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永久滤器(IVC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86例DVT患者用导管留置局部溶栓的方法治疗,并置入永久IVCF(86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6例DVT中59例(68.6%)血栓完全溶解,12例(13.9%)溶解50%~99%,11例(12.8%)溶解<50%,4例(4.7%)溶栓无效,溶栓期间未发生PE。结论 DVT经皮导管留置局部溶栓中置入永久IVCF预防PE,对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利华  周维敏 《现代护理》2005,11(9):686-6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nbosis,DVT)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全身性药物溶栓、肝素抗凝及手术取栓。在溶栓用药时,由于其选择性不强,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加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手术取栓因对血管内皮损伤较重、术后内膜增生明显,都逐渐被淘汰。而介入治疗以其疗效显著、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血管外科,特别对发生于近端、长段的重症DVT,介入处理则逐步成为必需。现对其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从而便许多病人长期遭受下肢静脉同流障碍的痛苦。我科自2003年11月采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加手术取栓,术后采用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现就循环驱动治疗仪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本院自2001年1月~2003年7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血管疾病,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其近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远期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概念,是由Ksitner在1980年首先提出的,发病率约占全部下肢静脉疾病的40%~50%. 1病因 1.1 下肢深静脉瓣膜解剖及生理功能 下肢深静脉瓣膜包括胫前静脉9 ~11对,腓静脉7对,胫后静脉9~19对,腘静脉1~2对,股浅静脉2~6对,股深静脉瓣膜较多,股总静脉0~1个.髂静脉无瓣膜.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痫,无论是溶栓治疗还是手术取栓,都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我科在置入下腔静脉永久性滤器SNT和TEF基础上,自2004年5月-2006年4月为22例病人下腔静脉置入临时永久两用滤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分析14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透视引导下用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人全部成功,取栓及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动脉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结论 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取栓及溶栓治疗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国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8月,82例下肢DVT患者施行了国产IVCF置入术。IVCF置入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IVCF取出术。结果共置入82个IVCF,技术成功率100%,无复发性肺栓塞,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4%。70例患者将国产IVCF取出,IVCF平均留置时间为(11.9±9.5)天;12例患者IVCF为永久性留置,随访3~48个月,IVCF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国产IVCF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国产IVCF置入术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1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12月间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经患肢深静脉溶栓,结合抗凝、祛聚治疗,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3例。结果:全组126例有明确致病因素者占34.9%。随诊2个月~10年,平均6年;全组痊愈22例(17.5%),显效88例(69.8%),有效16例(12.7%),无效0例。23例下腔静脉滤器展开均良好,无移位。结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35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血栓抽吸;混合型291例,采用Fogany球囊拉栓及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58例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胭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8.9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19.37、23.99,P0,001)。40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85%、2.69%、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49%;临床总有效率98.53%。结论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清除率高,且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的经验。方法 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者31例,均为混合性。股青肿7例,股白肿2例。术前全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术后7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28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返流;1例胭静脉狭窄50%,2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随访:29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 手术取栓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成为临床多发病,治疗的同时对DVT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预防亦受到临床重视。本科室自2000年4月-2005年6月开展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治疗DVT,最大程度预防了DVT导致PE的发生,同时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于血栓局部,达到安全、有效、快速的溶栓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下肢浅表静脉曲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静脉疾病,年轻时即可发病,中壮年发病率较高。大多数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下肢静脉疾病可以分为血流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大类。血流倒流性病变主要包括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血流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有IVCF 置入指征的60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经股静脉组(30例)和经大隐静脉组(30例),分别经股静脉穿刺和大隐静脉切开置入IVC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VCF置入,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大隐静脉组手术时间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大隐静脉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腔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股静脉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04、3.30,P均<0.05)。大隐静脉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和穿刺口点血肿明显少于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67、7.93,P均<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因经大隐静脉置入IVCF、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新型、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VCF置人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传统的静脉输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经导管局部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血凝阻塞性疾病,可致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血栓脱落后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e cava fiter,VCF)是用金属丝编制成的滤网,置于下腔静脉拦截脱漏血栓结合抗凝∕溶栓是当今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治疗手段.自2005年2月-2010年8月,我院为11例DVT病人做VCF置入加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自1999年到2000年间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结果:本组治疗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病人接受用药后1天肿胀开始消退,3天后下肢张力减弱,肿胀消退较明显,5天后明显消退,7天后大部分病人下肢肿胀基本消退,小腿张力恢复,同时腓肠肌和股三角区压痛缓解。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宜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效果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