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处理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以窒息法复制大鼠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及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组(NEPCⅠ、NEPCⅡ),观察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后左心功能。结果复苏成功率及左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NEPC组短于C组,NEPCⅠ组短于NEPCⅡ组。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处理有助于CPR时自主循环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后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关心肺复苏(CPR)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原因与复苏后死亡的关系,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43例用多参数监护仪明确心脏骤停,采取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及复苏后综合治疗。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32例,心肺脑复苏成功15例,复苏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28例。出院8例,死亡35例。死亡主要与原发病、年龄大、器官衰竭数目相关。结论 心肺复苏后仍须进一步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崔耿  徐华 《海南医学》2016,(13):2138-21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中山巿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80例实施院前或院内CPR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的差异,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患者中CPR成功25例,失败55例。成功组患者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并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长短对CPR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年CPR指南,规范CPR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缩短CPR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82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CPR流程。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8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实验组,实施规范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对两组患者在CPR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R过程中除颤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和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CPR流程,可缩短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时间,提高复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心肺复苏(CPR)成功率10.46%,两组性别、年龄和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和电除颤开始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尽早CPR、电除颤能显著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董钧  陆峰 《大家健康》2013,(14):1+3
目的:分析我中心在执行《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2010AHA指南》)前后4年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历,探讨《2010AHA指南》中对心肺复苏CPR流程及技术参数的调整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我中心执行《2010AHA指南》前后各2年的复苏成功病例524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对复苏成功无显著影响。②执行CABD流程后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缩短I组为(4.82±2.55)秒,明显高于Ⅱ组(1.91±1.4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P=0.0000.05)。③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I组为2.35%,Ⅱ组为3.24%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④复苏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率(I组为5.21%,Ⅱ组为11.50%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⑤有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7.1%,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22%。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3,P=0.0000.05)。结论:CPR中采取CABD复苏流程更为合理和有效。尽早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早期复苏中可维持一定动脉压,提供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并认为公众自救早期实施胸外按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俊  陈尊发  陈木有  李燕芬 《广东医学》2003,24(10):1117-1118
目的 探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心肺复苏 (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98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3 5例 ,在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术 ;B组 3 2例 ,先行胸外按压 (CAB方法 ) 5min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 ;C组 3 1例 ,行常规CPR或CAB方法 5min以后无效时 ,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A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 65 7% ;B组复苏成功 12例 ,成功率 3 7 5 % ;C组复苏成功 4例 ,成功率 12 9%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 ,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关心肺复苏(CPR)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原因与复苏后死亡的关系。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45例明确心脏骤停,采取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及复苏后入住ICU综合治疗。结果心肺复苏成功33例次,心肺脑复苏成功18例次,复苏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出院9例,死亡36例。死亡主要与原发病、年龄大、器官衰竭数目相关。结论心肺复苏后仍须进一步在ICU进行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方法:75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A组376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B组375例除 常规方式 救治外,同时使用大剂量肾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结果:A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B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14例。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赵昆  陈继龙  葛兴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318-23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早有效地进行呼吸干预(气管插管或面罩人工吹气)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在本医院内外2002年至2004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85例,根据CPR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呼吸干预措施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及早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面罩人工吹气加胸外心脏按压,称呼吸干预组;另一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称非呼吸干预组。结果:85例患者中呼吸干预组CPR有效者占55.3%,成功者占36.2%;非呼吸干预组CPR有效者占15.8%,成功者占10.5%。结论:及早有效的呼吸干预能很好提高CPR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院复苏成功高压电致心脏骤停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0岁,邮电工人.1994年6月13日在作业中被6600V高压电击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工人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途中坚持心肺复苏术(CPR),15分钟入我院急诊科.查体;意识丧失,双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示:心电静止.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30秒内气管插管给氧,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的疗效.方法:心脏骤停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复苏组30例和联合复苏组40例.常规复苏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术(STD-CPR),联合复苏组采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联合复苏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复苏时间为6.80±1.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外按压器械AutoPulse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急诊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内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例,依据按压方式随机分成徒手胸外按压组(30例)、先徒手后AutoPulse胸外按压复合组(29例)及AutoPulse胸外按压组(34例),其他抢救措施依据2010年CPR指南进行,监测复苏即刻(0min、10 min、20 min)PetCO2和SPO2测定值.同时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将所有病例分为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记录例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合组与AutoPulse组ROSC成功率均大于徒手组(P<0.05),0 min点ROSC成功组和ROSC失败组Pet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20min点ROSC成功组PetCO2和SPO2均高于失败组(P<0.05).10 min点复合组与AutoPulse组PetCO2和SPO2均高于徒手组(P<0.01).结论 AutoPulse装置改善了心搏骤停患者的组织灌注,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CPR过程中监测PetCO2和SPO2对心肺复苏有指导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晓彬  李秀英 《西部医学》2004,16(2):133-13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成败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科近 12年 46例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病人分为两组。成功组 3 0例 ,失败组 16例。观察其心脏骤停发生的原因、时间、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重要脏器疾病、有无电解质紊乱、肾上腺素用量、有无胸心心脏按压及电除颤、机械通气。结果 如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是 ,骤停时间短 ,抢救及时 ,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 ,良好的机械通气 ,尽早使用电除颤 ,有条件做胸内心脏按压术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猝死患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院前心搏骤停310例患者中,接受旁观目击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87例(按压组),未按压223例(未按压组),同期院内猝死32例(对照组),比较3组复苏效果。结果: 按压组复苏成功率和未按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早期持续的血液净化、突破常规的手术止血、个体化的呼吸支持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历时74天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性猝死、超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心肺复苏(CPR)132分钟复苏成功后多器官功能衰竭(PR-MODS)(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胃肠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1960年,Kouwenhoven、 Knickerbocker 和Jude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患者.同年,在美国马里兰(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2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9.
张庆东 《中原医刊》2011,(21):41-4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以便指导急诊抢救。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12例复苏成功患者,分析其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CPR的成功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选择CAB复苏程序,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CPR成功。结论早期CPR、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是CPR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CPR程序,加强围心搏骤停期的监测,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106名医务人员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胸外按压循环周期越多,出现按压偏轻的人数和次数也相应增多。结论为了提高CPR的有效性,在临床工作中实施CPR时,每4—5个循环周期应更换按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