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SC组)与60例诊断精神分例症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前躯症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裂样精神病前驱症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探讨前驱症状对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对30例首次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改诊组)与5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维持组)的前驱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驱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孤僻退缩、讲话离题模糊,不寻常感觉,及怪异想法等的发生率在改诊组显著高于维持组,预示真正的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5.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100(N1)、P300(P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1、P3潜伏期有显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差异(P>0.05)。结论 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P与修正为SP两组病例之间在个性特征、急性期时间、症状的结构、疗效、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提示SFP和SP两组疾病存在异源性,并对提高SFP诊断的准确性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上海进修学习期间 ,深感南北两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解两地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治疗情况 ,随机分别抽取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简称上海精总组 )和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简称兰州三院组 )部分精神分裂症 (包括分裂样精神病 )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于后。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为 2 0 0 1年 9月 1日~ 12月 30日住上述两所医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 (样 )病人 ,入组病例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躯体严重疾病及其它功能性精神障碍。共计 2 0 0例 (上海…  相似文献   

9.
慢性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是癫痫病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联想障碍、强制性思维、被害妄想和幻听等类似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征象[1]。在临床上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作者对我院收治的31例慢性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0年6月至1998年7月首次住本院的慢性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入组标准为: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癫痫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精神障碍类型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特征,且为持续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0.
Schneider的“一级症状”与分裂样精神病安徽省芜湖市九龙第四人民医院(241002)万承龙阳中明自德国精神病学家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在分裂样精神病中的诊断价值,作者对62例分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改变 ,我们对 31例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 (IL 2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2R)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其可溶性受体p5 5 (sTNF RⅠ )、p75 (sTNF RⅡ )及IL 10进行了检测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学间的关系。对象  (1)患者组 :共 31例 ,均为解放军第 2 15医院的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 ,以阳性症状为主 ,无躯体疾病 ,至少 3个月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排除合并躯体疾…  相似文献   

12.
17例住院病人,诊断符合RDC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性感性精神病(SAP)标准。ECT前后查SADS-C、GAS量表。病前人格中分裂样人格及偏执型人格的诊断符合ICD-9。ECT结束后19例病人完成了有关ECT经历和本人对ECT态度的问卷。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维持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采用利培酮1—4mg/d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观察18个月。结果:有23例(82.1%)完成疗程,12周末BPRS总分减分率为54.2%,有效率为92.9%。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能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性好,适用于门诊老年病人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同期出院的分裂样精神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5例进行临床特征比较。结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在思维贫乏、懒散、紧张恐惧和冲动破坏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比,某些症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有关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和分类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CMD 3有关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与CCMD 2 R比较有较大修改。分裂样精神病已不再是并列于精神分裂症的独立疾病单元 ,而是归入急性短暂性精神病这一组疾病中 ,但所用的诊断标准又不是这一组疾病所用的标准 ,而是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除病程标准 )。分裂样精神病的病程从原来的不满 3个月缩短到不满 1个月。笔者认为 ,这些修改尚有待探讨20世纪 80年代国外有关分裂样精神病的大多数研究表明 ,分裂样精神病在家族史、短期和次长期疗效、病前和病后社会功能 ,以及神经内分泌试验等方面有别于分裂症和情感障碍 ,似乎可作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除全血粘度(101/s)、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前的血小板粘附率高于后外,其余各项指征相似,说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侧面提示两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气功所致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分析按CCMD - 2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病 84例、气功所致精神分裂样障碍 4 4例和精神分裂症 37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气功所致精神病平均发病年龄大于精神分裂症。三组BPRS总分均值比较 ,说明初次精神病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没有差别。抗精神病药平均日剂量 ,气精组 <分裂样组 <分裂症组 ,而显效率分别为 88.1%、75 .0 %、32 .4 %。结论 气功所致的精神病初次发作严重程度与分裂症没有明显差异 ,且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病发作 ;短期治疗效果比分裂症要好 ;发病有独特的文化基础与病因。如果属于气功诱发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 ,而短期内又不能确诊者 ,笔者倾向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而临床表现和精神障碍内容是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比较研究刘灯旺,金卫东,臧德馨作者对1993年1~2月期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31例和分裂样精神病20例进行观察,均符合CCMD-2的诊断标准,前者男21、女10,年龄18~61岁(平均30.5±10.2岁),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辅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并以兴奋躁动为主要表现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41),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或齐拉西酮其中之一)联合奥卡西平,对照组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兴奋因子,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28例(71.8%),对照组有效26例(65.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28)。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脱落2例和4例。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11例)、便秘(10例)、头晕(7例)、心动过速(7例)等,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14例)、口干(12例)、心动过速(12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7例)等。结论奥卡西平能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的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20.
据估计,7.8%~46.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强迫症状[1~3],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共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18~41岁;精神分裂症41例,分裂样精神病13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7例。平均病程(18.5±21.8)个月;连续使用抗精神病药≤12周;排除酒依赖、物质滥用和躯体疾病。使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I,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