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了105例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自杀行为患者中自杀死亡6例,其中男性1例(17%),女性5例(83%),自杀死亡率为5.7%。结论 自杀死亡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所以做好女病人的心理疏导,预防自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病人康复期自杀行为分析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住院康复期病人产生轻生情绪和自杀行为的观察分析,认为康复期精神病人若产生轻生观念,其自杀成功率往往高于发作期病人。为防止或减少康复期精神病人自杀现象的发生,本文对住院康复期精神病人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康复期精神病人自杀的特点,并对护理中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96例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各种精神病人均可发生,自杀原因很多,自杀前有一定的前躯表现,自杀多发生在值班人员少时,自杀方式多样。本文针对上述有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人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8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结果发出,自杀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自杀前多有先兆症状。针对以 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是由于大剂量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其自杀可能是抗精神病引起的静坐不能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并发症,但有些抗精神病药如三氟塞吨能减少自杀率。抗抑郁药因其抗抑郁性质而有助于预防自杀,有自杀行为的情感障碍病人常因维持或预防治疗时剂量不足而出现自杀。锂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预防自杀的药物,对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预防自杀率达20%。本文为一回顾性研究,将一组有自杀行为的出院精神病人与一对照组作比较,以了解精神药物治疗是否可降低自杀率。方法:患者为出院一年内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对照组须和病人组同年出院,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 126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 断面调查,根据近 6 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n=76)及非自杀组(n=50)。采用一般情况调查 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 (FACES Ⅱ-CV)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家庭分型进行比较。采用 Spearman 相 关分析患者自杀行为与一般资料、PHQ-9、SIOSS、FACES Ⅱ-CV 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 模型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组饮酒者占 40.8%(31/76),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者占 27.6%(21/76),分别高于非自杀组的 20.0%(10/5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 杀组患者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及睡眠因子评分高于非自杀组[19.0(15.0,21.8)分 比 15.0(10.8,19.0)分、15.0(14.0,16.8)分比 13.0(11.0,15.0)分、12.0(10.3,12.0)分比 10.0(7.8,12.0)分、 3.0(2.0,3.0)分比 2.0(1.0,3.0)分],家庭亲密度评分低于非自杀组[50.5(43.3,57.0)分比 57.5(48.8, 6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杀组患者中极端型家庭占 67.1%(51/76),高于非自杀组 的 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自杀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4,P< 0.05),与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睡眠因子评分、饮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呈正相关 (r=0.346、0.373、0.361、0.324、0.206、0.217、0.186;P<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3.066, 95%CI=1.184~7.941)、家 庭 适 应 性 高(OR=1.126,95%CI=1.034~1.227)、PHQ-9 评 分 高(OR=1.197, 95%CI=1.087~1.317)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 0.05),家庭亲密度高是自杀行为的 保护因素(OR=0.878,95%CI=0.813~0.948)。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家庭分型 更多见于“僵硬 - 松散”的极端型家庭,有饮酒行为、严重抑郁、家庭关系不良者更容易自杀  相似文献   

7.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夏友春,陈德沂,严善明Rare等(1983)研究认为,住院自杀的精神病人中,以妄想性抑郁症为多DI.但也有不少人将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自杀观念和行为作了比较,没有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何差异m.目前国内还未见有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对妄...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45例住院精神病人共发生未遂自杀行为69次,发生前多数有抑郁、焦虑、不眠、孤僻寡言、徘徊等先兆症状。提示充分认识自杀先兆,提高护士的预见性,准确预测患者的自杀行为,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综合医院具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特征,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 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的住院患者中具有自杀 倾向的病例共 680 例,根据是否发生自杀行为分为自杀倾向组(有自杀倾向无自杀行为,527 例)和自杀 行为组(有自杀倾向亦有自杀行为,153 例)。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入院科室、自杀诱 因、自杀方式、精神疾患、躯体疾患及显著的精神症状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社会人口 学和临床特征差异,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组主要为 女性[66.6%(351例)]、已婚[77.4%(458例)]、心理科[74.4%(392例)]、抑郁症[66.2%(349例)]。自杀行为 组中,男性和女性的自杀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489,P=0.014),选择跳楼方式的男性较多,药物 及割脉方式的女性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重症医学科(OR=7.844,95%CI:2.240~27.475, P=0.001)、婚恋受挫(OR=3.646,95%CI:1.217~10.917,P=0.021),肿瘤(OR=4.620,95%CI:1.552~13.755, P=0.006),双相情感障碍(OR=3.734,95%CI:1.157~12.052,P=0.028)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入住重症医学科、双相情感障碍、肿瘤、婚恋挫折是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 且两性的自杀方式有所不同,需要临床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136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35例自杀死亡,自杀死亡率为25.7%。自杀病人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精神分裂症占61.8%,抑郁症占30.2%。自杀多由精神症状引起,65.4%为自缢。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夜间,有42.7%的病人既往有自杀史。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二)抑郁、绝望及自杀行为(综述)童慧琦徐俊冕一、抑郁与自杀行为197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中心分类及命名委员会将自杀行为分为三类:①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指从死亡是自愿,到即刻想杀自己的一系列想法;...  相似文献   

