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以来,应用自制的专用器械行改良的结肠直肠Z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32例,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改良Duhamel术式完全去除了直肠与结肠间隔,彻底消除了闸门及盲袋,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不需扩肛。132例无手术死亡,最长随诊22年,全部患儿排便正常,无肛门失禁及污粪。肛门外形正常。体会:(1)严格掌握切除肠管范围,防止无神经节细胞或变性神经节细胞存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2)充分游离拖出肠管并保证拖出后无张力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3)采取多种有效预防措施,减少腹腔污染及术后感染是减少并发症的可靠保证;(4)一个理想的压扎钳是保证Z形吻合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Ⅰ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不开腹经肛门斜彤切断直肠(前高后低),拖出式处理直肠、结肠系膜和达正常神经节细胞的结肠并予切除病变肠管,行结直肠Ⅰ期“斜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及普通型巨结肠共40例。结果40例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无需扩肛,随诊6-24个月,每日排便2、3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骶前感染和污粪。半年后可排成形便,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肛门Ⅰ期斜形切断直肠拖出式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是一种微创的手术路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报告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症18例X线所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平片(17例)显示:中上腹小肠胀气伴液面15例,直肠少气或无气16例,无1例结肠胀气,钡灌肠(18例)显示:结肠细小5例,结肠宽径正常13例,但肠管形态多不正常(包括僵直9例,锯齿状改变7例,结肠短缩12例,直肠壶腹消失14例),排钡延迟11例,钡灌肠检查对鉴别小肠闭锁,胎粪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它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由于结肠远端及直肠神经节细胞阙如,引起肠管持续性痉挛,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粪便淤积在近端的结肠内,使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肥厚、肠壁水肿,失去正常排便功能。该病可影响生长发育,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2007年8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22例,此术式对患儿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且体表无瘢痕。  相似文献   

5.
兰凤林 《柳州医学》2004,17(1):43-44
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段肠管痉挛性狭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根治手术是对于情况良好、诊断肯定的新生儿巨结肠采用一期根治术,免除两期手术等待期间的艰难护理。我院于2003年5月收治1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后行直肠粘膜剥除,结肠鞘内拖出术(soave手术),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多发病[1],是以便秘为特点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先天性巨结肠一旦确诊,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择期手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式、方法很多,自1998年墨西哥De la Torre-Mondragon等[2]报道经肛门Soave直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5月~2012年8月共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和直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病变肠段痉挛狭窄,近段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性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该术式手术时间长,病人创伤大,术中护理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我院自2003年以来,实施了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3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董毅  刘副全  李斌  许广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0-1461
目的分析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例STC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排便情况以确定该术式的疗效。结果17例排便基本正常,自然排便1~3次/d,不需要服用泻药;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好转,间断服用泻药,排便≥2次/d。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 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严志瑜  崔巍  汪闻夕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32-1133
目的探讨成人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治特点。方法对9例成人巨结肠类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行结肠全切、末端回肠直肠吻合5例(均分二期手术),结肠次全切除+末端回肠造口4例,术后发生直肠残端漏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未发现便秘复发。结论对合并长期便秘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应考虑成人巨结肠类缘病可能,手术治疗中切除范围应个体化,术中应快速病理切片判断远端肠壁神经节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回顾43例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14d至12个月。方法为在肛门齿状线处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达盆底腹膜返折处。切除直肠肌鞘后壁约1.0-1.5cm一条。游离乙状结肠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吻合。结果:43例经肛门直肠结肠拖出切除病变肠段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1-2d进食,5-7d出院,无术后尿潴留,无伤口感染及肛门回缩。全部患儿获随访3-9个月。排便功能正常,无肛门狭窄发生。2例偶有污粪,为术后早期病例。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护理负担轻,并发症少。此术式是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性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4~1996年我们采用国产CF—1型及美国外科医疗器械公司GLA-60型胃肠侧侧吻合器,对1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施行了改良巨结肠根治术,其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9例,其中女8例,男11例,年龄最大30岁,最小2岁。病史2~30年,其临床表现均有腹胀、便秘反复发作史,术前全部经钡灌肠确认为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切除肠管的痉挛段无神经节细胞。2手术方式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0~15d及术前周口服肠道抑菌剂作常规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前准备,患者仰卧位,在全麻下施行改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左下腹套正中切…  相似文献   

13.
龙跃腾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1):1149-1150,F0003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tmg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病因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远端肠端呈痉挛性狭窄状态,近端结肠则继发性扩张与肥厚,临床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治疗比较困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后遗症多。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3例均为全结肠扩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全部采用Sauer手术根治,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闫秀兰  赵芳  唐琳 《华夏医学》2009,22(5):969-970
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段肠管痉挛性狭窄,表现为出生后无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腹胀、便秘、呕吐等,若不经任何治疗,病死率可达93%。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8年5月对5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一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无1例死亡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 )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STC全保留组手术患者行全结肠切除,保留全部直肠,回肠直肠吻合,观察术后3、6、24个月临床效果及排便功能变化,同期18例STC残留组患者行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手术患者作对比。结果术后便秘无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痛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24个月患者每天大便次数、Wexner失禁评分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残留组低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全结肠切除治疗联合保留全直肠治疗STC安全、有效,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于经典全结肠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对我科收治的3例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结果:3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1例死亡,术后大便每天约10~20次,以后大便次数逐步减少,6个月至1年每天后大便约1~3次,大便成形,排便功能正常。结论: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与传统Martin术相似,由于目前临床病例数不多,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远段结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症状 ,且随着年龄增大而渐进性加重 ,需行手术根治并要求高质量的术前肠道准备。传统的灌肠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缺乏对本病的特异性处理 ,效果欠佳。我科根据患儿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经验 ,对灌肠方案进行了改良 ,术后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年龄 3~ 1 2岁 ,平均 ( 4 .5± 1 .7)岁。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均支持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术前均采用改良灌肠方…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结肠灌洗赵红斌(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结肠灌洗;术前先天性巨结肠症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道发育畸形,是小儿消化道畸形中一种常见疾病,病变部位肠道呈痉挛性狭窄,其近端肠管扩张肥厚。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合适的围术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7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新生儿结肠及末端回肠穿孔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病理检查情况.结果:本组共32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达18.7%.26例治愈出院.术后结肠活检病理报告27例,其中14例明确为先天性巨结肠,9例找到神经节细胞,排除先天性巨结肠,其余4例不能确诊.结论:新生儿结肠穿孔及末端回肠穿孔应怀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病史及体检有助诊断;术中诊断难以确定,建议行肠造瘘、远端直肠活检,待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肠粘膜吸引活检技术诊断可疑先天性巨结肠26例。除2例取材不满意外,5例找到粘膜下神经节细胞,排除先天性巨结肠;19例未找到粘膜下神经节细胞,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其中12例经根治术后病理切片进一步证实。认为采用本法诊断巨结肠,具有准确安全,方法简便等优点。作者对本法的操作要点及粘膜下神经节细胞辨别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