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亚硒酸钠对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发病村祥云县大松坪村委会子甲登自然村和牟定县高平村委会方屯自然村为干预点,选择祥云县大松坪村委会王家自然村和牟定县高平村委会杜大屯自然村为对照点,于2005-2006年干预点村民普服亚硒酸钠,干预前后进行人群心电图检查.结果 2005年干预点干预前(17.63%)、后(18.79%)心电图异常率比较(χ2=1.142,P>0.05),2006年干预点干预前(8.73%)、后(14.11%)心电图异常率比较(χ2=2.964,P>0.05);同期比较,干预前2006年(8.73%)低于2005年(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2,P<0.05).对照点干预前(10.37%)和干预后(19.11%)心电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95,P<0.05);同期比较干预前2006年(13.18%)高于2005年(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6,P<0.05);干预后2005年(21.05%)心电图异常率高于2006年(17.06%)干预前相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5).结论 亚硒酸钠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和影响及时免疫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不及时接种原因,为进一步落实乙肝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使用组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结果汕头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三针全程接种率和三针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达到了67.41%、91.09%和66.30%,显著高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的33.88%、61.88%和32.71%,(χ2=86.86,89.21,88.05,P<0.001);由医院产科负责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的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由医院计划免疫门诊和村接生员负责接种的及时率(χ2=107.26,P<0.001)。结论落实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和落实“谁接生,谁接种”是全面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医疗机构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传播是一个公认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作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其HZ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本研究分析东莞长安区区域医联体内≥50岁医务人员带状疱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HZV)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HZV上市后高风险人群接种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04-01-06-30抽取394名东莞长安区域医联体内(7所综合医院及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岁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HZV接种意愿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4名调查对象中对接种HZV知识整体认知水平明显偏低(中位数=24.49,四分位数间距22.00~28.00);仅8.63%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种HZV,其中愿意接种的主要因素为能有效预防HZ(14名,4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害认知(χ~2=25.357,P<0.001)、疫苗认知(χ~2=4.635,P=0.031)、政策认知(χ~2=16.994,P<0.001)、年龄(χ~2=3.102,P=0.021)、职称(χ~2=6.048,P=0.005)、岗位(χ~2=8.511,P=0.004)、服务机构层级(χ~2=28.820,P<0.001)对HZV接种意愿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危害认知得分(OR=0.006,95%CI为0.001~0.017,P<0.001)、年龄(OR=21.589,95%CI为1.559~298.973,P=0.022)、职称(OR=0.280,95%CI为0.107~0.732,P=0.009)、服务机构层级(OR=7.224,95%CI为2.288~2.804,P=0.001)是接种意愿危险因素。结论医联体内≥50岁医务人员HZV接种意愿较低,知晓感染VZV的危害、50~60岁、高级职称、社卫机构服务的医务人员更愿意选择接种HZV。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桂林市灵川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灵川县县城及12个乡镇的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情况调查,并开展电话催约、村医上门发通知催约、缩短接种服务周期、疫苗知识讲座和宣传等的联合干预措施。评价干预前后疫苗及时接种率情况的变化。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BCG(86.00%vs 92.06%,χ~2=22.754,P0.001)、HepB(89.96%vs 95.32%,χ~2=24.328,P0.001)、OPV(89.15%vs 94.44%,χ~2=20.872,P0.001)、DPT(81.01%vs93.68%,χ~2=78.494,P0.001)、MR(87.68%vs 93.09%,χ~2=16.123,P0.001)、MenA(57.70%vs 89.61%,χ~2=257.271,P0.001)的及时接种率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及时接种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忘记时间(73.80%,369名),孩子生病(11.80%,59名)和有事情耽搁(11.20%,56名)。结论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不甚理想,主动开展如电话催约、村医上门发通知催约、缩短接种服务周期、疫苗知识讲座和宣传等的联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溴鼠灵毒饵现场杀灭家鼠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0.005%溴鼠灵毒饵进行现场杀灭家栖鼠类灭鼠率实验,为政府有关部门选购灭鼠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粉迹法同时测定实验区和对照区投放灭鼠药前、后的鼠密度,根据两区灭鼠前、后鼠密度变化计算该药灭鼠效果,用χ2方法比较投药前实验区和对照区鼠密度及对照区投药前、后密度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用毒饵消耗量观察其适口性。结果实验区投0.005%溴鼠灵毒饵前、后密度分别是61.15%,9.09%,对照区鼠密度分别是56.91%,51.33%,灭鼠率为83.52%。投药前实验区和对照区密度差异没有显著性(χ2=0.528 3,P>0.05),投药前、后对照区鼠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576 2,P>0.05),投药前、后实验区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P<0.05)。消耗毒饵高峰第3天,出现死鼠高峰在第6天,实验期间没有发生人畜中毒事件。