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 basicarterialischemia,VBI)的疗效目前少见报道。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 6 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应用纳洛酮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从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 6 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VBI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干、小脑、枕叶出血或梗死 ,。并排除心、肝、… 相似文献
2.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以往人们认为后循环的缺血症状大多由血流动力学障碍所引起,把后循环短暂性缺血症状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而美国波士顿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已经证实,后循环缺血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定眩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定眩饮,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及脑彩超(TCD)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0%,对照组为4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TCD血流速度均有增加,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定眩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双盲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23例),以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治疗为治疗组,以复方丹参针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治疗为治疗组(有糖尿病者改用生理盐水稀释)。平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前后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眩晕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7.82%,对照组总有效率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继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29-29
我们采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98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 ,颅脑 CT无明显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征象 ,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8例中男 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比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西比灵,对照组静脉点滴川芎嗪。两组均常规使用脑细胞复活剂。疗程28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3.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西比灵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邓益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3):218-219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灯盏花素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留观的颈性眩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灯盏花素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的功效,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与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VBI组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波幅(Amp)上肢分别为(1.53&;#177;0.35)s,(2.34&;#177;1.00)mV;下肢分别为(2.07&;#177;0.38)s,(1.21&;#177;0.55)mV。恢复期Lat,Amp上肢分别为(1.40&;#177;0.20)s,(2.82&;#177;1.00)mV;下肢分别为(1.81&;#177;0.22)s,(1.74&;#177;0.77)mV。正常对照组Lat,Amp上肢分别为(1.35&;#177;0.14)s,(2.90&;#177;1.29)mV;下肢为(1.78&;#177;0.16)s,(1.78&;#177;0.80)mV。VBI组急性发作期SSR Lat及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4.48—7.99,P&;lt;0.01),SSR总异常率为66%(37/56)。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SSR异常率为9%(5/56)。结论: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灸组(研究组100例),单纯益气聪明汤加味组和单纯针灸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疗效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4%,对照1组88.0%,对照2组84.0%,研究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TCD检查结果说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椎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椎基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湿中阻型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痰湿中阻型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针药组39例予针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钩藤、石决明、葛根、菊花、石菖蒲、枳壳、陈皮、桑叶、白芍、川芎、炙甘草)治疗,对照组36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个疗程(14 d)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比较。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的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有效率86.1%,说明针药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CD参数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对TCD参数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痰湿中阻型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玲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7):635-636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舒血宁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护理。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培他啶注射液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黄亚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17-18
目的:通过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400mg)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前途的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作者自200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天舒胶囊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5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听性脑干反应与经颅多普勒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眩晕门诊的常见病,其不同于血管部分或全部阻塞,所表现的临床征象常在5分钟内消失,不遗留任何征象,故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多数患者往往在间歇期就诊,所以较难诊断。现报道BAEP与TCD测定血管内血流变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临床诊断为VBI患者86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38~69岁,平均53岁;病程3月至9年。VBI诊断依据:①眩晕持续时间仅数分钟,每日发作数次或数日发作1次,眩晕可为旋转性,或表现为平衡失调、不稳感、倾倒感、猝倒、共济失调等;②肢体无力、麻痹、运动欠灵活;③面部和(或)肢体麻木感、感觉缺失或感觉异常;④视力模糊或复视;⑤吞咽困难,构语障碍。具备第①项外,伴有②~⑤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征象,同时经听力学、前庭功能检查,头颅CT扫描,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可诊断为本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58例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氟桂利嗪,对比椎...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71例作为实验组;治疗前眩晕急性期Berg平衡量表评分20~40分为实验A组,经神经科常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40分为实验B组.另设同期体检健康人50名为正常对照组.3组进行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结果 实验A组重心动摇类型主要表现为弥散型,其次为中心型;实验B组重心动摇类型主要表现为中心型,其次为弥散型;对照组主要表现为中心型.经治疗后实验A组中有40例患者由弥散型转为中心型,前后型、左右型、多中心型各有1例转为中心型.恢复率为56.3%.结论 经颅多普勒与重心动摇检查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综合状况,为客观评价患者的平衡动能,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丁咯地尔联合西比灵,对照组用丹参联合654-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咯地尔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高于丹参联合654-2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