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中转开腹11例。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7例,被动中转开腹的4例均为出血。结论:急性炎症期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处理好胆囊三角是关键,也要对中转开腹有正确的认识,能及时、果断的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掌握中转时机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手术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97 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立俊  蒋厚文 《河北医学》2008,14(10):1162-11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97 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 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62 例,主要原因为Calot 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72d ;被动中转开腹(发生胆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 病例35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7.71d. 结论:当LC 术中遇到Calot 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勇  赖良 《西部医学》2012,24(10):1891-189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2376例接受LC治疗患者中,中转开腹手术93例的临床资料、中转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中转开腹率3.91%,其中因腹腔、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急性炎症术野渗血致解剖不清主动中转68例,占73.1%。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5d;被动中转开腹(发生大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病例25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24.6d。结论当LC术中遇到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各种原因及如何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50例临床资料和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区致密性粘连28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副损伤5例和出血5例,胆漏2例,给予中转开腹手术,经中转开腹,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改进方法可进一步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斌 《吉林医学》2010,(30):5360-536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其中中转手术19例(4.56%)。结果:术中腹腔内出血11例、胆囊及Calot三角解剖困难5例、胆管损伤3例,予中转开腹进一步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强调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熟悉各种解剖变异、规范精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或减少LC并发症的关键。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困难、出血不易控制、损伤周围脏器等情况是中转开腹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  夏曙霞  曾宏  张岱 《九江医学》2003,18(4):201-202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1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 LC中转率为2.12%,术中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开展初期的常见原因,胆管损伤为LC的严重并发症,中转原因还包括胆囊萎缩、胆囊炎症重、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及胆汁性腹膜炎等。结论: LC手术难度超出手术者安全有效的操作能力时,应果断中转开腹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树端  陈洪生  周淑筠 《中外医疗》2010,29(1):86-86,8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适应症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情况。结果胆囊区致密性粘连10例,出血2例,胆总管损伤1例,给予中转开腹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胆囊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困难胆囊切除术术中的手术技巧。方法我院近6年来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016例,其中38例操作困难,总结操作困难的各种原因,探讨手术技巧。结果 38例胆囊切除术完成36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1例,胆瘘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仔细操作、解剖,采用适当的技巧,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成手术,遇到确实困难时应果断中转开腹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6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3.1%,21例患者经中转开腹手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LC中转开腹原因分析为胆囊及Calot三角周围严重粘连、术中出血、胆管损伤及Mirizzi综合征等。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谨慎、果断灵活及规范的操作等,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另外,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LC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宋君  李中明  卢开刚 《医学综述》2011,17(7):1099-1101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654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术中操作困难,总结操作困难的各种原因,探讨各种困难情况下的手术技巧。结果 7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例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谨慎操作,仔细解剖,采用适当的手术技巧,多数手术可顺利完成,遇复杂情况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时机的把握。方法:对2000年7月-2008年2月735例Lc中25例(3.4%)中转开腹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因胆囊区致密性粘连及出血术野不清23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给予中转开腹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各种解剖,规范操作,把握好中转开腹时机,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熟练LC基本操作技术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鲁斌  利军  孙劲松 《安徽医学》2009,30(4):446-4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结论术前病情评估误差和术中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重视术前病情评估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中转开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4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4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14例,成功率96.7%。主动中转开腹手术9例(占64.3%),造成的原因主要有胆囊萎缩、胆囊局部粘连严重、胆囊壁增厚等;强迫性中转开腹手术5例(占35.7%)原因主要有胆管损伤、出血等。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主要有胆囊局部粘连严重、胆囊壁增厚胆管损伤、胆囊萎缩以及术中大出血等,手术前要做好风险评估,要严格执行腹腔镜手术程序有利于严重并发症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杨毅 《吉林医学》2013,34(2):3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42例LC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转开腹患者中,因胆囊炎性反应重,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解剖不清30例(71.4%);术中出血难以控制5例(11.9%);胆管损伤1例(2.3%);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4.7%);Mirizzi综合征4例(9.5%)。结论:LC术不能完全代替开腹胆囊手术,LC中转开腹是为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不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并发症17例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支下气肿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6例,胆管壁疝1例,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转开腹止血术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合理选择病例、规范手术操作、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可有效地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7.3%,中转开腹30例,占2.7%,其中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及胆囊萎缩致Calot三角解剖不清22例,出血4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癌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依次为Calot三角解剖不清、出血、胆管损伤、胆囊癌。严格腹腔镜手术程序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2000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78例中中转开腹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中转开腹手术率为2.99%.其中解剖困难48例(57.83%);解剖变异6例(7.23%);胆总管增宽并结石5例(6.02%);胆管损伤7例(8.43%);术后胆漏3例(3.61%);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61%);胆囊床出血6例(7.23%).中转后81例痊愈出院,1例二次开腹探查,1例术后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复杂,术前认真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谨慎操作、正确判断,准确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9年4月胆囊疾病患者行LC中转开腹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3 000例LC中转病例98例,中转率为3.27%,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中转病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胆囊炎行LC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发生Calot 三角致密性粘连、解剖不清、胆囊周围严重粘连、出血及胆道损伤.及时中转开腹,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9-2016.10行腔镜胆囊切除术1216例中转开放手术29例患者,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2.4%(29/1216),胆囊周围粘连致密8例,Calot三角分离不清12例,出血3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术中胆囊癌2例,术中胆漏1例.患者转开腹后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出现胆漏1例,伤口感染2例,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三角不清及胆囊周围粘连、出血、术中胆漏等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术中及时中转开腹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充分评估、合理处理胆囊三角及胆囊床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