结论0.005%溴鼠灵毒饵对家栖鼠类灭鼠率达到高效的水平,对人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疫情报告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探讨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方法 比较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前、后,传染病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质量情况.结果 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后,传染病漏报率、迟报率、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分别为0.6%、2.0%、99.3%和99.3%,漏报率比信息化前降低了15.9%(χ~2=436.997,P<0.001),迟报率比信息化前降低了9.3%(χ~2=185.984,P<0.001),报告卡完整率比信息化前升高了26.0%(χ~2=599.704,P<0.001),准确率比信息化前升高了46.7%(χ~2=1266.333,P<0.001).结论 医院传染病报告实行信息化,能有效控制医院传染病迟报、漏报,提高报告卡填写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微生态制剂乳杆菌活菌联合甲硝唑在控制细菌性阴道病(BV)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单纯性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完成治疗及2次随访者共266例,观察组(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136例,对照组(单一使用甲硝唑凝胶治疗)130例.以治愈率、自愈率、复发率指标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BV有效率为84.56%,对照组为75.38%,观察组的远期治愈效果比对照组增加了1.788倍(OR=1.788),但是两组的近期治愈率相似(χ2 =3.506,P>0.05),且近期治疗效果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 =4.555,P>0.05);②未治愈患者中,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自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57% vs 0,χ2 =10.310,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 vs 26.92%,χ2 =11.000,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乳杆菌活菌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学生龋齿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调查大武口区中小学校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共30 295人,参照WHO推荐的口腔流行病相关调查方法。结果农村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P<0.05);2015年高于2014年(χ~2=97.47,P<0.05)和2016年(χ~2=16.15,P<0.01),2016年高于2014年(χ~2=33.28,P<0.05);三年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5),一年级龋患率高于四年级(χ~2=124.14,P<0.005)和七年级(χ~2=2 930.50,P<0.005),四年级高于七年级(χ~2=1 946.98,P<0.05);男女生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结论近年来大武口区中小学生龋患率较高,应引起教育部门以及卫生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以及流行特征。方法 2010—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南京市成年居民4918人。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个人健康情况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指标。MS患者的筛查采用2009年国际联合暂定声明(JIS)诊断标准。结果 4918名调查对象中有1627人患MS,粗患病率为33.1%,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6.3%,男性MS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9.0%,女性为24.8%,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5)。不同年龄段(χ~2=132.557,P<0.001)、职业(χ~2=87.572,P<0.001)、文化程度(χ~2=26.077,P<0.001)的调查对象MS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高血压(χ~2=26.582,P<0.001)、糖尿病(χ~2=16.013,P<0.001)家族史的调查对象MS患病率更高。结论 2010—2013年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使用敌鼠钠盐地区杀灭黄胸鼠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长期使用敌鼠钠盐的地区敌鼠钠盐对黄胸鼠的毒杀效果。方法现场使用不同浓度毒饵进行7d饱和投药。结果0.10%和0.16%稻谷毒饵的盗食率分别为35.99%和26.21%,灭效分别为79.44%和92.70%。0.10%小麦毒饵的盗食率和灭效分别为38.36%和85.92%。2种稻谷毒饵的盗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2.97,P<0.01),灭效差异无显著性(χ2=0.32,P>0.05)。相同浓度的敌鼠钠盐稻谷和小麦毒饵之间盗食率和灭效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64,P>0.05;χ2=0.03,P>0.05)。结论该地使用敌鼠钠盐防制黄胸鼠仍有良好效果,不宜盲目提高药物的使用浓度,但灭鼠药物的轮换使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职业性汞接触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汞对人体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于2009年9月对60名汞作业工人和60名对照人员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接触组在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跨度、视觉保留及数字译码、手提转捷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变化。结论汞接触可导致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用于汞作业的早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接种麻疹疫苗疑似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为诊断异常反应,避免类似反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例患者的既往史、疫苗及注射器使用情况、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此例反应为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紫癜性肾炎。[结论]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禁忌症,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上海市南汇区各级免疫预防机构收集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合计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52 572剂次,发生不良反应137例,发生率为0.26%。其中2005年9~12月百白破三联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0%,2006年为0.27%,2007年1~6月为0.21%(P<0.05);接种第1剂次为0.11%,第2剂次为0.28%,第3剂次为0.24%,第4剂次为0.47%(P<0.01);接种全细胞疫苗(DTwP)为0.33%,接种无细胞疫苗(DTaP)为0.18%(P<0.01)。[结论]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程蔚 《职业与健康》2006,22(9):655-656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VCM接触组218人,按VCM接触情况将工人分为高累积剂量组98人〔>1 000 mg/(人.月)〕和低累积剂量组〔<1 000 mg/(人.月)〕120人,另设不接触VCM工人(74名)为对照组。检测工人肝功能和肝B超。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异常者33人,发生率为15.14%,对照组肝功能异常者5人,发生率为6.76%;高累积剂量组的肝功能有异常发生率(18.37%)显著高于对照组(6.76%),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1,P<0.05)。结论提示VCM对接触工人肝脏损伤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俞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25-926
