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东莞市凤岗镇部分外来流动人群乙型肝炎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展东  古静花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29-529,510
目的 了解外来流动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外来流动人群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在2004年1-12月2290名(前来凤岗医院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体检,并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在凤岗学习生活居住18个月以下的外来流动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项乙型肝炎标志物。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5项标志物(HBVM)的分析比较。结果 HBsAg总阳性率12.93%,男、女分别为10.00%、16.53%,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HBs总阳性率为49.61%,其中男性为51.72%,女性为46.93%,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M全阴率为31.44%,男性为31.41%,女性31.4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凤岗镇外来流动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进行乙型肝炎宣传教育,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浮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健康人群乙型肝炎防控对策和措施。方法采集43890人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项标志物(HBVM),并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6.9l%,其中男性为17.80%,女性为16.2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总阳性率为6.46%,其中男性为6.60%,女性为6.34%,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43.03%,其中男性为35.73%,女性为48-88%,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M全阴率为20.58%,其中男性为26.76%,女性为15.63%,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群中HBV感染率高,易感者多,免疫水平较低,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扩大免疫屏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专职业学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对职业学校中专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8年与2009年两年的入学新生共2937例中专学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其中2008年1716例,2009年1221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中1716例中健康者1524例(88.81%),其中5项全阴印8例,单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865例。感染率11.19%,在感染者中大三阳121例,小三阳46例(63.02%和23.96),占总人数7.05%。2009年1221例,健康者1106例(90.58%)。5项全阴性者549例,单项抗HBS阳性者(含主动和被动免疫)653例。感染者115例感染率9.42%,感染者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61.74%,占总数5.81%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29例阳性率25.22%,占总数2.3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对中专职业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复种和HBV携带者管理的可靠依据。乙肝两对半对HBV感染,复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凋查粤西地区幼龄儿童和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粤西地区25所幼儿园2560名儿童和5所高中1050名高中生进行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2%,高中生感染率为3.4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8.5%(注射过疫苗的占100%),高中生抗-HBs阳性率为60.3%(其中在5年内注射过疫苗的为25.6%),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粤西地区幼龄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低于高中生,而抗-HBs阳性率高于高中生。乙肝防治受到民众的广泛重视,疫苗注射在防治乙肝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方法 对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的 12 91名在校大学生按 0、1、6月方案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基因重组疫苗用量为 10ug/次 ,1年后测抗 -HBs。 结果 抗 -HBs阳性的人数为 3 0 8名 ,阳性率为 2 3 .86% ,其中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3 3 1名 ,抗 -HBs阳性率为 90 .0 3 % (2 98/ 3 3 1) ,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960名 ,抗 -HBs阳性率为 1.0 4% (10 / 960 )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大学生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能产生高的抗 -HBs阳性率 ,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 -HBs阳性率则低 ,需加强有关宣传教育 ,引导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周素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98-1000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我校2007级人校新生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9.40%,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接种乙肝者,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HBcAb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管理,开展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控制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春市双阳区中小学在校生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9年双阳区中小学在校生进行肝功和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结果抽检的5454名在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162人,总阳性率为2.97%。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与城镇学生无明显差异。大三阳总阳性率为0.88%(48/5454),占HBsAg阳性率的29.6%,小三阳总阳性率为1.49%(80/5454),占HBsAg阳性总数的49.4%。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学生HBsAg阳性率为2.28%(101/4437),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为6.60%(61/t017),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38.48,P〈0.01)。结论在校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控制乙肝蔓延传播,应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技校学生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免疫水平。方法:对2006年到我站进行健康体检的技校学生进行静脉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结果:共调查体检人员1049名,其中HB8他阳性73人,阳性率6.96%,HBsAb阳性171人,阳性率16.30%,肝功能(ALT)异常5例,最高为120单位;男、女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85%和7.72%,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18,p〉0.05),HBsAb阳性率分别为20.37%和13.5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6.24,p〈0.05);1049名受检者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6.68%,已接种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4%和8.1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9.91,p〈0.01),HBsAb阳性率分别为P4.29%和0.69%,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465.8,p〈0.01);已接种乙肝疫苗者中单纯HBsAb阳性占的比例大,为52.00%。结论:被调查学生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低,而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提示应加大预防接种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张惠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2-1573
目的了解河源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为实施对健康人群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55名前来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3.04%,抗-HBs总阳性率为46.8l%,HBV全阴率为36.45%。结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应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科学评价盈江县0~5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HepB)免疫效果,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儿童的乙肝免疫抗体(抗-HB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HepB年均接种率99.21%;在完成HepB全程免疫儿童采集末稍血400份,查出抗-HBs245份,阳性率61.2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5,P〈0.001);HepB纳入基础免疫后乙肝发病率下降了74.18%。结论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但抗一HBs阳性率不理想,需继续探讨影响儿童乙肝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2.
