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4.02±1.8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6.72±2.81)d,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恢复率为46.86%,对比两组的肢体肿胀程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术后的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吴宇嫦  谢丽行 《当代医学》2009,15(18):127-12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对45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5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16~72d,均为一期愈合。随访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特点康复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对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真正体现了现代护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勇  唐铭海  柯伟宁 《华夏医学》2012,25(4):526-52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152例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四肢骨折固定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2周后,患者痛苦指数、术后四肢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较2周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积极地进行四肢骨折手术固定,能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四肢致畸率,对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于骨科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32例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四肢功能恢复评分对照。结果:护理组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骨折四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骨折后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骨折愈合率、脑功能恢复、四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脑功能恢复情况和四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有效降低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功能以及四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4):375-377
目的观察无痛护理化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痛护理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护理化干预能降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可行性以及对预后的积极作用。方法:2014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12.14±1.31)周vs(14.35±1.43)周,P0.05];观察组肘内翻(0 vs 6.13%)、肌肉萎缩(1.27%vs 8.86%)和关节僵硬(1.27%vs 10.1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稳定性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96.8±6.6)分vs(90.2±6.3)分,P0.05]。结论: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恢复肘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锁骨骨折患者给予术后康复护理,观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42例患者术后经过康复护理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Lazzano疗效评价标准评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配合术后康复护理治疗老年锁骨骨折疗效可靠,患者恢复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9月-2003年9月我科共收治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63例,骨折早期内固定23例,非手术治疗40例,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后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愈合及脑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后者。笔者认为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伤情复杂严重,应根据创伤的具体情况尽早进行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颅脑损伤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严重并发症,促进肢体及脑功能恢复,从而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具体时段内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展开研究,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1周肢体肿胀情况、焦虑抑郁、疼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无肿胀22例,对照组无肿胀15例,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48.22±5.36)分,SDS(49.11±3.25)分;VAS(3.11±0.22)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216例,根据患者损伤程度评分(ISS)、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预后估计选择骨折外固定与内固定手术。结果住院期间转诊27例,死亡11例,其他患者均存活。存活患者中治疗颅脑损伤同时早期行骨折内固定127例,外固定5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患者骨折处在10~15 d出现骨痂,6~7周达到高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77±1.69)周。结论四肢骨折合并中重度颅脑损伤临床处理较为困难,合理选择骨折手术时机与固定方法,可提高患者骨折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患者94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分析采用手法整复在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80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进行治疗。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治疗的优良率为80%,患者骨折开始愈合的时间为(13.6±4.3)周。结论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对本次病例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骨折在较短的时间内愈合,愈合的效果也较好,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排序编号,采用号码箱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帯规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康复护理只针对患側肢体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观察组选择患侧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进行康复干预。康复训练后6周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23.17±4.26)分和(4.22±1.33)分;对照组分别为(23.68±4.36)分和(4.42±1.24)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7&56±7.30)分和(17.59±2.33)分;对照组分别为(63.19±6.12)分和(12.44±2.51)分。2组患奢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側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EJ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35例患者均于彻底清创、复位固定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和西医康复护理。结果病人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减轻程度、骨折伤口愈合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彻底清创,及时将开放性骨折转为闭合性骨折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关键,紫云膏加快了伤口愈合;康复护理使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骨折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经延伸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肢体功能康复状况、骨折愈合的程度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骨折出院患者实施系统的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骨折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1~2008—12收治的10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格拉斯哥评分5-15分,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50例,非手术治疗53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手术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愈合及脑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后者。结论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全身的救治,而且为肢体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37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病人有无骨感染,有无延迟愈合和功能恢复的进展程序为评价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的患者无骨感染,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快,术后4周都能扶双拐负重行走。结论:护理程序运用于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护理中,是促进骨折痊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时使用外固定支架的特点、方法。方法 :自 1998年开始对 2 5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 ,在积极治疗脑外伤的同时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四肢骨折。结果 :除 2例因原发性脑外伤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 ,肢体功能正常 ,无严重骨折并发症发生。结论 :认为对脑损伤患者合并四肢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外固定 ,有利于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及器官衰竭 ,降低死亡率 ,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