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37-137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田建红 《吉林医学》2014,(26):5860-5860
目的:探究通过后路治疗对合并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治疗关键点以及治疗过程对节段的选择。方法:选择通过后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23例。对比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后患者椎管狭窄退变性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后大多患者间歇性的跛行症状和神经根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的患者腰背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只有3例患者在手术之后依然有下腰痛,在3个月后2例患者情况缓解,1例患者情况减轻。结论:退变性的腰椎侧弯治疗最首要的任务是彻底进行神经的减压,缓解患者症状。固定以及融合的范围,需要综合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00例,均经后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变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足下垂、并发症、死亡及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均Cobb角变化、VAS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有88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比例减至1.0%、足下垂患者比例减至0.0%,明显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5~-16B,明显小于术前;冠状面平均Cobb角矫正为0~21B,明显小于术前;VAS评分为(0.78±0.22)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实现彻底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HY  Zhou DG  Wang HM  Yi B  Wang B  Jin ZH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6-106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的45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21例患者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行后路同定融合并同时进行侧弯矫正;16例患者行椎管减压结合单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8例患者行单纯减压手术。随访期间观察侧弯的矫正效果、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6—49个月)。88%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用内固定及融合器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未行内固定者术后残留下腰痛症状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内同定患者。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应根据侧弯程度、椎管狭窄程度、间盘及小关节退变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症状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有症状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7月间31例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0.9-3.5年,平均2.5年。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8.0%,硬脊膜囊撕裂2例,深部组织感染1例。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物融合良好,植骨融合率100%。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弯是腰椎退变的严重病理变化,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腰痛;如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治疗有症状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腰椎,重建腰椎序列,彻底神经减压;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腰椎退变程度、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个体化差异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3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后外侧植骨融合,STB后路钢板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38个月,平均27个月,27例症状消失,优良率87.10%.1例发生脑脊液漏.4例术后偶有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能正常工作.结论:STB椎弓钢板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7年3月~2004年2月期间31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经后路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推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光表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7个月(6个月~4.8年),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优2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7.1%。结论:椎板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定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给予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角情况,并统计其术后12、18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和腰腿部疼痛情况。结果手术12个月后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角、ODI指数及腰腿部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的ODI指数及腿部VAS评分情况均优于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期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减轻腰腿部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通过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正侧住、卧位左右侧屈曲位片和卧位过伸过屈位片)以及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0~10)(VAS)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主客观评价,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或者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2例,经对症和内科处理后好转.晚期并发症9例,主要包括手术区域近远段退变、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螺钉松动.经过2年随访,患者ODI和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按照腰椎的退变侧弯程度选择性行椎管减压或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有效手段,但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06-1007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按Meyerding滑脱分类标准:其中Ⅰ度22例,Ⅱ度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25例,L5-S1滑脱15例。本组45例均采用腰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45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3个月(1022个月)。X线片显示:45例完全骨融合。临床效果评价:优32例,良9例,可6例。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与椎间融合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一2011年6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问植骨融合(10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8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分析患者术前、术后VAS腰腿痛评分、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腿痛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31.56,术后改善至平均14.8(P〈0.01);矢状位术前平均12.6,术后改善至平均36.0(P〈0.0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年(1年4个月~4年8个月),至末期随访,无椎弓根钉棒松动及断裂现象/椎间Cage融合器无明显下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充分减压、椎间或椎旁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融合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38个月,全部患者滑脱节段椎体均得到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神经并发症。症状改善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87.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应用时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6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32例患者,行腰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结果 26例术后神经麻木、疼痛症状消失,复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6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或足下垂,经营养神经、针灸治疗,4个月后症状消失,2例恢复不满意。32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1~2.6年,经标准评估:优26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Y  Xu YY  Wang SG  Ji F  Fei HD  Zhao QH  Tian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31-2934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为52 ~79岁,平均67.4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Cobb's角和腰椎前凸角变化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32例均获得12~ 5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8.5个月,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获得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无假关节形成现象.术前ODI为(60±11)%,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1±6)%;术前Cobb's角数为(28±9)°,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3±5)°;术前腰椎前凸角为(20±10)°,术后末次随访时为(4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手术治疗应采取个体化设计,必须减压得当同时恢复重建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才能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与单侧椎间开槽自体棘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0.5)个月。优良率96.43%(27/28),融合优良率100%。结论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应用经后路减压加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0例,术后按康复计划进行治疗。结果术后23例滑脱完全复位,7例滑脱无明显复位,但患者症状亦有明显改善。30例经6个月 ̄24个月随访,治疗改善率为87%,无椎弓根钉断裂及滑脱加重。结论该方法效果满意,术中重点在减压和融合,术后有计划的康复有利于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