)高于女生(1.8%,P<0.001);2004级男生HBsAg阳性率(5.6%)与女生(2.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级之间以及不同出生年份新生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HBsAg阴性新生接种乙肝疫苗,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生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及抗体免疫状况,为学校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2001~2004年入校新生共3214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抗-HBs,按年份、性别分析比较。结果4年中HBsAg平均阳性率3.48%(112/3214),男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男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生。2001~2003年新生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4.05%、3.40%、2.68%,2004年又有所回升(3.82%)。4年中新生平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6.0%、46.9%、58.8%、68.9%。结论建议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查乙肝5项指标和肝功能,并对HBsAg、抗-HBs同时阴性者集中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方法对2009年入学新生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本次检查3 196名,HBsAg阳性率为2.69%,其中男生阳性率3.39%,女生阳性率2.26%,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率4.6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占0.28%;HBsAg阳性者中华东地区占40.7%,地区差异明显。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及ALT的检测,并采取综合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江苏某高校近5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对某高校2005~2009年新生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横向对比探讨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的预防情况。结果江苏地区的高校新生HBV携带率平稳控制在4.50%以下,2008、2009年入学新生HBV携带率上升,外省新生HBV携带率明显高于本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江苏省大学新生HBV携带率低于全国水平,总体还有下降的趋势;外省新生HBV携带率明显高于本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吉安市公务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1485名公务员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172例,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单项抗-HBs722例,阳性率为48.62%.结论 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高于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9.75%水平,单项抗-HBs阳性率为48.62%,高于全国抗-HBs阳性率27.4%水平,表明我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加强管理和乙肝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4-2007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及接种乙肝疫苗的血清学效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953名新生进行了HBV 5项标志物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进行了全程免疫.结果 新生抗-HBs阳性率为24.88%,HBsAg阳性率为5.28%,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x2=23.85,P<0.001),各民族新生HBsA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P>0.05),无接种史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接种史(x2=38.27,P<0.001);HBsAg阳性共有5种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均为阳性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51%和37.60%;新生乙肝易感者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82.62%.结论 宁夏某高校2004-2007年新生69.84%对HBV易感,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易感新生对HBV的免疫力;应根据大学新生HBV不同感染模式,采取定期检测、隔离治疗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在校大学生的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9年入校的13272名大学新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抽取空腹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72名大学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10.71%,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07%,女生HBsAg阳性率为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6, P<0.01);农村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2.26%,城镇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5.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1).结论我校2006~2009各年间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说明大学新生的乙型肝炎防控工作不容忽视;入学后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等综合措施防控乙型肝炎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莱阳农学院新生HBV感染状况 ,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3年~ 1996年 4 6 6 2名新生采用RPHA法检测HBsAg ,用速率法检测ALT ,对HBsAg阳性者再用ELISA法进行乙肝 5项检测 ,并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乙肝 5项中 ,HBsAg ,HBeAg ,HBcAb的阳性率及ALT的异常率 ,男生均高于女生 ;HBV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双阳为主 ;HBV感染模式不受年度变化、感染率高低和性别的影响。结论 应加强对高校新生 ,尤其是男生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对新生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同时加强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来东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感染状况,分析其乙型肝炎的表达模式,为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了到某院体检的962份外来工的血清,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962人中,HBsAg阳性335人,阳性率34.82%。其中男性受检者527人,HBsAg阳性204人,阳性率38.71%;女性受检者435人,HBsAg阳性131人,阳性率30.11%。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者217人,占总受检人数的22.56%。结论必须加强对来莞工作的外来工的乙肝监测,及时为乙肝五项全阴者注射乙肝疫苗,同时加强外来工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感染HBV的情况,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夏某高校2008—2010年入学新生血清HBV 5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校新生5 600名中HBsAg阳性率为2.23%。HB-sAg阳性模式主要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分别占50.40%和40.80%。虽然新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9.68%,但HBsAb阳性率仅为46.29%。结论应该对新生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对乙肝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防止乙肝病毒在校园传播以及乙肝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16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健康体检患者40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55.55%。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松岗社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分布情况。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社区,将该社区1~59岁居民共459例组成样本。以ELISA方法对血清标本统一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调查人群中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9.80%、70.59%、62.96%、62.75%。男性的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4,P〉0.05);青壮年感染水平较其他年龄组高,不同年龄组HBsAg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8,P〈0.05);农民和私营业主的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不同职业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3,P〈0.05)。结论应继续加大对乙型肝炎的防控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扩大疫苗接种范围,提高人群总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44名学生进行肝功检测和HBsAg筛选,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7.27%,HBsAg阳性率为11.3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14%,女性为3.20%。25例肝功异常者中24例HBsAg阳性。39例HBsAg阳性者中,16例HBsAg和HBcAb皆为阳性(男9例,女7例)。受检男性的e抗原及e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校学生中肝功能异常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男性HB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理州农村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和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2 063例。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 结果 2 063例农村育龄期妇女中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 45例(2.18%),表面抗体(HbsAb)阳性734例(35.58%),核心抗体(HBcAb)阳性243例(11.78%)。HBV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共7种,以易感模式为主(59.38%)。山区育龄期妇女HBcAb阳性率高于非山区,少数民族育龄期妇女HBcAb阳性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调查地和民族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sA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cAb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育龄期妇女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史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cAb阳性率低于无免疫史者,HBsAb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理州农村育龄期妇女HBsAg阳性率接近于低流行水平,约60%人群处于HBV易感状态,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促进育龄期妇女在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血清HBV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5%; 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得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在农村、城镇学生中的发病情况及获得免疫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和预防免疫提供参考.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农村学生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率5.1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3.71%,而保护性抗体(HBsAb)40.12%明显低于城镇学生65.46%.结论 农村地区学生乙肝病毒高感染率,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少,而城镇学生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多,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学生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及肝细胞癌相关的HBV变异情况,为HBV感染、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浦东新区15个学校及幼儿园60个班级中调查学生1 611名,其中HBsAg阳性学生8名。对该8名学生及其18名一级亲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multiplex-PCR、巢式PCR法联合克隆测序方法检测HBV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S(PreS)区。结果 一级亲属HBsAg与HBcAb阳性率分别为33.3%(6/18)与38.9%(7/18)。母亲HBsAg与HBcAb阳性率均为71.4%(5/7),高于其他一级亲属阳性率(P<0.05)。8个家庭中7个家庭(87.5%)有2人及2人以上HBV感染或曾经感染,8个家庭共26名家庭成员中1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53.8%。共检测了4组母亲和子女的HBV基因,其中3组HBV基因为C型,1组母亲为C型、子女为B型;在肝细胞癌相关HBV变异中,子女的BCP区热点突变频率低于母亲,PreS区C型有8个变异位点在母亲和子女体内均表达、其余关键位点均未在子女体内发现。结论 HBV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HBV感染通过母婴传播可能性较大,但也存在后天血液传播等方式感染;子女HBV基因进化程度低于母亲,符合HBV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抗体阳性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乙肝患者入院时第一份血清,同步进行HBV标志物(HBVM)、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检测,对其中96例HB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sAb/HBeAb/HBcAb组和HBcAb组(P<0.01)。按临床分型,HBV DNA阳性率为HLC(85.0%)>CH(76.5%)>AH(12.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抗体阳性并不表示体内病毒复制停止而无传染性,多数患者体内HBV DNA呈低水平持续复制,部分患者仍保持较高的复制水平。本文结果提示,慢性持续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有关。部分HBeAb阳性患者HBV DNA持续复制,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