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梗塞左室心肌重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左室心肌重量(LVM)的准确测量对高血压病等疾病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因形状假设等限制性使其测量LVM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分别测量了19只实验犬的在体心脏左室心肌重量,并与左室心肌重量的实测值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结扎前后,三维超声心动图的LVM测值均与其实测值高度相关(r分别为0.95,0.96;SEE=2.2g,2.1g)。结论认为,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均可准确测量LVM,为临床定量评价左室肥厚提供了新的准确方法,尤其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定冠状窦血流评估心肌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可行性及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心肌肥厚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静脉注射潘生丁,分别测量静息状态(Rest)及注射潘生丁后(DPM)冠状窦血流频谱收缩期、舒张期、舒张末期逆行心房波最大流速(S、D、A)及流速积分(VTI-S、VTI-D、VTI-A),以(VTI-S+VTI-D)-(VTI-A)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对冠脉循环损害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探讨高血压对冠脉循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10例,高血压病组34例,根据是否有心绞痛症状,将高血压病组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TEE)检测受试者静脉注射潘生丁前后冠状窦血流参数,以潘生丁负荷后与基础状态下冠状窦前向血流比值为冠脉血流储备(CFR)指标.结果高血压病组CFR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55vs3.00±0.55,P<0.001);高血压病有症状组的CFR明显低于无症状组(1.67±0.32vs2.39±0.58,P<0.001).结论CFR减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静息或劳累性心绞痛的机制之一;TEE探测冠状窦血流评估CF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对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主要改变,对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与应用单一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心肌淀粉样变,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6例存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15例存在心肌内散在颗粒状强回声;18例存在左心房增大,14例存在右心房增大;17例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减退;14例存在射血分数减低;12例存在心包积液;心电图表现为:15例存在心电图低电压,5例存在胸导联异常Q波,8例存在心律失常,2例存在ST段改变。单独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65%(13/20)。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有助于心肌淀粉样变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定量评价右室肥厚的新方法,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系统,测量了17只实验犬在体心脏右室游离壁心肌重量,并与其解剖学测值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测值高度相关(r=0.95,SEE=1.29),且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表面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准确评价右室肥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左室肥厚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的方法评价左室肥厚对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分三组甲组为11例无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者,男9例,女2例,年龄(48.91±7.18)岁,共27支冠脉,包括前降支10支,回旋支6支,右冠脉10支,对角支1支。乙组为16例有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但无左室肥厚者,男9例,女7例,年龄(56.63±9.83)岁,共41支冠脉,包括前降支16支,回旋支11支,右冠脉13支,对角支1支。丙组为14例左室肥厚者,男9例,女5例,年龄(60.14±8.98)岁,共28支冠脉,包括前降支9支,回旋支7支,右冠脉12支。用CardiometricsFlomapⅡ仪器和0.014英寸多普勒钢丝测量远端平均峰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D/SVR)、血流储备(CFR)和近端与远端流速比(P/DVR)。左室心肌重量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法测定。结果与甲组相比,丙组冠脉远端基础状态APV显著较高(P=0.0023),而冠脉远端CFR显著较低(P=0.031)。丙组冠脉远端CFR亦较无左室肥厚的乙组低(P=0.034)。同时左室心肌重量与左冠脉CFR呈负相关(r=-0.36,P<0.05)。乙组CFR虽较甲组低,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左室肥厚引起基础APV升高,是造成冠脉血流储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冠脉狭窄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血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慢性冠脉狭窄时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血流(MBF)的关系,以探讨慢性可逆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的发生机制。方法于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近端以安放“水膨胀”式缩窄器的方法,建立13只慢性多支冠脉狭窄犬模型。二维超声评价室壁增厚率(%WT),放射性微球定量心肌血流量(MBF)。结果术后第7dLAD和LCX供血区的平均%WT较术前均已降低(P<0.05),但MBF在术后第21d才出现降低(P<0.05)。术后第7d26个(26/50)心肌节段表现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在15对配对的RWMA和非RWMA中,两者的M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BF与%WT间无明显相关(P>0.05)。然而术后第42d,在13对配对的RWMA和非RWMA中,RWMA的MBF均明显低于非RWMA(P<0.05),且36个RWMA的MBF均与%WT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01)。结论慢性冠脉狭窄时,存活而收缩功能低下的心肌可伴或不伴MBF的降低,表明反复性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均在慢性可逆性左室收缩功能低下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室壁不同部位局部心肌肥厚的发生率及左室假腱索与局部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二维超声测量52例局部心肌肥厚患者各节段室壁厚度、最厚及最薄室壁节段数目、增厚室壁节段数目,统计分析最厚及增厚发生的部位以及不同室壁厚度情况下假腱索附着点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局部心肌肥厚组最厚节段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室间隔基部,其次为左室侧壁心尖段;室间隔基部及左室侧壁心尖段的假腱索附着点阳性率显著高于左室其他室壁节段。局部心肌肥厚组增厚节段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与非增厚部位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71对66/761,χ2=233.47,P<0.0001);局部心肌肥厚组增厚节段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76.1%)与最薄节段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2.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P<0.001);局部心肌肥厚增厚节段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与最厚节段假腱索附着点的阳性率(9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4)。