12.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其自杀行为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自杀行为时的年龄、自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Ⅰ型精神分裂症相比,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夜间,主要采取自缢和服毒的方式进行自杀,而Ⅰ型精神分裂症自杀方式更多、更分散,包括自缢、服毒、跳楼、溺水、触电等。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问题不容忽视,且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各有其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7例院外精神病人自杀死亡分析四川省达川地区民康医院(635100)王任昌有关精神病人的死因分析较多,而院外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报道较少。作者将我院1988年~1992年出院的2038例患者,自杀死亡27例(占出院精神病人总数的1.32%)作一死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 LLD)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行为将343例住院的LLD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n=161)和无自杀行为组(n=182),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LLD患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比较分析显示,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在婚姻状况(已婚73.9%vs. 83.5%,离异9.3%vs. 3.3%,丧偶16.8%vs.13.2%)、饮酒史(16.8%vs. 9.3%)、重大精神创伤史(17.4%vs. 7.1%)、自杀家族史(18.0%vs. 8.8%)及抑郁严重程度(轻度0.0%vs. 3.3%,中度7.5%vs. 15.9%,重度92.5%vs. 80.8%)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饮酒史(OR=2.164,95%CI:1.103~4.245)、重大精神创伤史(OR=2.663,95%CI:1.307~5.427)、抑郁严重程度(OR=2.798,95%CI:1.432~...  相似文献   

15.
非情感性精神病中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200例精神分裂症,40例卒中后精神病和4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人进行了抑郁临床症状学和HAMD量表评定,结果发现抑郁症状(HAMD≥17分24项版)的发生率分别为33.5%,35%和45%;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抑郁以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多见,酒中毒性精神病的抑郁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为主,而卒中后精神病的抑郁以运动迟缓和绝望为主。  相似文献   

16.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自杀行为有密切关系。本文目的是研究在精神科治疗期间自杀的精神病人中边缘性人格障碍所占比例;其次对精神病性自杀的边缘性病人的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的自杀未遂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获得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采用自制的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登记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分别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212例住院的抑郁症病人进行调查评分,然后用SPSS和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2例抑郁症病人中发生自杀观念158例(74.5%),自杀未遂67例(31.6%)。在自杀未遂组中的自杀方式以过量服药为主(47.8%),自杀地点多在室内(77.6%)。自杀未遂组的抑郁症状评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t=7.27,P<0.01)。自杀与绝望感、抑郁情绪、自卑感、自知力等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绝望感对自杀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抑郁情绪,再次是自卑感和自知力。提示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密切,频繁出现≥3次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类别抑郁症患者对自杀的态度。方法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作为调查工具,测试不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态度。结果不同抑郁症患者有不同自杀态度,有自杀念头并有过自杀行为者,对自杀行为持肯定、理解、宽容的态度,而有自杀念头但无自杀行为者对自杀行为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在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均持肯定、理解、认可、宽容的态度。无自杀念头、无自杀行为者对自杀行为持反对、否定、排斥态度,且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也持矛盾、中立或反对、否定、排斥态度。结论应用自杀态度问卷将抑郁症患者加以区分,对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在预防自杀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据国内文献报道,因各种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占自杀原因的第二位,并且越来越年轻化。为进一步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本文作者对2001年8月.2002年10月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词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0.
在对具有自杀观念与行为的180例精神病人的护理实践中,除严格遵循防自杀护理常规外,还着意对病人的T、P、Bp进行了动态观察与分析,发现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自杀实施前48小时T、P、Bp的超常变化率明显高于未实施自杀行为者,给医护人员防范此类病人实施自杀提供了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