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976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59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血压病的38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并计数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病例4801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3591例(74.8%),男性2189例,女性140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冠状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的X线解剖特征与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近段狭窄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搜集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0例,分别测量其LM的直径、长度、分叉角度、LAD及LCX近段病变的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50%和<50%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LAD、LCX、LM分支显著狭窄组和非显著狭窄组,并引入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等临床指标。分析LM分支近段显著狭窄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及显著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LM直径(4.28±1.04) mm, LM长度(11.90±5.52) mm, LM分叉角度(73.20±37.83)°,男性患者LM分叉角度明显大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分支近段狭窄发生率男性(175/240,72.92%)高于女性(100/160,62.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LCX及LM分支近段有显著狭窄与无显著狭窄患者年龄及LM直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传统的因素外,L...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伴发颈动脉狭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冠心病(CAD)伴发颈动脉狭窄(CS)的发生率。方法 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血管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50%及累及情况,将CAD患者分为1、2、3支病变组(包括左主干受累);以CS≥70%为切分点,比较CS在不同亚组间的伴发情况;同时将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及相关生化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CAD患者中,1支病变25例(25.8%)、2支病变34例(35.0%)、3支病变38例(39.2%)(包括左主干受累);32例(33.0%)CS≥70%,包括颈动脉闭塞6例。CS分布情况:1支病变组4%(1/25)、2支病变组38.2%(13/34)、3支病变组47.4%(18/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CS密切相关(P〈0.05)。结论 单支病变合并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多支病变欲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行颈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 ,共纳入 84 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患者 ,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随机抽取 15 5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变化以评估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的安全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成功率高 (99.6 % ) ;造影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 [术前 :(77± 11) μmol/L ,术后 :(78± 5 ) μmol/L ,P >0 .0 5 ];肾动脉狭窄总体发生率为 19% (16 1/ 84 7) ,明显狭窄 (>5 0 % )占 7.1% (6 0 / 84 7) ,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 3.9% (33/ 84 7) ;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明显狭窄与年龄 (>70岁 )、高血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显著相关。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对准确发现肾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4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斑块、狭窄者72例为观察组。再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a组)39例,冠状动脉病变伴高血压病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24例,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影响。结果: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明显相关,狭窄程度越显著,病变支数越多,其血清Hcy水平越高(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高血压病组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对于冠心病及高血压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2型糖尿病(病程≤5年)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观察两组动脉狭窄发生率、动脉狭窄病变分布及动脉狭窄程度等内容。结果: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6.71%,而N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82%,差异显著。两组动脉病变均以多支狭窄为主,DM组多支动脉狭窄率占79.25%,而NDM组占49.00%,差异显著。两组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脑动脉狭窄,且狭窄范围更广泛、多发。病程5年之内的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141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其中将冠脉造影过程中监测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而血压<140/90 mmHg为对照组,观察术中血压升高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以正常和狭窄<50%为主,而观察组则以狭窄<50%和狭窄>50%为主,观察组狭窄>50%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业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狭窄,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用体重指数评价体重指标,对造影正常和异常以及体重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的体重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年龄和性别也有差异;体重指数超重、肥胖组的冠状动脉发病率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亦有关(P〈0.005);随着体重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也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高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因素。结论体重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随体重增加冠状动脉发病率增高,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的因素,年龄及性别亦有相关性,它们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高龄患者8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颈、股、股浅、胭动脉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 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的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颈、股、股浅、腘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原冠心病患者387例,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总结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无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移居平原居住组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移居组(16.1%vs 35.4%,P〈0.01)。结论高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糖尿病、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密切相关,术后移居平原可能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肠系膜上动脉CDFI超声成像,分析肠系膜上动脉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0例正常老年人和30例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的SMA血流情况进行观测,同时行脑动脉DSA造影进行对比分析.观察:①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病变范围与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关系;②脑梗死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者分布的特点.结果 有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的SMA的血流量和血管直径比正常老年人相应参数明显减小,收缩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1)和阻力指数(RI)明显增大(P<0.05);脑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越严重.结论 老年人脑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脑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越严重,应重视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UCG,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21患者进一步行MRI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147例中, UCG发现67例心尖部肥厚.左心室造影示126例左心室舒张期形态均呈"黑桃"样改变,诊断阳性率85.7%.冠状动脉造影示19例冠状动脉有狭窄.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好的方法,并能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1年5月期间确诊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狭窄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分布差异性不大(P〉0.05);重度狭窄组的Califf危险记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1);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比例方面Califf危险记分I〉2分组显著高于0分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分布较为一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脑动脉的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 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白质病变(WMLs)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脑血管病与WML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417例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并给予脑白质病变评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高血压程度(P=0.007)、同型半胱氨酸(P=0.010)、糖尿病患病时间10年以内(P=0.033)、吸烟40年以上(P=0.003)是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06)、高血压程度(P=0.028)、吸烟史(P=0.00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同型半胱氨酸值、高血压等级是影响WMLs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越大,高血压程度越重,同型半胱氨酸值越高的患者WMLs程度越重;年龄越大,高血压程度越重,吸烟40年以上者吸烟时间越长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WMLs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211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男104人,女107人,年龄50~75岁(60±3·5岁)。术前对有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存在缺血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为阳性,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1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8例(60·7%,其余患者无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未造影),其中30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造影阳性率23·4%。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80·0%),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随诊4~3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RA评价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了解症状性糖尿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狭窄程度.方法:176例无症状糖尿病患者、148例有症状糖尿病患者和144例有症状无糖尿病患者接受了头颅MRI、头颅3D TOF MRA和颈部CE MRA检查.比较各组间狭窄血管数和狭窄程度,并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有症状糖尿病患者脑实质以腔隙性脑梗死和缺血灶多见,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最大,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有症状的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明显.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和C反应蛋白(CRP)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性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发病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表明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必要应用MRA来全面评估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ei指数检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50%~74%),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75%~94%)进行三尖瓣环右室室间隔及游离壁Tei指数测定。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右心功能亦受损,Tei指数能用于评价右心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眩晕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87例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病变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287例患者中有病变血管194例(67.6%),单纯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8例(6.3%),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78例(27.2%),颈内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同时病变15例(5.2%),单纯椎动脉先天性细小、迂曲延长68例(23.7%),颈椎骨质增生致椎动脉在椎内段形成环形狭窄15例(5.2%),未见血管病变108例(37.6%).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