结论假腱索附着点是局部心肌肥厚的易发部位,假腱索的牵拉可能是局部心肌肥厚始动或触发的综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兴芹 《临床医学》1999,19(8):19-20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肥厚已作为临床主要诊断手段,超声显示因病因不同图像改变不尽一致,本组对114例不同病因所致心肌肥厚的部位、程度作了详细观察,以了解肥厚心肌与疾病的关系及转归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同步实时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心尖两腔观和左室心尖长轴观,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半定量显示局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采用牛眼图模式分别定量测量HCM组和正常组左室6个壁12个心肌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分别比较:①HCM组与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后壁TTP;③HCM组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TTP。结果HCM组室间隔中段TTP较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明显延迟(P〈0.01),HCM组左室后壁TTP较正常组左室后壁TTP明显延迟(P〈0.05),HCM组肥厚节段TTP较非肥厚节段明显延迟(P〈0.05)。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收缩不协调,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探测30例高血压患者和10例对照的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冠状窦前向血流(CSF)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DBP,冠状窦直径,CSF均明显增加(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DBP,冠状窦直径,CSF均明显增加(P<0.05-0.001),而无心肌肥厚组仅LVMI明显增加(P<0.01),与无心肌肥厚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CSF明显增加(P<0.05-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心肌重量增加起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应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循环损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定量评价左室肥厚的新方法,本文采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系统,测量了18只实验犬冠状动脉结扎前后的在体心脏左室心肌重量(LVM),并以LVM的解剖学测值为标准对照,与M-型超声Penn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结扎前,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及Penn氏方法的LVM测值均与其实测值取得了高度相关(r分别为0.95,0.91,SEE分别为2.1g,3.6g),两种方法所测LVM与其实际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1);冠状动脉结扎后,Penn氏方法的测量结果与LVM实际值的相关性显著下降(r=0.63,SEE=7.9g),而3DE方法的测值仍与LVM的解剖学测值保持高度相关(r=0.96,SEE=2.2g)。表明:3DE可准确测量LVM,且不受左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因而在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肥厚时,较之传统的M-型超声Penn氏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M型、二维或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经食管超声技术,筛选出28例EH病左室肥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卡维地洛治疗前后行经食管超声检查,记录潘生丁负荷状态及基础状态下冠脉血流参数,计算冠状动脉储备(CFR)。 结果 2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卡维地洛治疗后CFR显著性升高(P〈0.05);基础状态及潘生丁应用后充血状态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速度积分均有升高,其中充血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显著下降(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增加的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左室质量指数下降的数值(△LVMI)呈负相关(r=-0.39,P=-0.038)。 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地升高EH左室肥厚患者CFR;具有消退EH左室肥厚的作用;CFR的改善与肥厚的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窦血流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3例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平面TEE的系统研究,并在其中34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利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其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结果:尽管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所有患者均可探查到在二尖瓣上与左心房横径平行的冠状窦长轴,但声束与血流夹角明显>60°,因此未能获得得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多平面TEE在食管-胃底交界处104°(100°~110°)方位时,所有患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二维图像和血流频谱(声束与血流间的夹角<30°),成功率为100%。典型的冠状窦血流频谱呈收缩期和舒张期正向频谱和一较小的舒张末期逆向频谱。冠状窦直径在心动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舒张末期达到最大(4.53~12.7mm,平均8.35±1.93mm)。高血压病的冠脉储备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3±0.55,2.97±0.55,P<0.05)。结论:多平面TEE探查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雅丽 《华西医学》2010,(10):1786-178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3.33%和51.85%,明显高于非LVH组(28.67%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2种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材料与方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检测左室肥厚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先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舒张期三尖瓣口充盈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心房收缩峰值(A),并计算E/A值;再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及计算e/a值,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脉冲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E、A比值均小于1(E/A1),而健康组E、A比值均大于1(E/A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e、e/a值均较健康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室肥厚可引起右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显像均适合应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右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2种方法所测e、e/a值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科素亚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9名高血压病人用科素亚及35名高血压病人用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心肌重量(LVM0,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血压及IVS,PWT,LVM,LVMI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科素亚与卡托普利一样有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