[目的]了解肝炎门诊病人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医护人员给予病人正确的健康教育,避免病人从其他途径获得一些错误的认识,对乙肝预防有积极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300名门诊病人进行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知识获得途径等调查。[结果]300人中有半数以上掌握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62.3%的病人错误地认为经口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经;半数以上的病人不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及需要加强接种的时间。病人获得乙肝知识来源于多种途经,其中电视广播占50.3%,报刊杂志占35.3%,医务人员14.3%等。[结论]肝炎门诊病人对乙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不足及偏差,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病人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3z005年8~10月,在光山县15个乡(镇)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004年出生的1000名本地户口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新生儿1000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为59.40%、58.10%、68.10%。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医院出生的高于家中出生者,父母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化程度低者,家长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者高于知晓率低者。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原因占55.85%是不知道要接种;家长获得乙肝疫苗接种信息86.70%来源于接生医生。[结论]光山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徐莉  张化江  何丽萍  王建光  张金波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F0002-F0002,968
[目的]了解威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威海市共报告麻疹疑似384例,确诊病例287例。其中,2005年发病率为1.97/10万,2006年发病率为9.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达118.61/10万,乳山市仅为0.17/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病例129例,女性158例;以3、4月发病最多,占71.43%;以16-26岁流动人口为主,占60.78%。在确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32.16%,无免疫史者占24.03%,免疫史不详者占43.82%。[结论]外来人口免疫空白是影响威海市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麻疹免疫,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丁德超  孙宝影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80-1381
目的了解枣庄市新装修家庭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测定15户居室装修后空气中甲醛浓度,同时设立对照房间。结果在15户居室装修后1、3、6、9、12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的0.10 mg/m3,并明显高于对照房浓度(F=1 771.84,P<0.001);装修后不同时间测定的甲醛浓度有显著性不同(F=818.47,P<0.001);居室装修后12个月客厅与卧室内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卧室内浓度显著高于客厅浓度;不同楼层甲醛浓度随楼层的增高有下降的趋势(F=19.102,P<0.001)。结论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严重,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降低,开窗通风是最有效、最直接降低甲醛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餐饮业食(饮)具消毒卫生状况。[方法]对2004-2005年餐饮单位食(饮)具卫生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共抽检样品70105份,合格的62615份,合格率为89.32%。2年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消毒类型单位食(饮)具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消毒方法消毒的食(饮)具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类食(饮)具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点加强小型餐饮单位食(饮)具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硝基甲苯(TNT)染毒致大鼠肝损伤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天门冬酸氨基移换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50、100和200mg/kg体重剂量的TNT对大鼠每天一次经口染毒,分别于染毒2、4、6和8周后处死,测定血和肝组织TNT代谢产物2,6-二硝基-4-氨基甲苯(DNAT)水平、血靛青绿(ICG)10min滞留率(ICG_(R10))和血清LDH、ALT、AST、ALP的变化情况。[结果]TNT染毒大鼠血和肝组织DNAT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TNT染毒剂量与大鼠血清或肝组织DNAT呈显著性相关(P<0.01),血清与肝组织DNAT呈显著性相关(P<0.01);各TNT染毒组大鼠血清ICG_(R10)明显高于对照组。TNT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LDH、ALT、AST和ALP活力有所降低,其他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变化;血清或肝组织DNAT与血清LDH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0.01),与ALT、AST和ALP均负相关,但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LDH、ALT、AST和ALP指标对TNT染毒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反应并不敏感,似与TNT代谢产物DNAT对血清4种酶活力可能具有的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