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科根据不同科别患者构成比、不同月份及不同时段的患者就诊规律加强急诊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对急诊不同科别患者的构成比、每年不同月份和各季度不同时段患者就诊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急诊科患者以内、儿科为主;4-7月及11-12月就诊患者较其他月份多;周六、日和节假日每日就诊量较正常工作日明显增多;9-16、18-20这两个时段总就诊量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就诊患者在急诊不同科别、每年不同月份及每天不同时段就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可根据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时段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假、进修学习,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晋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84-786
目的: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合理分配急救资源,体现"急重优先"原则,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制订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划分区域收治,由各区域护理人员从急救、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提高了急诊分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风险意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陈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67-7168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规避风险的管理策略。结果实施急诊危重患者的风险管理,使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增强了法制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加强了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术操作训练。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避护理风险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科抢救区危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急诊科抢救区2987例危重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及转归时间分布、疾病谱和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3位危重病;男性多于女性;60~79岁老年组抢救人数最多;病死率由高到低前3位疾病是院前猝死、血液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急诊抢救患者全年出现2个就诊高峰,分别为4月及12月,全天就诊高峰在16:00~20:00。结论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是急诊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抢救对象主要为老年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应根据急诊抢救患者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人员及物资;建立病死率较高的几种急性单病种的绿色通道,建立院内合作团队,提高抢救成功率;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普及高危人群的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疾病谱和就诊规律,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13107例急诊就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情况。结果外伤、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占据急诊前5位,男性多于女性。24h就诊人数以18:00—21:00时段为全天高峰,20:00就诊人数最多,1:00—6:00时段最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和就诊时间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提示在就诊高峰期应加强护理人力及物品的合理配置,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欧文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49-6449
护理陪检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陪检,对保障患者的及时救治至关重要。国内外的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中有50%以上属于非急诊患者[1],急诊就诊人数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病房收容的上升,而护理人员的人数并未明显增多,这就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3d以上患者的情况,分析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如下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满足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需求;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护士人力不足。结论本院急诊留观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疾病类型多样,护士人力不足,应改变急诊的护理工作模式,加强对护士进行老年患者疾病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315-3316
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全程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服务;试验组实施全程综合护理模式。试验组在接受急诊救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危重疾病急诊救治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全程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旨在为以后的护理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500例急诊留观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就诊的500例急诊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患者护理危险因素中,护理人员因素20例、科室硬件因素10例、管理制度因素10例、感染因素8例、患者因素16例;经全方位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全方位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分级在基层医院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创伤性内科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由分级护士根据《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快速评分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将患者进行急诊分级,然后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急诊分级后,平均就诊时间和护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和医生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级系统应用于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基层医院急诊科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识别和分析急诊科在抢救病人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结果 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下降.结论 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护理风险的全程动态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边界应急机动队在肾脏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应用无边界组织的管理模式,按照制订的无边界应急机动队人员选拔标准在肾脏科选拔18名护士,成立肾脏病研究所无边界应急机动队,制订护理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激励机制,对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根据护理工作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调配.结果 应急机动队一年共完成特级护理626人次,特级护理时间5 460 h,机动护士工作时间1 027 d;提高了危重患者气道管理、液体管理、导管护理、环节质量和门诊患者满意度(P<0.01);提高了无边界应急机动队护士的专科抢救技能.结论 无边界应急机动队缓解了应急情况下护士编制相对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应对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护理部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成立防疫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并启动应急管理预案,配合实施应急管理工作,持续管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多措并举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结果 在护理部应急管理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该院一线2 800余名支援护士顺利协助并完成发热门急诊、隔离病区、方舱医院及其他一线病区患者的重症抢救、检验检查、诊疗转运等救援工作。 结论 该院护理部通过制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和构建精准化管理策略,为指导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防控疫情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和时间分布规律,提高急诊留观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对2010年9361例急诊留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留观月份和各时间段内留观人数分布、疾病种类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头晕、腹痛查因的人数最多,位居前3位,女性多于男性,平均留观时间中位数为3.0h,3、8月留观人数最多,患者留观时间集中于8:00~22:00,8:00~12:00为全天高峰.结论 应根据患者留观的疾病谱和时间规律,科学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和加强业务培训,以提高急诊留观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增强急诊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护理安全问题”调查问卷,对北京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85%的急诊科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急诊工作紧张身心疲劳”、“查对不严谨”所致;80%认为是由于“先进仪器使用经验不足”所致;认为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急诊环境嘈杂”、“护士数量不够”、“急诊管理监督教育不力”分别是75%、65%、60%、60%。结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急诊科护士的质量与数量及急诊科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是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服务环节的护理质量。方法完善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及管理目标;通过修订急诊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督促、检查和评价环节质量,促使终末质量提高。同时强调急诊工作的连贯性,抓住急诊衔接关键接口,制订服务流程图,保证实施,不断总结,持续改进。结果急诊科质量检查达标,服务满意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与持续改进,有效地控制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对514例急诊ICU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4例急诊ICU监护患者在护士的密切观察和严格护理管理下,家属满意度为99%。结论加强急诊ICU监护患者的护理管理,是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Aims and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emergency nurse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who receive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oncology settings. Reasons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are examined, specific sources of clinical risk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who require emergency care are discussed and cost implication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 are analysed. Background. Given the increased administration of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settings, emergency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Emergency departments are the major entry point for acute inpatient hospital care of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chemotherapy. Design. Systematic review. Results. Chemotherapy‐rela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have considerable clinical and cost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and the healthcare system. Strategies to improv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 complications and reduction in preventabl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cancer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cancer care. Conclusions. Nurses are well placed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hemotherapy management and lead interventions such as a specialist oncology nursing roles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to guide patients through their chemotherapy cycles. These interventions may prev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setting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require access to specialised care to manage distressing symptoms, as they are at significant clinical risk because of immunosuppression and may not exhibit the usual signs of critical illness. A team approach both within and across nursing specialities may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increase effective use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急诊科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引进了护理干预概念并开展相关工作,此期间收治患者1268例,另外选择实施护理干预前2009年1~12月收治的754例患者,将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80.00%;实施后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例,实施前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0例,实施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全年常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6.48±12.14)分,(86.44±10.43)分,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过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指导护理管理工作。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的急危重症科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不同学历、职称、年龄的护士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方面。结论 应采取切实措施,避免长期紧张源的刺激,缓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维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格心理素质的急诊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