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膈肌膨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报告在我院治疗的3例成人膈肌膨出症,并结合文献予以复习。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61~66岁,病程1~20年;均为左侧完全型膈膨出;患者伴有呼吸及消化系统两种以上的症状。3例均在全麻下采用经胸路径进行手术,采用切开膈肌双层褥式缝合术。结果:术后早期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成人膈肌膨出症采用以切开膈肌双层褥式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膈肌膨出症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1例膈肌膨出症经胸手术9例,经腹手术2例。1例因误诊为创伤性膈疝行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7例膈肌切开间断水平双层褥式缝合,4例行不切开膈肌折叠缝合术。结果:术后7例呼吸、消化系统症状消失;4例症状减轻。胸部透视膈肌位于第7肋水平以下,活动度良好,纵隔、心影正常。术后2周出院,10例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查胸部X片,膈肌位置正常8例,2例位置较出院时相对升高1个肋间,1例失访。症状完全消失8例。结论:对于膈肌膨出症的诊疗关键在于诊断,诊断明确后外科治疗效果较好,经胸切开膈肌水平双侧褥式缝合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创伤性膈疝病例,其中左侧膈疝12例,右侧5例,开放性损伤10例,闭合性损伤7例。本组全部采用手术治疗。采用胸部切口8例。腹部切口7例,采用胸部切口加腹部切口2例。结果:手术治愈15例,2例死于复合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结论:CT和X线检查是诊断膈肌破裂和创伤性膈疝的主要诊断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膈肌膨升症较为少见。我院1973~1987年收治4例报告如下:例1:女,23岁,教师。有心慌气促及胸闷、上腹部胀痛2年。胸片发现左膈顶部位于第3肋前份,心脏右移。食管吞钡发现膈下食管弯曲,胃底部紧贴膈下。术中见膈肌中心腱菲薄呈膜状,肌部发育不全,膈神经细小。行在膈肌矢状切开,间断褥式折迭缝合。术后半年复查膈肌复位于第8肋平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在胸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78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第 1次胸片及胸部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对骨折的检出率低于胸片 ,对血胸的检出率高于胸片且能避免胸片误诊 ,对气胸、肺挫裂伤、肺不张、纵隔气肿、纵隔增宽、膈肌破裂的检出率均高于胸片。结论 CT对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纵隔异常、膈肌破裂诊断价值高 ,对肋骨骨折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成人先天性膈肌膨出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戈烽  肖蜀梅 《北京医学》1995,17(6):329-331
1970-1984年手术治疗12例成人先天性膈肌膨出症,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安全型8例,局限型4例。临床表现以胃肠道不全梗阻为主,部分病人可长期无症状。胸透是诊断是最佳及最简便的方法,肺功能检查结果可反映膈肌功能手术治疗膈肌膨出症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不佳。认为手术适应证为因该病所致呼吸窘迫、且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小儿先天性膈膨升23例。讨论了该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无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间断褥式缝合术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8.
贾俊海  杨敬致 《甘肃医药》2013,(11):876-877
目的:探讨特殊情况下致膈肌膨出的急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结合我院确诊的因乘坐火车穿越隧道时诱发膈肌膨出1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例以突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伴意识不清、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经拍片、腹部B超、腹部CT扫描确诊为膈肌膨出,经转送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针对特殊原因下出现的膈肌膨出,在急诊室处置时,要认真分析病情,仔细鉴别,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详细、全面的了解病史,以免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小儿先天性膈膨升23例。讨论了该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无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间断褥式缝合术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0.
