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脉痹”“瓜藤缠”之范畴,临床多见于下肢,以行走不便,病变处红肿疼痛,沿静脉走行有条索状斑块的硬结为主证。笔者自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以三妙散加味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脉痹”、“肿胀”、“瘀血流注”等范畴,多发于下肢,偶见于上肢及胸腹壁静脉,临床上可因病位不同而分为浅部血栓性静脉炎及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近年来,笔者自拟通脉汤Ⅰ号、Ⅱ号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自拟通脉汤Ⅰ号:金银花30g,玄参30g,蒲公英20g,地丁20g,连翘20g,当归15g,赤芍15g,土茯苓30g,黄柏10g,苍术10g,川牛膝15g,土元10g,水蛭9g,穿山甲10g,防己15g,水煎服。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静脉炎有深浅之分,发生于浅静脉的名浅静脉炎;发生于深静脉的名深静脉炎。前者属祖国医学“脉痹”、“恶脉”;后者属“腿肿”范畴。临床实践体会,从证测因,其主要病因为湿热络瘀互阻,筋脉瘀滞不畅所致。二者治疗同中有异,常以消热解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静脉炎在临床.上以肢体肿胀、疼痛,沿静脉走行方向压痛,可及条索状肿物,局部温度升高为特征,属于中医“痹证”、“水肿”等范畴。“痹者,闭也。”故本病以血行不畅,脉络痹阻为病理基础。据此,笔者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化瘀法为主,配合其它治法,自拟溶栓消肿汤加减治疗多例血栓性静脉炎,收效明显。 溶栓消肿汤由川牛膝 30g,赤芍 24g,丹参 30g,水蛭15g,蜈蚣3条,土元20g,金银花30g,壁虎15g,全虫10g,土茯苓30g等组成。方中取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水蛭、地龙、壁虎、蜈蚣、全…  相似文献   

5.
奚九一教授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奚九一教授,从医五十余年,为上海市名老中医之一。奚老临床经验丰富,勤于钻研,继古拓新。笔者随师待诊,获益非浅。现将奚老运用中医中药诊治血栓性深静脉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血栓性深静脉炎属中医“脉痹”、“股肿”、“水肿”等范畴,其是静脉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静脉疾病。临床症见肢体肿痛、行走时加剧、肿胀、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等四大局部症状。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由于术后、产后、外伤等久卧而伤气,气伤而血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  相似文献   

6.
脉通合剂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药。方法 采用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方法,用脉通合剂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20例,经4周治疗后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98.33%,其中愈显率75%。结论 脉通合剂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显。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主要累及下肢静脉 ,其它部位也有发生。多因术后、产后、外伤或长期卧床等致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高凝状态使循环受阻而致。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溶栓、祛聚和抗凝。中医辨证施治避免了单纯西医治疗的时间性、创伤性及副作用的不足。1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 ,根据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属于“脉痹”、“恶脉”范畴 ;其发病机制为湿热之邪外侵 ,以致气血瘀滞 ,脉络滞塞不通所致 ;辨证分型大多有脉络湿热、脉络湿瘀、脾虚湿阻、湿热下注等。中医治疗本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内治、外治、内…  相似文献   

8.
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似属祖国医学“脉痹”范畴,于己百教授曾治愈一例,现介绍如下。 赵某,女,32岁,已婚。初诊:1975年5月16日。 一月前,自觉脐旁右侧腹壁不适,活动受限,渐感疼痛,压迫时尤甚,近日更剧,痛不能扎裤带,接触衣服时也感不适。曾在某院诊断为“腹壁静脉炎”,抗菌治疗无效,求治于于老。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在四肢,可发生在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在胸腹壁,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表现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因多不明确。该病属于中医学的“恶脉”、“艑病”、“赤脉”、“黄鳅痈”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脉络所致。自2000年元月至2003年10月,笔者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3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静脉炎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于浅部静脉者,称为浅部静脉炎;发于深部静脉者,称为深部静脉炎。本病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腔内静脉,最大危险性为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属中医“脉痹”、“恶脉”等范畴。近几年,我科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了静脉点滴溶栓类药物外,还配合中药内服,进行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1.临床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发病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8岁;浅静脉炎者46例,深静脉炎者54例。2.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标准:中医外科学的外科疾病为准…  相似文献   

11.
<正>血栓性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脉痹"范畴。从1990年至今本院采用回阳通脉解毒法治疗145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5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54例;年龄28~73岁。有外伤史者17例,有受凉史者36例,  相似文献   

12.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下肢特别是小腿的静脉曲张引起的炎症反应.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属于中医"脉痹"、血瘀""膝疮"的范畴.临床上按照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恶脉”、“青蛇毒”、“黄鳅病”,“(月扁)病”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发病阶段,而且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是引起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我院从1975年至1985年采用辨证分型治120余例,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0例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可呈现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治疗不及时可并发静脉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因此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防治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36例血栓性静脉炎发作患者,进行复方三黄抗栓膏外用联合通塞脉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氯丙嗪静脉注射引发血栓性静脉炎的防护措施。方法 将尼丙嗪分别与普鲁卡因和东莨菪碱配伍,并加入等量稀释液后,取一例贵要列脉实施注射(最多3次)。结果 与氯丙嗪加稀释组比较,血栓性静脉炎发病率明显降低,经X^2检验,P〈0.01和P〈0.05)。结论 普鲁卡因和东莨菪碱对氯丙嗪静脉注射引发的血栓性静脉炎均有预防作用,而以普鲁卡因的效果为最佳。本文还讨论了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产后、术后、外伤、长期输液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可分为浅层静脉炎和深层静脉炎。其病因是湿热蕴结、瘀血滞留脉络,导致脉中血流不畅、血脉凝结。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们采用中医药对54例患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之疾患,中医属"脉痹"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症多与络脉有关,是因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发病也不像经脉那样快速传变,而是以络脉不通为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8.
孙玉杰 《当代医学》2009,15(9):89-90
目的探讨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诊断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2008年11月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症状多变,保守治疗显效率为953%。结论产后血栓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58例附属肛肠医院心脑血管病科王树炜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内科李富承德市邮电局卫生所李建国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深部,中西医结合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先有静脉内的血栓形成,以后发生静脉对血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脉通汤治疗下肢静脉炎的疗效.方法:用自拟脉通汤为主加减,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50例.结果:28例浅静脉炎者全部治愈,22例深静脉炎患者18例全部为好转(水肿大部消退,能行走,皮色、皮温均正常),4例改行手术取栓.结论:自拟脉通汤治疗下肢静脉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