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智超  刘伟芳  张文增  唐莹 《北京医学》2013,35(12):999-1002
目的评价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母亲为HBsAg阴性的婴儿(普通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血清学资料。结果224例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中,HBsAg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2%;HBsAb阳性者204例。219例HBsAg阴性婴儿和165例普通婴儿的HBsAb阳性率分别为93.2%和99.4%。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者、母亲单阳性者(HBsAg阳性)及母亲HBsAg阳性、HBeAg不详者,3组的免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sAg阳性婴儿免疫效果比普通婴儿差(P〈0.01)。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接种10μg剂量进口疫苗和10μg剂量“搭配接种方案”的免疫效果均优于5μg国产疫苗(P〈0.05)。母亲HBsAg阳性是阻碍婴儿HBsAb产生的影响因素(OR=0.086,P=0.035)。结论顺义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免疫效果较理想,但较普通婴儿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3.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前C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M1(1898位变异株)、M2(1898/1901位变异株)对165例慢性乙肝患者前C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其中12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突变株检出率为8.3%。153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总阳性率为16.3%,突变株总检出率为84%。结论 前C基因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本,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母婴垂直传播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855例孕妇采集肘静脉血,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脐带留取脐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对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855例孕妇HBsAg阳性者120例(占14.04%),120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32.50%(39/120);孕妇血清中HBsAg滴度的高低与胎儿宫内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妇血清中单纯HBs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6.67%(1/6),HBsAg 阳性合并抗-HBc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2.32%(9/73),而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70.73%(29/41),与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sAg的滴度与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无关,但HBeAg阳性率越高,其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温州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免疫水平,为实施对健康人群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和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5年间来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HBeAg,对HBsAg阳性者用金标快速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结果 共检测了89639例,HBsAg阳性者4902人。总阳性率5.47%。HBeAg阳性率1.58%(1397/89639)。其中,学生体检数38501例,HBsAg阳性者2236人,阳性率5.81%;一般从业人员7428人,HBsAg阳性者689。阳性率9.28%;服务行业从业人员43710例。HBsAg阳性者1977人,阳性率4.52%。结论 不同人群的乙肝感染率有很大区别,学生和餐饮服务行业人员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通人群中乙肝感染率还是较高,3年没有很大改变,说明温州市的乙肝疫苗接种有很大的效果,但还应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南宁市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方法将51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按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分为“大三阳”组,共191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为“小三阳”组,共320例,并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92例,感染率48.17%;“小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12例,感染率3.75%;两组比较x^2=145.5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大三阳”是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HBV阳性孕妇的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发生HB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大规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来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的6-18岁中小学生1829名,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测大规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对HBsAg、抗-HBs和抗-HBc全阴性者,接种疫苗1年后,抗-HBs阳性率为70.55%,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56%和1.96%;该人群接种前HBVM阳性率为63.31%,接种后为85.51%,抗-HBs阳性率显著增高,且以6-12岁低年龄组人群更明显,而HBsAg和抗-HBc阳性率在接种后1年无明显变化。结论 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乙型肝炎高保护性、低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现状以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5月间河北省秦皇岛市北京军区北戴河二八一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1例(血透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93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并问卷调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血透组和对照组五项指标的阳性率除HBeAg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感染率(HBsAb单独阳性除外)血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6%和1.81%,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有174人(29.0%),其中101人(58.0%)HBsAb阳性,其余阴性。对照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有287人(30.6%),其中206人(71.8%)HBsAb阳性。未接种的原因主要是认为注意卫生就没必要接种或怀疑免疫效果。结论应加强医源性感染的控制以及积极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实施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16年的广东省江门市区.分析免疫复盖人群HBsAg阳性原因.为提高乙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市区四所中小学校进行乙肝感染史调查,通过问卷洲查并查阅历年体检(乙肝血清监测)记录,获得HBsAg阳性名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四所学校中共测查5625人,查出HBsAg阳性63例,阳性率为1.120%(63/5626)。63例中无乙肝免疫史19例.占30.15%;免疫史不详7例,占11.11%;未及时免疫18例,占28.57%;非全程免疫5例,占7.93%。母亲HBsAg阳性14例,占22.22%。结论:开展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地区.免疫复盖人群HBsAg阳性主要为漏注疫苗和出生后不及时免疫。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必须从提高计免工作质量入手,降低漏注率和不及时免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