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40-4142
目的对比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每组88例,A组给予奥氮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5),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奥氮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7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5.3%,80.9%,奥氮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奥氯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60例白次住院痴呆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利培酮治疗,每组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结果: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奥氮平组起效快于利培酮组。组间比较:在治疗2周末两组间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有显著差异(F:0.003及0.042,P〈0.05),余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临床有效率:奥氮平组80%,利培酮组76.7%。两组产生副反应少,严重程度轻:结论:奥氮平治疗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更快,且副反应轻而少.安全性好,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朱庆  姚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15-3116
目的:研究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分为氯氮平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治疗观察4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t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IR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MI、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IR的升高程度氯氮平大于利培酮(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对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糖脂代谢、瘦素、催乳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衢州市第三医院老年科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齐拉西酮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每组85例。测定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scores,PANSS)和糖脂代谢指标及瘦素、催乳素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催乳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催乳素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 齐拉西酮对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糖脂代谢、瘦素和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40例,共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分别用BEHAVE—AD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在治疗第8周末,BEHAVE—AD量所有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奥氮平组治疗第2周末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利培酮组治疗第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8周末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奥氮平起效快,EPS少,更适用于老年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7.
谭余龙 《中国病案》2011,12(11):71-72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组)75例和对照组(利培酮组)73例,分别服用奥氮平、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月、4月、8月及12个月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同时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在痊愈率、显效率、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在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失调等方面少于利培酮组,在体质量增加方面多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均好;但是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联合喹硫平、喹硫平联合奥氮平、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有激越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分层分组法分为阿立哌唑联合喹硫平组(I组)、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组(Ⅱ组)和喹硫平联合奥氮平组(Ⅲ组)。治疗后,对三组患者进行PANSS—EC评分,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EC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1d后PANSS—EC评分:I和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和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PANSS—EC评分:I和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和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3d、5d、1周、2周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Ⅱ组相比,I和Ⅲ组在震颤、失眠、肌强直等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喹硫平或喹硫平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控制效果明显.对后续治疗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激越行为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罗海龙 《河北医学》2013,(11):1633-1636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口服治疗。采用PANSS评分评价疗效,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利培酮组为9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PANSS总分和BEHAVE—A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奥氮平组的PANSS总评分优于利培酮组,治疗后2周奥氮平组的BEHAVE~AD量表评分由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奥氮平起效快,而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于志淼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85-2886
目的:探讨非经典精神科药物奥氮平和经典精神科药物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血清催乳素及体重增加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12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血清催乳素测定,用药后10周,奥氮平组50例,氟哌啶醇组78例测定,并在治疗前、后测量体重及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服用氟哌啶醇组血清催乳素有明显增高(P〈0.01),奥氮平次Z(P〉0.05);两组体重都有增加,但奥氮平组增加速度大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氟哌啶醇较大,奥氮平次之;对体重的影响,奥氮平较大、氟哌啶醇次之。  相似文献   

11.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不同。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药物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末的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者疗效相差不大,但喹硫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各40例,共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评定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和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项目分、阴性项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项目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PS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奥氮平组(63.7±8.5)分比(53.4±7.8)分;齐拉西酮组(72.6±9.3)分比(53.1±7.2)分,P均〈0.05],且齐拉西酮组较奥氮平组更高(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19,40),TESS评分为(11.2±4.4)分,而齐拉西酮组分别为42.5%(17,40)与(10.4±3.8)分,与奥氮平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相当,耐受性良好,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利培酮和奥氮平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服用利培酮、奥氮平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2、3周后采用Bruce方案进行运动平板试验,测定其达到亚极量心率所用时间或自感筋疲力尽所需时间,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服药前及服药1周后,两组患者达到亚极量心率时间及终止试验时自我疲劳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药2周及3周后两组患者达到亚极量心率时间显著降低,利培酮组2周为(12.02±1.83)min,3周为(10.04±1.67)min,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奥氮平组2周为(13.97±1.94)min,3周为(12.17±2.12)min,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止试验时自我疲劳等级显著增高,利培酮组2周为(17.90±3.41),3周为(18.80±2.55),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奥氮平组2周为(17.00±3.58),3周为(17.10±3.05),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可有效评估利培酮和奥氮平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尽早发现潜在的心功能障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71例TRS患者按随机系统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给予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时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脱组5例。两组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8、12周末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8、12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量表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末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周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25.81%,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TRS阴性症状较单用利培酮治疗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瑜  张霞  张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10-3110,3214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而治疗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显效率为65.6%,有效率为84.4%;利培组分别为62.5%、81.3%。两组间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χ^2=0.07,0.11,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组,治疗期间两组合用苯海索及苯二氮草类药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喹硫平不良反应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代谢综合征的预治方法。方法:将2009年lO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二甲双胍组(研究组)和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另将同期100例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原治疗基础上合用二甲双胍)。分别在入组前及入组后4、8、12周末测定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三酰甘油(TG),同时采用PANSS和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12周,研究组FP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研究组和对照纽体质量、BMI、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对照组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7%者26例(55%)、研究组7例(15%)。治疗4周后。治疗组体质量、BMI、FPG和TG水平均下降(P〈0.05)。3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但3组PANSS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17%(8/48)、15%(7/47)和14%(14/97)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改善长期服用奥氮平所致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崔建新  刘罕隽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43-1145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1例)、利培酮组(36例)和喹硫平组(37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结果 3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3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奥氮平组WCST正确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z=-3.404,P〈0.01;z=-3.171,P〈0.01),错误反应数和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3.404,P〈0.01;z=-3.164,P〈0.01),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仅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2.583,P〈0.05;z=-1.988,P〈0.05);3组间随机错误数奥氮平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P〈0.05)。结论 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氮平治疗,均维持治疗8周。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PANSS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实验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1,P〈0.05),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后实验组不良反应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明显疗效,且前者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总评分(PANSS)、整体治疗有效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中,除了试验组患者在第2周时的PANSS分数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肌强直、震颤和静坐不能的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起效快,治疗效果好,相对于利培酮而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卫敏  刘伟锋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87-1288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利培酮和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血糖、血脂及胆固醇等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共调查使用利培酮及喹硫平治疗2年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分别测量其身高和体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按药物使用情况将两用药进行比较。结果:a、利培酮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喹硫平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喹硫平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比利培酮组高,除体质量指数外,余(P〈0.05)有统计学意义;b、两组糖耐量降低发生率相当,2型糖尿病发生率利培酮组高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除空腹血糖外,余(P〈0.05)有统计学意义;d、多元逐步线型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因素分别为甘油三酯、年龄、病程(P〈0.05)。结论:使用利培酮及喹硫平,均易致患者肥胖,且易导致患者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