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乳酸钠4种电解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SLRI)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确定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并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 ;检查可选用的鲎试剂灵敏度最小值为 0 .2 5EU·ml-1 。结论 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对 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分别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对照组 )及参麦注射液 (观察组 )复苏。结果 观察组 (3 2例 )血压 3~ 5min即开始上升 ,与对照组 (3 0例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随着血压上升 ,尿量、心率、肢温与意识明显好转。两组治愈率分别为 93 .75 %和 76 7%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参麦注射液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用量小、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朱宁江  何芬芬 《武警医学》1995,6(3):170-17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乳酸钠注射液3号中乳酸钠的含量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药局朱宁江,何芬芬(南昌330001)复方酸钠注射液3号为临床上常用的具有扩充血溶量、补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维持渗透压及血液酸碱平衡作用的药品。常采用离子交换柱法测定其乳酸钠的含...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护理出血热病人中,发现一例平衡盐注射液与血浆体外混合后出现白色絮状物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1.患者男,8岁、出血热发热潮。医嘱给予 血浆200ml,为西安市血站配的混合型血浆,批号860114;平衡盐注射液250ml,为本院制剂室配制的,主要成份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乳酸钠、批号851207。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流动相为水PH=3(用磷酸调)。检测波长入=210nm。选择丁二酸为内标。该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含量准确,可作为常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配制温度对复方乳酸钠注射液3号澄明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引起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沉淀的原因 ,以确定最佳配制温度。方法 :分别观察不同温度配制的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3号出现沉淀的时间。结果 :配制温度越高对复方乳酸钠澄明度影响程度越大。结论 :复方乳酸钠注射液配制温度控制在 2 5~ 30℃左右 ,在贮存期内不出现沉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三氯唑核苷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与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考察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在6h 25℃的变化。结果 25℃ 6h以内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在99%以上。且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图谱均未改变。结论 25℃ 6h以内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与3种注射液可配伍。  相似文献   

9.
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贮存期。方法以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分别用加速实验法、室温留样观察法和强光照射法对法莫替丁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法莫替丁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有关物质的含量均小于2%。加速实验法结果:温度40℃,湿度75%条件下,法莫替丁氯化钠放置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法莫替丁的含量依次为标示量的101.9%、101.3%和101.2%。室温留样观察法: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放置1年含量为100.8%。强光照射法:在450Lx光照下第1d、第5d和第lOd法莫替丁的含量依次为标示量的102.6%、102.1%和101.3%。结论3种实验方法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的有效期可暂定为1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药。给药方法: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me/次,qd,静滴时问不少于2h。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rag/次,每12h 1次,静滴时问不少于1h。疗程:下呼吸道感染疗程7—14d,泌尿系统感染疗程5—14d。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85%、60%和90%、6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7.8%和87.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以上结果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率较低,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经8倍稀释后可完全消除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结论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采用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灵敏度的鲎试剂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经 7倍稀释后 ,用λ为 0 .2 5Eu·ml-1的鲎试剂 ,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热原检查可以被内毒素检查法取代。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为病人输液时发现,盐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连续静脉输注时,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立即停止输液。验证:抽取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 ml,注入剩有1 ml痰热清的安瓿内,安瓿内即出现絮状物。提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内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使用显色基质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定量检查法。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乳酸左氧氟沙星在2mg/ml浓度无干扰作用。结论:显色基质法具有灵敏、快速、能定量、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宋晓红  李军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6):474-475,F003
目的 探讨建立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对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 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经8倍稀释后可完全消除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结论 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浓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浓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细菌内毒素测定仪考察浓氯化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干扰。结果浓氯化钠注射液稀释5-20倍对细菌内毒素无干扰作用。结论动态浊度法可代替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重现性好,操作相对简单的乳酸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离子交换法(药典法)作对照,进行氧化还原法,中和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回收率比较研究。结果:氧化还原法和中和法与离子交换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离子交换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典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繁琐;中和法操作简单快速,但终点不易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易行,但偏差较大。改进后的氧化还原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适合医院制剂的分析要求,是乳酸钠含量测定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氟康唑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在同一温度、不同pH值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进行炭处理后测定氟康唑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主药含量明显降低;随温度升高,活性炭吸附作用减小;pH值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炭用量,并适当增加氟康唑的投料量。  相似文献   

19.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25℃条件下,考察24h内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五种药物在24h内的含量变化,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同时观察外观及测定pH值变化。结果 配伍液Ⅴ、Ⅵ、Ⅶ、Ⅷ在放置期间外观及颜色无明显变化。各样品溶液24h内pH值无明显改变;配伍前后不溶 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放置24h含量下降在10%以内、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放置2h及6h含量下降大于10%。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五种药物无明显配伍变化。但配伍后的药液应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索检查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 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2倍稀释后,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反应。结论 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对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