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干扰素(Interferons IFN又名基因工程干扰素)(赛若金)联合阿昔洛韦(Acyclovir,ACV 又名无环鸟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36例,发现对血清ALT,HBV-M均有明显改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院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主要是HBV的不断复制造成的。常规的对症治疗,如保肝降酶等措施.仅起辅助作用。要想控制乙肝的病情发展必须进行病因治疗,即抗病毒治疗。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0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干扰素α1b+胸腺肽α1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α1b组),均在保肝、护肝及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疗程3个月。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乙肝核酸(HBV—DNA)载量阴转率、HBeAg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的治疗,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该方法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吴浩如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96-97
慢性乙肝治疗多以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调节、防止肝功能损害、控制乙肝慢性化进展为主,其中抑制HBV-DNA复制是重中之重[1]。阿德福韦酯及干扰素α-2b是如今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但单用疗效不甚理想[2]。本研究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为探讨干扰素 (Interferons)与免疫调节剂胸腺肽 ,又称胸腺素 (Thymopoietin)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2 0 0 0~ 2 0 0 2年上半年 ,我们对 48例慢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乙肝 )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48例慢乙肝患者均符合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经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乙肝。其中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40岁。患者乙肝病毒病原学为大三阳 (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 ) ,HBV -DNA定量 (PCR法 ) >5 0万拷贝 /ml ,肝功ALT >12 0U/L ,抗HCV阴性。乙肝病程均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15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扩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 DNA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转氮酶总体呈下降趋势;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氮酶有关,转氮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用药前HBV 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月末HBV DNA转阴者,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3月左右,平均转时间为3.4月;干扰素治疗前HB VDNA女性低于男性,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HBV DNA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转阴平均时间为1.9月,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行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对照组80例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后每2周复查1次,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CA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干扰素α-1 b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表现为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伴发热、呕吐、腹泻,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选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和阿德福韦单药治疗组.在治疗基线和治疗第24、48和96周检测患者生化、HBVDNA载量和乙肝两对半定量,比较2组间96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96周,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85.3%)优于单药治疗组(70.6%),联合治疗组HBVDN阴转率(93.9%)优于单药治疗组(72.4%),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46.3%)优于单药治疗组(23.2%)(P<0.05).结论 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0 0 3年我院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门诊或住院慢性乙肝患者 96例 ,诊断符合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 ,均符合下列条件 :(1)HBeAg和HBVDNA阳性 ,不伴有肝硬化 ,无HAV、HCV、HEV、HIV重叠感染 ;(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酶 (ALT)升高达正常值 2~ 10倍 ,总胆红素 (TBIL)正常 ;(3)病程相对短 (<10年 ) ;(4 )无伴发病 (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亢、妊娠等 ) ;(5 ) 1年内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按 1∶1∶1的比例抽签法随机分成…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为我院 1 994~ 2 0 0 3年住院、门诊患者 ,男 1 2 6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 32岁。诊断均符合 1 995年 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HBsAg、HBeAg持续阳性 ,ALT1 0 0~ 84 0u/L。每组病例各有 4 0例血清胆红素 (TB)升高 (2 2~ 96 3μmol/L) ,病程 <1 0年。治疗前半年内均未进行过抗病毒、免疫制剂治疗。1 2 治疗方法1 2 1 A组 :1 0 0例 ,男 6 3例 ,女 37例 ,予α 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 (深圳市科兴生…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为探讨国产α-1b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观察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住院的病人,以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病程均大于6个月,谷丙转氨酶(ALT)均持续升高(正常值<45u/L),总胆红素正常(正常<262μmol/L),血清检查:HBsAg(+)、HBeAg(+)、HBV-DNA(+)。并排除肝硬化及合并甲肝… 相似文献
14.
胡建福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3):229-230
目的探讨叶下珠胶囊联合干扰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男71例,女27例,年龄14岁~60岁;对照组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14岁~60岁。治疗组:IFN-α2b,5MU,1次d-1im,15d后改为隔日一次im;叶下珠胶囊0.75,3次d-1po,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2b,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61例(62.2%)ALT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仅34例(48.6%)正常,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72.4%HBVDNA阴转,58.2%HBeAg阴转,55.1%为近期完全应答,对照组分别为62.9%,47.1%和5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有66.3%为持续完全应答;而对照组则为27.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果显示IFN-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效果好,明显优于单用IFN-α组,大大提高了IFN-α的远期疗效,使复发率明显降低,是CHB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商红卫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7):59-59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n EHFRS)的发病机制有病毒的直接损伤和免疫病理学说,所以早期使用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药物治疗,对缩短病程、减轻病理损伤、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3年3月~2006年4月联合应用α-2b干扰素(凯因益生)与黄芪注射液治疗HFRS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反应规律 ,寻找早期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实用指标 ,我们观察了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例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 0例病例均为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深圳市东湖医院以及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的住院或门诊病人。慢性乙肝的诊断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 (北京 )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1] 。其中治疗组 90例 ,对照组 6 0例。两组患者年龄 ,已知乙肝病毒感染史 ,用药前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性别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严炜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5):605-60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AB)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武汉市第八医院诊治的80例小儿A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AB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伴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实验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满意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武汉市第八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满意率分别为95.0%与9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与77.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7.314, 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喘憋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12.8±6.7)d,(1.6±1.1)d,(1.7±0.1)d及(5.5±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5±5.8)d,(7.8±2.5)d,(3.3±1.0) d及(9.2±3.2)d,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78,5.55,12.31,P<0.05)。实验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 结论目前,小儿AB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效果理想,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20.
<正>目前临床上干扰素被较多应用于治疗漫性肝炎,但在关于治疗时间问题上,由于大多数的研究者采用了相似的治疗方案,因此,不能作出评价。从1991年起,我们采用不同疗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