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为其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临床首次诊断并经病理科证实的UC患者180例、CD患者106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病变累及肠道的部位,并选用病理组织学标准对病变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急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改变进行评价,比较两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和CD病例比较,UC病例出现黏膜结构紊乱的比例较高(P<0.05),出现局灶间断性炎症的比例较低(P<0.05),隐窝炎、隐窝脓肿及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率较高(P<0.05),表面上皮变扁或糜烂、黏液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肉芽肿样小结、假幽门腺化生及裂隙状溃疡改变仅出现在CD病例.180例UC病例中90%(162例)病例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106例CD病例中28%(30例)病变部位局限于回盲部,56%(59例)病变累及到2个及以上不同部位.结论 肠镜活检病理诊断UC及CD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若病变局限于回盲部或胃肠道多部位累及,黏膜出现肉芽肿样小结、局灶间断性炎细胞浸润、假幽门腺化生等改变则倾向于CD诊断;若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出现弥漫一致性炎或明显的黏膜结构改变、黏膜上皮改变则倾向于UC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6例患者BALF 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CLH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CLH病例32例,分为三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第1组:单部位病例,具有"特征性的"肉眼及临床特点;第二组:单部位病例,但无以上特点;第3组:多部位病例。结果 1.第一组病例除具有"特征性的"肉眼及临床特点外,亦具有特征性的镜下特点。第三组病例病史较为复杂。2.三组病例镜下形态及免疫形态的共同点:表皮及皮肤附属器无破坏;病变细胞种类杂,除T、B细胞外混杂组织细胞、浆细胞、CD30阳性的活化大细胞;Ki-67大部分病例可达到20-40%。3第一、二组病例以T-CLH居多,第三组病例全部为B-CLH病例。  相似文献   

4.
毛细胞白血病的电子显微镜诊断与鉴别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毛细胞白血病(HCL)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总结电子显微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离8例HCL患者骨髓有核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胞超微结构。结果:HCL细胞大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14μm,核圆,异染色质块状边集;细胞质中高尔基氏体和粗面内质网中度发达,核糖体丰富,糖原较少,5例HCL中有髓样结构。所有病例表面都存在绒毛或突起,其中6例短粗,属分枝型,2例为细长微绒毛,属细长型。8例中只有2例细胞质有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RLC)。结论:细胞整体轮廓和表面微绒毛是HCL超微结构诊断的重要特征,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在HCL细胞中特异性不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用以鉴别诊断恶性肿瘤脑转移和神经系统原发疾病.方法检查对象为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或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患者.按常规抽取脑脊液,用脑脊液细胞收集器(自然沉淀法)收集细胞,制片干后行Writer染色,镜检,如片中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为阳性;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病例,采用B超、CT、内镜及病理检查等方法找出原发病灶予以核实.结果本文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病例5例,细胞学诊断为腺癌,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岁~62岁,经内镜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为胃癌,病理类型为腺癌.另1例经查为肺癌.结论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胃癌脑转移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早期和晚期的细胞结构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模型,比较NGF作用6 h和96 h的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变化,鉴定出其中差异表达的结构蛋白质.结果 NGF作用96 h的细胞蛋白质组,与对照组及作用6 h的细胞蛋白质组比较,有5种结构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晚期,微管、徽丝及中间丝蛋白等构成蛋白表达增高;而分化早期的PC12细胞,没有差异表达的结构蛋白被鉴定.验证了细胞形态变化和相应的蛋白质表达有对应关系,蛋白质组学方法 可以用于探索细胞分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者前曾报道,在几例伴有腹泻的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小肠大肠粘膜活检中见有嗜酸性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本文描述10例隐窝周围嗜酸细胞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征,提供了炎症浸润致腹泻的证据。病例和方法:常规对腹泻患者检查中,10例内镜示正常粘膜像,而上、下消化道活检标本光镜下特征为:a)上皮结构保存,无溃疡、糜烂或隐窝脓肿;b)隐窝附近粘膜深部有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浸润,电镜下见肥大细胞浸润;c)在较严重病例,邻近的粘膜肌层平滑肌细胞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并无上皮下胶原层增厚和固有层的表层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后平均随访36  相似文献   

