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晖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4):163-164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对天津市水阁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随机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各46例。联用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加苯巴比妥片治疗。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联用组患儿在出生后第6~7天的额部、胸部以及腿部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用组患儿治疗后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联用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明显。新生儿身体各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有利于降低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探讨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出新生儿黄疸患儿1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以茵栀黄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观察两组儿童退黄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儿童在退黄时闻及疗效上均有差异性,两组疗效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茵栀黄颗粒、维生素C丸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疗效观察.方法 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口服茵栀黄颗粒(1.0g,日3次)、维生素C丸(0.03g,日3次).对照组生后6小时内始口服妈咪爱基础上确诊后加口服茵栀黄颗粒、维生素C丸,其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测经皮胆红素值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优于单口服茵栀黄、维生素C治疗.结论 茵栀黄、维生素C联合妈咪爱早期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妈咪爱散、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一种更简单、方便、安全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散、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三药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持续时间治疗组为(4.8±1.1)天,对照组为(7.9±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为(77.24±12.01)μmol/L,对照组为(95.78±18.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散、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经济方便,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妈咪爱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9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加口服茵栀黄、妈咪爱;对照组9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83例(92%),有效5例(5.6%),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6%。而对照组显效21例(23.3%),有效41例(45.6%),无效28例(31.1%),总有效率68.9%。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妈咪爱口服治疗,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黄疸治疗时间的作用,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值、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总胆红素平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照射及常规综合措施治疗新生儿黄疸与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相比能缩短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速度更快,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茵栀黄口服液预防388例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从而减少胆红素性脑损伤。方法:将遵义医院的760例新生儿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的新生儿在生后第1天予口服茵桅黄口服液;对照组不用。结果:预防组72h胆红素增高值为(137.5±6.9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8.86)μ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治疗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将105例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54)与对照组(n=51).对照组应用妈咪爱,治疗组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观察两组用药后疗效、治愈天数及总胆红素值. [结果]用药后治疗组疗效、治愈天数及总胆红素值明显优于照组. [结论]妈咪爱、茵栀黄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鲁晓事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54-5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蓝光及苯巴比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散剂,对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总胆红素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组新生儿共计8 648例按经皮胆红素值超过220.6μmol/L进行光疗,对黄疸出现早、上升快的则提前光疗,血胆红素水平超过342.0μmol/L,光疗失败或有严重溶血病的进行换血治疗。2011组新生儿共计9 706例,分为高危儿、中危儿、低危儿3个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进行相应处理。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人两组均除外。结果:2011组光疗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1),2011组换血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5),两组新生儿没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黄疸患儿的管理效率,减少过度光疗,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又提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率,降低换血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疸降至102.6μmol/L以下时间治疗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及蒙脱石散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预测及干预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预测方法与干预措施进行监测及临床综合对比分析。结果:122例黄疸患儿经目测观察法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别与血清胆红素组进行比较并进行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122例患儿蓝光治疗后,119例痊愈出院,3例因胆红素持续保持高位实施换血疗法,均经1次换血成功,出院后经连续两个月每周复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正常。结论:新生儿黄疸如未经适当及时有效地处理则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临床蓝光治疗是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另外,还可以考虑抚触及水疗等非药物性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新生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观察组)100例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黄疽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时间短、程度轻,黄疸发生率低。结论母乳有轻微的通便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和胆红素的清除,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99例,分成A、B两组,A组43例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苯巴比妥药物治疗;B组56例为治疗组,给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结果经治疗,B组治疗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A组,新生儿恢复较快,治愈时间少于A组,有效率相比于A组较高。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促进患儿较快恢复,有效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区医学杂志》2015,(15)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黄疸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苯巴比妥片5 mg/(kg·d),分3次口服,观察组采取茵栀黄口服液(1/3支/次,3次/d)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2袋/次,3次/d)对患儿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疗效、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34,P0.05)。治疗后第3、5天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31.5±30.05)、(140.62±29.32)μmol/L,观察组分别为(195.5±32.11)、(120.11±25.2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89、4.590,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观察组为2.7%。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功能障碍与黄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索听力功能筛查在辅助诊断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慈溪市2 900例黄疸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听力功能筛查结果,比较听力功能障碍儿童和听力功能正常儿童TSB检测值及B/A值。结果:共筛查2 900例黄疸新生儿,TSB检测值156.2~672.4μmol/L,B/A值在(3.2~10.5)×10-3,10例新生儿被确定为听力功能障碍,其中男6例,女4例;黄疸新生儿中的听力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3%。听力功能障碍儿童TSB检测值为(482.5±112.5)μmol/L,B/A值为(6.3±2.8)×10-3;听力功能正常儿童TSB检测值为(185.4±28.9)μmol/L,B/A值为(4.2±1.7)×10-3,听力功能障碍儿童TSB值及B/A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听力功能筛查有助于诊断新生儿黄疸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延迟、逾月不退时接种乙肝疫苗(HepB)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方法采用追踪调查、动态了解新生儿黄疸延迟,逾月未退时接种HepB后的反应特征;用放射免疫法(RI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结果调查18月龄~36月龄儿童615例,均为早期新生儿黄疸延迟,及时或推后全程接种HepB者,抗-HBs阳性率平均86.1%。两组之间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新生儿黄疸未退期接种HepB平均抗-HBs阳性率80.9%,新生儿黄疸退净期接种HepB平均抗-HBs阳性率92.8%。结论新生儿黄疸逾月未退接种HepB可能是新生儿HepB免疫接种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新生儿黄疸逾月未退应推迟HepB的第2剂次接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正常足月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培菲康0.5 g口服和生理盐水5~10 ml(39~41℃)灌肠,每日均3次。观察2组治疗1~4天前后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浓度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