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糖尿病性水疱病(Bullosis Diabetlcorum)是糖尿病的皮肤并发症.Kramer于1930年首先描述本症.1967年由Cartwell和 Martz正式命名为糖尿病性水疱病.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好发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皮损特点类似种痘样水疱病,病理组织活检可见异形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和(或)外周血中可检查到EBV阳性细胞.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施细菊 《护理研究》2006,20(9):2349
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科住院新生儿头皮输液共280例,发生渗漏致局部肿胀、小水疱、静脉炎共23例,其中出现局部肿胀18例,单纯小水疱4例,小水疱伴静脉炎1例。23例中22例经局部处理,30min至4h局部皮肤肿胀、小水疱迅速消退,无皮肤损害发生;1例小水疱伴静脉炎致局部溃疡坏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是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并发症之多,冠居群病之首.其中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不易愈合.针对DM患者这一特殊的健康问题,我院自1997年12月~2001年6月,采用一种自制液湿敷治疗22例DM患者皮肤损害,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天疱疮51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任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0):1502-1503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病,患者出现广泛性水疱、表皮大面积剥脱,常伴有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1997年4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天疱疮患者5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臧德华  王学红  吴情 《护理研究》2012,26(2):158-159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指病人在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轻者局部出现红斑、瘙痒、色素沉着、干性脱皮,重者出现水疱、渗出、溃疡坏死.2008年2月-2010年11月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害病人34例,给予湿性敷料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儒彪  谢春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1-132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合并糖尿病(DM)患者术前放化疗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对2003年4月~2007年4月176例直肠癌术前放化综合治疗患者,其中DM患者14例,予针对性护理;统计肛周皮肤、直肠黏膜急性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及病理降期,与无DM的162例比较,总结其有效性.结果 综合治疗过程中,有/无合并DM病例肛周皮肤、直肠黏膜急性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秩和检验发现DM组放疗中更易出现程度较重的皮肤毒性反应(P<0.001)、黏膜反应(P=0.046)及血液性毒性(P=0.005),但基本控制在Ⅰ~Ⅱ度(按CTC3.0标准),无患者因反应严重中断治疗.病理降期无DM者T降期率42.6%(69例),DM组T降期率57.1%(8例)(P=0.292).无DM者N降期率42.0%(68例);DM组N降期率64.3%(9例),两组N降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6).结论 合并DM直肠癌患者术前行放化综合治疗,皮肤、黏膜、血液毒性反应程度较重,但只要予以针对性护理,均能与无DM者一样很好耐受,有很好的治疗依从性,且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全身皮肤起水疱22年,逐年龄皮肤增厚及干燥性脱屑.病史特点:患者父母亲述:该患者出生后第3天躯干部起水疱,破溃干涸愈合,愈合面粗糙脱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对老年患者使用甘露醇易发生皮肤水疱。现将1990年我院5例患者在使用甘露醇时发生皮肤水疱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76岁。其中出血性  相似文献   

10.
韩红芳  曹丽然 《护理研究》2007,21(12):3253-3253
糖尿病水疱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改变的皮肤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长、病情控制较差和全身营养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发病率为1%。我科2006年10月-12月收治2例糖尿病合并水疱病人,发现时水疱均已经破溃,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加工后的茶叶末进行皮肤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1例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并行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患儿女性,7岁.2年内面部、四肢及躯干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疱破后结痂,遗留痘疮样瘢痕,伴长期间断发热.皮肤活检:表皮内见多房水疱,水疱内、真皮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中等大小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围绕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呈小叶状分布,伴血管中心性浸润和坏死.肿瘤细胞间穿插分布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45 RO、CD8、TIA-1、穿孔素、粒酶B和LMP-1(+),而CD56(-);原位杂交EBER(+).结论 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淋巴瘤是好发于儿童的罕见皮肤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皮疹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改良气囊止血带使用方法对皮肤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上肢气囊止血带改良使用方法对手外科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选择手外科住院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囊止血带使用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气囊止血带使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皮肤红肿、水疱、破溃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肢体皮肤红肿、水疱、破溃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气囊止血带使用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皮肤红肿、水疱、破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是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疾病,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皮肤部簇集状多组水疱疹,伴有神经痛.我院于1997年4月至1999年2月,采用静滴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高锰酸钾治疗带状疱疹7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一种以高分子吸收树脂为主要材料的气压止血带新型保护衬垫,探讨树脂衬垫预防气压止血带致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使用气压止血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气压止血带受压处垫医用石膏棉纸保护,实验组采用树脂衬垫.结果 对照组局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皱褶压痕,皮肤水疱2例;实验组受压局部皮肤无皱褶压痕,未出现水疱.将两组皮肤损伤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医生使用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使用树脂衬垫能降低气压止血带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双黄连治疗压疮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疮是受压组织长期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发硬、变色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1].我院自2001年-2002年采用双黄连治疗压疮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施细菊 《护理研究》2006,20(25):2349-2349
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科住院新生儿头皮输液共280例,发生渗漏致局部肿胀、小水疱、静脉炎共23例,其中出现局部肿胀18例,单纯小水疱4例,小水疱伴静脉炎1例。23例中22例经局部处理,30min至4h局部皮肤肿胀、小水疱迅速消退,无皮肤损害发生;1例小水疱伴静脉炎致局部溃疡坏死。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年龄5h,足月剖宫产。因轻度窒息、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经产科转入。入院时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明显三凹征、唇周发绀、反映差。立即置暖箱,面罩给氧,按医嘱给予抗感染、镇静、止血、纠酸、脱水、护脑、静脉营养等处理。输液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例糖尿病性水疱病的护理,提出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皮肤及水疱的继发感染,正确处理水疱。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水疱瘸(Bullosis Diabeticorum)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糖尿病(DM)并发症,本病往往不引起重视,现将我们所见病例报告如下。例1 男,54岁,确诊DM已15年,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住院4次。平时尚能坚持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近三周来“三多”症状及下肢浮肿加重。因指(趾)端、足背反复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的水疱性损害二月余,于1983年7月20日住院。体检:体温37℃,消瘦,眼睑及下肢轻度指压性水种,心、肺、腹未见异常,右足跟、大姆指出现蚕豆大小脓疱疹2个,左右手指出现黄豆大小水疱3个,酷似烫伤水疱,疱壁菲薄而透明,充满清澈渗液。化验:白细胞和分类偏高。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diaketes metllitus,DM)患者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发生感染及扩散,部分患者最终需要截肢,极少数患者甚至发展至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DM 438例,其中28例继发糖尿病足,发病率6.39%,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护理及预防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水疱痘疮样淋巴瘤是一种EB病毒(EBV)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表现为暴露于阳光的皮肤表面,尤其是面部,出现丘疹、水疱疹破溃结痂等~([1])。水疱痘疮样淋巴瘤反复发作且预后差,2年生存率仅为36%~([2])。目前,水疱痘疮样淋巴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化疗后引起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伤口长期不愈合引起皮肤破损部位感染是水疱痘疮样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