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介素4水平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PASI银屑病皮损严重指数)和病程的关系,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经伊屋诺霉素(ionomycin)和佛波酯(phorbolester)刺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用PASI评价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结果:银屑病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IL-4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IFN-γ含量与PASI成正相关,而与病程无明显关系;IL-4与PASI和病程均无明显关系。表明IFN-γ与银屑病免疫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价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311nm中波紫外线调节B16黑素瘤细胞树突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11 nm中波紫外线通过Rho家族小GTP酶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树突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相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311 nm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对B16黑素瘤细胞的树突变化和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的影响;用Pull down方法检测311 nm中波紫外线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15、30、60和120 min)B16黑素瘤细胞GTP-RhoA和GTP-Rac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11 nm中波紫外线100 mJ/cm2照射后24 h,B16黑素瘤细胞呈现胞体增大近似球状,树突明显增多似树枝,与未照光细胞比较树突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未照光细胞的树突仅表现为双极或三极,细胞分叉不明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311 nm中波紫外线100 mJ/cm2照射前,B16黑素瘤细胞内张力纤维纹理清晰,照射后30 min和60 min细胞内张力纤维解聚、断裂,纹理欠清晰,在照射后6 h时张力纤维纹理模糊,呈团块状.Pull down结果显示,311 nm中波紫外线100 mJ/cm2照射后15 min和30 min,B16黑素瘤细胞GTP-Racl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在30 min时表达是照射前的2倍多,随后略有下降,但在照射后60 min和120 min时表达仍高于对照组;而GTP-RhoA蛋白在照射后略有下降,而后逐渐升高,在照射后120 min时升高到照射前的1.6倍.结论 311 nm中波紫外线可通过活化Racl促B16黑素瘤细胞树突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诱导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以及MAP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在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IFN-γ、genistein及二甲基亚砜(DMSO)进行刺激,检测MAPK的活性。结果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MAPK活性较正常人高,且在IFN-γ的刺激下活性均增加,而加入genistein时两组MAPK活性明显下降,两组接受IFN-γ、genistein刺激后,MAPK活性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FN-γ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MAPK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IFN-γ和IL-4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和对照两组,每组20例,NB-UVB组每周光疗3次,共4周,对照组不予光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标准评分,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FN-γ和IL-4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以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均下降(P<0.05),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皮损中IFN-γ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增高(P<0.05),且NB-UVB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B-UVB可以调节寻常性银屑病血清IFN-γ水平和皮损中IFN-γ,IL-4的表达,改善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外线(UV)照射对HaCaT细胞起源的IL-12、IFN-γ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光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UVA和UVB照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打细胞),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UV照射后HaCaT细胞表面IL-12、IFN-γ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以阳性细胞百分比半定量IL-12、IFN-γ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FN-γ的含量。结果:静息状态下,HaCaT细胞低水平表达IL-12R、IFN-γR,上清液中IL-12、IFN-γ呈低水平表达或检测不出;UV照射HaCaT细胞后12h,细胞表面IL-12R、IFN-γR及上清液中的IL-12、IFN-γ与照射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紫外线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致T细胞亚群失衡与光敏性皮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起源的白介素10和白介素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UV照射对HaCa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检测UV照射后HaCaT细胞IL-10、IL-4受体的表达情况和细胞培养液中IL-10、IL-4的含量,探讨UV照射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与T细胞亚群失衡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生殖器疱疹感染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对43例确诊为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血清IL-18和IFN-γ进行检测,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的血清及PBMC中IL-18水平分别为(424.32±51.60)ng/L和(417.54±47.2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者血清IFN-γ水平为(384.84±72.4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BMCIFN-γ水平(381.62±70.45)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18和IFN-γ呈正相关(r=0.515,P<0.05);rhIL-18可诱导PBMC产生IFN-γ。结论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IL-18水平升高,并与IFN-γ呈正相关,rhIL-18可刺激HSV-2感染者PBMC产生IFN-γ,IL-18具有明显的抗HSV-2感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FN-γ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药物实验湿疹离体模型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干扰素-γ(IFN-γ)与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ma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模拟湿疹样皮炎的部分发病机制作为离体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的可能治疗作用.方法将IFN-γ、AntiFasmab作用于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用流式细胞仪、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colo-16细胞凋亡情况及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对colo-16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对colo-16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②colo-16表面Fas抗原的表达与其凋亡呈正相关.③IFN-γ、AntiFasmab二者联合作用于colo-16可诱导细胞凋亡,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④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对colo-16的凋亡有部分阻断作用.结论①IFN-γ对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有上调作用.②IFN-γ、AntiFasmab共同作用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③单体人参皂甙化合物Ⅰ、Ⅱ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UV)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致癌物,可分为:短波UVC(200~280 nm),中波UVB(280~320 nm)和长波UVA(320~400nm).皮肤常会暴露在UV中,尤其是UVA和UVB.其对皮肤的不良影响备受关注,如:红斑、老化、免疫抑制和癌症.为了对抗这些不良影响并维持染色体组的完整性,细胞发动一系列保护...  相似文献   

10.
