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琼梅 《医学综述》2011,17(5):741-744
慢性胰腺炎(CP)是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性减退,伴有难治性疼痛症状的疾病。CP的病因、病程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各种术式有其特点及应用范围,且均存在相关的并发症。随着技术研究的发展,超声内镜及干细胞在CP治疗中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近年胰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应用,胰胆疾病的传统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治疗性ERCP对胰腺疾病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内镜与放射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自1968年Mucnne首先报道,后由日本大并等逐步改进推广,开展廿余年来,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胰腺、胆管等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内镜下碎石取出,体腔内修复术以及胰腺的可见性检查均成为可能,为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德龙 《海南医学》2007,18(10):143-145
早在七十年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就已经成为胆道系统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1].近年来,良性胰腺疾病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良性胰腺疾病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现在不但可以在内镜下直接或通过同接影像来提高胰腺的诊断率,而且治疗内镜在一定程度上以取代了外科手术,成为良性胰腺疾病的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本文就近几年这一方面的文献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内镜及放射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胆胰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已成为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胆胰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欧新强 《中外医疗》2010,29(30):42-42,44
目的以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理论指导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研究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将48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内镜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以2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胰腺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兆申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2):961-963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胰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已成为胰腺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也使胰腺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作者现主要就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胰腺疾病内镜诊断技术1 细胞学 :慢性胰腺炎因与胰腺癌影像学表现相近而鉴别困难 ,细胞学诊断则可为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由于十二指肠液细胞学检查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刷检与活检 ,目前已被替代。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细胞刷检具有直接从病灶获取大量典型细胞等优点 ,并且可用于不同部位的胰…  相似文献   

8.
胰腺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炎、胰腺癌和胰腺囊肿等。因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并且毗邻血管,周围结构复杂,因此,胰腺疾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胰腺疾病的诊断率,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能对胰腺疾病作出组织细胞学诊断,并且能行EUS下治疗。本文对EUS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20余年来,随着内镜及放射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胆胰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已成为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胆胰疾病中作用越来越大。据检索国内自1995年2月~2001年11月间发表关于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的文章共103篇。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内镜及放射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胆胰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由于胆胰疾病的介入治疗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已成为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以内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胆胰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1胆道疾病介入治疗的现状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集内镜与超声一体的内镜超声逐步应用于临床。不但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而且随着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扩大到胰腺、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高频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胰腺,胆道病变的细微结构,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内镜超声在胰腺和胆系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会议征文     
第1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会议 此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定于1997年10月28~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征文内容:幽门螺杆菌、胃癌、结肠疾患、消化管动力学疾患、胰腺胆管疾患、消化道激素、治疗内镜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内镜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腹腔镜诊断慢性肝炎、腹腔镜治疗的应用、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超声内镜、激光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及门脉高压、肝癌、酒精性及代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3.
2020年5月国际胰腺病学会(IAP)、美国胰腺学会(APA)、日本胰腺学会(JPS)及欧洲胰腺学会(EPC)共同发布了《2020年国际共识指南:慢性胰腺炎内镜介入治疗》.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就慢性胰腺炎内镜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等9个关键临床问题提出了26项声明.本文对该指南涵盖的临床问题及声明进行要点摘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线阵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的问世及穿刺器械设备的发展,以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为基础的介入性超声内镜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微创性治疗?目前,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就超声内镜在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部分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一直以来是消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对胰腺疾病的认识及综合治疗,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迅速发展,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中部分得益于内镜技术结合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5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US)及病理确诊的11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多因上腹痛行内镜检查发现,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前壁。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组织和内镜下黏膜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浩炜 《苏州医学》2007,30(2):77-8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ERCP)适用于十二指肠乳头、壶腹、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就近年来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同英  熊弦  郑天燕 《吉林医学》2008,29(14):1212-1213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除了诊断性内境以外,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可经内镜下介入治疗起到根治目的。如消化道息肉摘除、消化道异物和胆道结石的取除,还可经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良、恶性狭窄、食管静脉曲张等。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己经由原来的对内镜恐惧转向主动要求做,使得内镜诊治患者不断增长。而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病的患者,关注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要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因此,面临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针对内镜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实施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孟雪  郑吉敏  王玉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150-4152
孤立性化脓性胰腺脓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伴白细胞计数升高。在有结核病、沙门菌等感染时,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胰腺肿块时需警惕该病。目前孤立性化脓性胰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1例2018-03-26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发现孤立性化脓性胰腺脓肿患者,并对其临床病例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孤立性化脓性胰腺脓肿诊治过程中易误诊为胰头癌或胰腺囊肿,认为需结合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及超声内镜穿刺活检病理特征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微型超声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GQ  Jin EY  Li YM  Zhao L  Chen WX  Ji F  Xu P  G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9-124
目的 研究微型超声探头 (MUP)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频率为 7.5~ 2 0MHz的MUP结合双腔内镜 ,对有检查适应证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 ,检查后对部分有治疗适应证者分别进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将术前MUP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比较。对部分未接受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的病例采用MUP作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经MUP检查 5 37例 ,其中诊断为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者 2 5 6例 ,息肉者 5 6例 ,炎性隆起和增厚者 37例 ,外压性隆起者 5 3例 ,消化道癌肿者 5 0例 ,消化性溃疡者 17例 ,胆石症者 11例 ,慢性胰腺炎者 8例 ,贲门失弛缓症者 2例 ,正常者 4 7例。通过检查 ,有 2 2 0例分别接受了外科手术或内镜介入治疗 ,其中 2 11例术前MUP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相同 ,诊断正确率为 95 .9%。用MUP随访部分胃肠道平滑肌瘤、脂肪瘤、静脉瘤和囊肿等病例 ,发现这些病变在 1~ 2年内病灶无明显变化。接受内镜下病灶切除和穿刺等治疗的患者也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MUP在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消化道癌肿的诊断和分期以及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对制定科学、高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