膈肌膨升症也称膈肌膨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膈部分或完全上移,可造成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以及消化系统症状,以左侧多见。以往手术治疗膈肌膨隆主要是膈肌折叠缝合术,但该方法术后膈肌膨隆复发率高,往往需要行再次手术。本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人工疝补片(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生产)行左侧膈肌重建术治疗左侧膈肌膨隆症23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善义  许德辉  王杰  李大刚  韩标 《安徽医学》2012,33(11):1529-1532
目的探讨膈疝的胸部X线征象及钡餐造影应用价值,对胸部X线检查出现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2例患者经钡餐造影和部分手术证实为膈疝的胸部X线征象及钡餐造影表现。结果膈疝具有下列征象:①膈面异常:膈面轮廓不清,假膈面升高;②胸腔纵隔心影重叠区异常阴影:膈上囊状影或团块影(可含气、液平面),且与膈肌不易分开;胸腔宽大气液面;胸部侧位见心后食管走形区大小不一的囊状影或肿块影;下肺野心膈角区囊状影;胸骨后前肋膈角区团块影;单侧肺野蜂窝状透亮影;③胸腔阴影形态的可变性:不同时间、不同体位阴影的形态、密度及内容物可发生变化;④临近脏器异常:纵隔向健侧移位,腹腔脏器上移位;⑤钡餐造影发现钡剂进入胸腔阴影内。结论单纯胸部X线征象可以高度提示膈疝的诊断,钡餐造影对明确膈疝的诊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膈疝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13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检查资料,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膈疝的影像特征,并对膈疝影像特点进行分析,与临床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本文共13例膈疝患者,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4例膈疝患者左侧膈肌破裂,胸腔左侧出现肠管影像,3例患者胃腔及肠管向上突入左侧胸腔内,5例患者左肺挫伤,肠管影突入左侧胸腔。结论螺旋CT能够准确的对患者胸部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做出及时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应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胸部创伤165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DR与CT检查,比较DR与CT诊断准确率。结果:DR与CT表现均呈复合性创伤;DR检出123例,检出率74.55%,CT检出165例,检出率100%;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与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DR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是常规检查的首选,但存在一定的漏检率,CT具有清晰度高、检查准确性高的优点,是DR检查的重要补充。对于创伤较严重的患者,应首选CT作为初诊检查手段,以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 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 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并与其传统 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15例食管癌螺旋 CT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与传统 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 ,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2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 15例食管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 ,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3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 ,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 :螺旋 CT图像较传统 CT图像及 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A 67-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chest tightness and vomiting of one-week duration.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bowel sounds were heard on the left chest. Plain chest x-ray, barium swallow, and CT scan suggested gastric volvulus with diaphragmatic hernia. At laparotomy there was complete agenesis of the left hemidiaphragm with no diaphragmatic remnants seen and no associated lung hypoplasia. This is an extremely rare condition and careful assessment is need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diaphragmatic hernia and agenesis of the diaphragm as more cases could be diagnosed in the future as a result of good perinatal care of agenesis of hemidiaphragm AHD and long term survival to adulthood.  相似文献   

17.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66-67,70,16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X^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X^2=11.423,P=0.015)、恶性龛影(x^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X%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X^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食管石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15例胃、食管石症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2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胃石症的X线表现为胃內移动性充盈缺损影,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单发居多。充盈缺损块影表面可见条状、斑片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阴影,边缘呈锯齿状;透视下钡浆呈分流状,通过胃的两侧清楚地勾画出胃石的轮廓。CT检查胃石密度不均,表面毛糙呈颗粒状,居于管腔中央与管壁无粘连。结论胃、食管石症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真分析总结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食管裂孔疝(EHH)的临床认识并探讨CT对EH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4月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证实的20例EHH的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见18例疝囊及疝内容物位于脊柱左前方,2例位于脊柱前方或右侧。其中,20例清晰显示膈上疝囊及"胸腔胃黏膜征",显示疝入胸腔之胃体呈"束腰状"改变者14例,疝囊形态呈现"电缆线征"者2例,口服造影剂的6例患者及行CT增强扫描的8例患者CT图像显示经食管裂孔延续于膈下胃腔的黏膜皱襞,并与膈下胃壁呈均匀一致性强化;3例患者亦可见部分大网膜疝入胸腔,13例CT轴位及MPR图像显示食管裂孔的膈肌脚间距增大。结论 EH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EHH的多种征象,对确诊不同类型的EHH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