长波紫外线防晒剂的光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外线是日光中的一部分,波长为180~400 nm,其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8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其中UVA又分为UVal(340~400 nm)和UVA2(320~340 n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株HaCaT细胞中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10-10 ~ 10-7 mol/L)预处理HaCaT细胞2 h后,用重组人IFN-γ(rhIFN-γ,500 U/mL)刺激诱导细胞,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信号途径中IFN-γ受体α(IFN-γRα)、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情况。结果 10-8 mol/L及10-7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诱导的IFN-γRα蛋白表达(P < 0.05,P < 0.05);10-9 mol/L及10-8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IFN-γ诱导的pJAK2蛋白表达(P < 0.05,P < 0.05)。雷公藤内酯醇对IFN-γRα表达及JAK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37 × 10-8 mol/L和2.83 × 10-9 mol/L。10-10,10-9,10-8 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HaCaT细胞2 h后可明显上调IFN-γ诱导的SOCS1蛋白表达(P < 0.05,P < 0.01,P < 0.01),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为3.32 × 10-11 mol/L。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分别通过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Rα表达、JAK2磷酸化以及上调SOCS1表达,从不同时相的3个环节,共同抑制HaCaT细胞中STAT-1磷酸化,从而抑制IFN-γ信号所诱导的多种炎症相关基因转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等IFN-γ依赖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机体内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细胞分裂、分化的最终结局。在维持体内组织器官更新修复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各种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将影响细胞凋亡过程,如细胞因子具有诱导、促进和调节细胞凋亡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表皮角朊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有关。IFN-γ是由T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产生的,是具有多功能的淋巴因子,如抗病毒、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1]。IFN-γ与细胞表面高亲合受体结合导致特殊蛋白激酶活化、磷酸化、潜在胞质蛋白激活和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IFN-γ体外诱导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人KC,用适当浓度的IFN-γ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再用生理剂量的UVB照射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前后细胞表面CD40、CD54、MHC-II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照射前后细胞上清液中α-MSH浓度,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KC低水平表达CD40、CD54、MHC-II抗原,IFN-γ处理后,细胞活性增强,表面抗原的表达显著增加,再用UVB照射后,细胞活性下降,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下调,而上清液中α-MSH的浓度则逐渐上升,照后72 h达最高峰。KC经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处理后,IL-8的释放和CD54的表达加强。结论:UVB能抑制IFN-γ诱导的KC表面抗原的表达,这可能与UVB诱导KC自分泌产生α-MSH等免疫抑制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驱白汤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IL-17和IL-23)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系统进行每周2次治疗,观察组另加服补肝肾类中药协定方——补肾驱白汤,日煎1剂分早、晚2次内服。治疗12周后,分别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此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及血浆中IFN-γ,IL-10及IL-17水平变化,采用ELISA分析外周血血浆中IL-23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FN-γ,IL-17及IL-23水平较健康人群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血浆中IL-10水平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IFN-γ水平均有一定下调,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浆中IL-17和IL-2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结论补肾驱白汤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及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芦荟在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抑制IFN-γ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芦荟外用治疗银屑病提供药理作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10)水平,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斑秃患者(其中活动期19例、非活动期17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活动期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非活动期患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活动期患者产生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低于非活动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活动期患者产生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患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斑秃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在斑秃的免疫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与病情活动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NB-UVB(窄波中波紫外线)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 将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窄波UVB照射治疗,2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 IL-10^-细胞与IFN-γ^-1IL-10^ 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 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 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亚群及CD4^ T细胞中IFN-γ^ IL-10^ 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 IL-10^-/IFN-γ^-IL-10^ 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的活性的影响,以及PTK(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无刺激或加入不同浓度IFN-γ刺激后的膜蛋白在催化γ-32P后用闪烁计数仪检测PTK活性.结果 正常表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膜PTK活性为(1.39±0.46)fmol/mg protein/rain、银屑病皮损为(3.36±1.29)fmol/mg protein/min,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膜在不同浓度IFN-γ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膜的PTK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但银屑病组的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PTK活性较正常人为高,且在IFN-γ的刺激下活性均增加,说明IFN-γ对PTK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重组人IFN-α联合NB-UVB治疗.结果:治疗后16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7.5%,有效率为87.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FN-α联合NB-UVB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