8.
王琪  张建勇 《国际呼吸杂志》2016,(16):1262-126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结构细胞,在应激状态下的上皮细胞通过分泌炎性介质与自身细胞或其他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相互作用,积极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阐明维持气道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可能在未来哮喘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开窍醒脑中药组方的脑脉Ⅱ号对缺血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正常组、急性脑缺血模型组和脑脉Ⅱ号加脑缺血组.比较各组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均出现膜性结构严重破损,胞质和线粒体肿胀;毛细血管管腔变窄,管壁粗糙.脑脉Ⅱ号加脑缺血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形态结构趋于正常.结论脑脉Ⅱ号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中肝前体细胞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重型肝炎中肝前体细胞的某些标志物进行检测以明确其存在并探讨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肝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及特点.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59例重型肝炎病例肝组织标本表达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细胞角蛋白19(CK19)、细胞角蛋白18(CK18)、甲胎蛋白(AFP)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58例急慢性普通肝炎病例进行检测作为对照. 结果在重型肝炎中存在肝前体细胞,大部分以管状细胞即非典型胆管增殖(ADP)的形式存在,多位于门静脉汇管区、纤维间隔、汇管区或假小叶周边肝实质及炎症灶的周围,可表达c-kit、GST-π、CK19及CK18,而CD34和AFP为阴性;一部分以小肝细胞样细胞的形式存在,可表达c-kit、GST-π及CK18,而CK19、CD34及AFP为阴性.重型肝炎ADP范围明显大于普通肝炎(χ2=63.63,P<0.05),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病例ADP范围明显大于急性重型肝炎病例. 结论在病毒性肝炎的再生过程中,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也不同.普通型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主要是以肝细胞的增殖为主,在慢性肝炎中重度有肝前体细胞的参与,而在重型肝炎中,肝细胞的增殖受到损害或抑制,肝脏主要是通过肝干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行再生.但肝干细胞不是直接分化成成熟的功能细胞,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过渡细胞.在人重型肝炎中主要是管状细胞,也有一部分是小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细胞外基质(ECM)除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外.还具有更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只有通过相互作用才能使细胞维持正常形态,进行正常代谢、增殖、分化、迁移和信息传递,才能使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组织、器官发挥特定功能.基质对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有赖于细胞表面结合基质成分的特异性受体。Integrin就是一类目前研究最多的基质受体.近年来,有关Integrin在维持正常肾小球结构、功能以及在肾损伤中的作用颇引人注目.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用DNA区分染色法分析100例急性白血病初治前骨髓涂片的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8例,Go期细胞比例为2.5±3.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01).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例,Go期细胞比例为82.6%±20.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共82例,平均Go期细胞为41.4±35.2%. ANLL组及其中AML,AMoL各组内以原始细胞为主的病例.Go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以幼稚细胞为主的病例.(P<0.001,P<0.01,P<0.05),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老年糖尿病尸体解剖病例8例,并设立对照组,将所有病例的两侧股动脉进行连续取材,常规病理检查,其中部分节段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bax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钙化范围更大;其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相对较少,巨噬细胞相对较多;bax在巨噬细胞的表达较多,在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减少.结论提示糖尿病可能促进了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肠间质瘤发生于小肠肌层问质,是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间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极低,既往大多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现报道2例胶囊内镜参与诊断过程的小肠问质瘤病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zrin蛋白的功能、结构域,探讨胶质瘤细胞U251和U87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 Transwell检测U251和U87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RT-PCR钓取U251和U87细胞Ezrin基因,TA克隆后测序.应用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nucleotide blast及blastx)分析Ezrin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Ezin的相似性及氨基酸变异,EBI> Tools> Protein,SWISS-MODEL,SWISS-PDB Viewer分析Ezrin蛋白功能、结构域并建模观察其空间结构及变异氨基酸的位置.结果 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穿过膜底面的U87细胞为(35.5±6.89)个,明显高于U251细胞[(13.3±3.01)个](P<0.001).RT-PCR扩增产物为l 700 bp,与Ezrin基因的大小相符,TA克隆后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选取阻性质粒测序.分析显示,U251和U87细胞Ezrin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陆序列的相似性为99%,U251细胞Ezrin基因序列中有一个位点突变,U87细胞有5个位点;U251细胞Ezrin蛋白第407位氨基酸变异,U87细胞Ezrin蛋白第66、258、265和577位变异.EBI>Tools> Protein在线分析Ezrin蛋白功能,与U251细胞Ezrin匹配的蛋白有362个,与U87细胞Ezrin匹配的蛋白却有1 503个;Ezrin的结构分析显示,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中U87细胞Ezrin的数量多于U251细胞,而蛋白质结构等级分类显示的结构域的结构分级和分层分级相同;U87细胞Ezrin的结构域有45个,而U251细胞的Ezrin只有5个.SWISS-MODEL分析,U87细胞Ezrin的3D空间结构有8处与U251细胞的不同,QMEAN4评分UJ87细胞Ezrin低于U251细胞.SWISS-PDB Viewer显示U87细胞Ezrin第258、265位氨基酸相对位于空间结构的内侧.结论 胶质瘤细胞U87的迁移浸润能力强于U251.U87细胞和U251细胞Ezrin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相似性达99%,U87细胞Ezrin氨基酸变异多于U251细胞,导致其功能、结构域及空间结构不同.Ezrin蛋白影响U87、U251细胞的迁移和浸润.  相似文献   

16.
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三硝基甲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结合的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冰冻切片观察其结构.将人羊膜上皮细胞种入支架培养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NT-3及BDNF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支架中细胞去除完全,其主要结构为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保持完好.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里有增殖活性,并呈现NT-3、BDNF免疫反应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结论 成功的制作了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土贝母制剂联合热疗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及亚细胞结构改变.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及凋亡率,电子显微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 单纯热疗组、土贝母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且Hep-2细胞周期进程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电子显微镜显示染色质趋边凝集,线粒体肿胀,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土贝母制剂联合热疗可提高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抑制Hep-2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诱导Hep-2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早在1810年Bayh即报道过有关肺癌合并肺结核的病例,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陆续报道[1].最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l例有完整资料的小细胞肺癌合并肺和支气管结核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溶酶体是一种膜性细胞器,存在于所有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研究表明溶酶体代谢途径与细胞凋亡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溶酶体结构、溶酶体膜通透化与细胞凋亡、溶酶体参与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以及本项目组研究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溶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BSC8例,用CK4,CK18,CK19,EMA,CEA,SMA,S100,LN,ColⅣ,NSE,PCNA,p53等12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常规ABC法.结果 BSC的两种细胞成分,基底样细胞(BC)和鳞状细胞(SC)对上述抗体反应截然不同.BC绝大部分病例(7例)专一地对CK19抗体呈阳性反应,而对其他4种上皮性抗体呈阴性;BC有4例对α-SMA及S-100肌性抗体呈阳性;BC巢内玻璃样物对LN及ColⅣ呈阳性反应;BC有较高的PCNA指数,平均54%.相反,SC全部病例均对CK4,CEA,EMA等上皮性抗体呈阳性,而对CK19,SMA,S-100阴性.PCNA指数也较低,平均25%.结论食管BSC为多向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BC代表向基底细胞和肌上皮方向分化,其增殖活性强,而SC代表向典型的鳞状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