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炮制“火力”与“火候”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药炮制中“火力”和“火候”的概念、意义及最新进展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提出了以红外非接触测温技术判断中药炮制中的“火力”大小的新方法。引入了在线式红外测温仪,获取了中药炮制中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借以判断中药炮制中“火力”的工艺参数和解决炒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计算机、摄像视频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火候”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药炮制火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中药炮制火候的历史沿革及概念,火候与炮制品质量的关系等加以综述,指出古今火候的概念是统一的,其含义包括火力运用和药材内外变化两个方面,并从火候角度对阿胶珠的古今制法加以剖析,指出火候是影响炮制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共性技术之一——“火力火候”的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纯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926-1928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传统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受社会关注。作者旨在探讨中药炮制共性技术之一——“火力火候”问题,并提出了研究相应问题的思路。1问题1.1技术方面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包括炒法、炙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炮制技术可操作性指标的欠缺等,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对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客观化研究,行业引进与"火力"、"火候"相关专用检测装置;加大对中药炮制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增加实验课教学比重,教师和学生努力配合、加强交流;编制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技术指导》等,以期真正提高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炮制过程中“火候”对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有直接影响。但药材炮制过程中存在火候判断模糊,全凭人工经验把控火候终点;炮制机制不明确;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炮制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中药炮制的火候控制程度体现在中药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而“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中药的“形、色、味、成分”的综合判断,与中药炮制过程火候的调控相联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解决思路,一是文献挖掘,对传统文献、药工经验采集整理,深刻揭示炮制火候意图和方法演变;二是遵循古法、探究原理、创新炮制工艺技术;三是建立相关标准作业程序(SOP),量化火力火候,为制定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提高炮制产品品质,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风湿、类风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对青风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综述了青风藤研究进展,旨在为青风藤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火候”是对中药炮制时所用火力的大小、强弱及加热时间的长短和药材炮制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特征的一种综合概括。历代医家都对炮制品的质量十分重视,如《本草纲目》有:“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影响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火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传统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受社会关注.作者旨在探讨中药炮制共性技术之一--"火力火候"问题,并提出了研究相应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罗小萍  陈德伟 《中成药》1993,15(12):38-39
中药炮制是中医辩证用药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学科。中药炮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出现该炮不炮,该制不制,生用整用,粗炙滥炙现象,本文就目前中药炮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1.中药炮制文献整理研究现在的炮制方法大多来源于古代,其炮制论述都零散地记载于历史医药文献中。为此,众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武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87-87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科学有效煎中药,将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疗效。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们应针对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及所煎中药的性味,按煎具、用水的选择、煎煮火候的把握、煎煮时间的长短及医生的嘱咐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1.
蒙古国是毗邻我国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卫生保健主要由国有医疗机构、私营诊所和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三部分构成,覆盖面广但资源不均。由于民风及气候原因,该国消化系统疾患较为常见,导致蒙古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肝癌等。蒙古国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亲缘,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较其他国家更为民众所接受。蒙古国的传统医学与中医学长期相互交流与影响,互相促进发展,并受到蒙古国法律的保护。目前蒙医的传承、蒙药的研发与保护、非药物疗法的推广等问题是制约蒙中传统医药发展的因素。建议蒙中传统医学通过联合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加大草药研发与保护力度、扩大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共同推进传统医学在世界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是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多民族、多宗教联邦制国家。医疗保险以初级卫生保健模式为主,私营医疗保健为辅。伊拉克的传统医学以伊斯兰医学为主。2000年,在我国政府支持下伊拉克建立了中医中心,但因安全问题,中心的管理与经营存在人员不足、水平有限、后续支持难以持久等问题。目前,中医药尚未纳入伊拉克医疗保险体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就医选择,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强现有中医中心建设,提高中医药教育的可及性,加强两国传统医学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中医药在伊拉克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其医疗保健工作由州政府负责,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免费医疗"服务体系。印度传统医学历史悠久,阿育吠陀(Ayurveda)、自然疗法(Naturopathy)、瑜伽(Yoga)等为其主要代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随宗教交流及贸易活动传入印度并被印度人民熟悉。针灸在印度已取得独立合法地位,其国内拥有多家针灸诊所和针灸协会,但针灸应用仍缺乏系统的行业标准,除针灸外中医药其他疗法在印度尚缺乏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抽查我院2006年~2008年的归档病历,并结合我院药品动态监控数据,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覆盖临床各科,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但也存不合理应用的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但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空间与时间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然而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便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观:时空合一与时空分离。它们分别是中国与西方的时空观。中国尚合,西方尚分,而分合之源就在时空观。时空合一意味着融合、贯通,这正是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合流的奥秘;时空分离意味着分解、还原,而分解、还原最基础的学科是数理化,这正是西医与数理化联姻的原因。形态属于空间,功能属于时间,中医与西医的时空观不同,意味着在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中,形态与功能的涵义不同。从时空观出发,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诸如中医的脏象究竟是形态的还是功能的,为什么经络、命门、三焦有名无形等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心血,她特有的魁力引多少医学大家为其折腰.时至今日,我们应为她的精采而自豪.现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浅薄,急功近利,正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反之又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作为传承中医文化的中医人来说,我们应时时反醒自己,有没有真正学好中医,把握真传?这是我们每个中医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中医药文化在美国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治大局与大势,通过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价值意义,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发展前景及战略,以期揭示促进中医药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各种动力,加速中医药对外传播的进程,增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自成一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与西医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长。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面对新的改革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针对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的服务领域萎缩、人才匮乏、管理体制落后、创新不足等问题,下一步需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积极鼓励开展中西医合作诊疗,大力推进中医药推广普及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药药理紧密相关,微生态机制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方向。诸多的肠道菌群功能类群中,产丁酸菌是肠道菌群的一个重要功能类群,其能够发酵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内源蛋白等产生代谢产物,其菌群的失调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因产丁酸菌的重要次级代谢产物是丁酸,而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短链脂肪酸,在维持肠道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影响细胞分化和凋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多糖具有含量多、不易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够被肠道菌群分解利用的特点,可以作为细菌碳源,对包括产丁酸菌在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从肠道细菌的功能和从菌群碳源的多糖成分研究中药药理,是中药微生态机制研究的新领域,亟待加强。该文结合最新文献和自己中药微生态药理工作,综述了丁酸的作用、产丁酸菌利用中药多糖的分子机制、中药多糖与产丁酸菌关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产丁酸菌与中药多糖之间的联系,并对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抛砖引玉,为基于"产丁酸菌——中药多糖"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