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谷胱甘肽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谷胱甘肽组 (治疗组 ) 2 8例及促进乙醇氧化组 (对照组 ) 2 2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温水洗胃 ,并给予利尿、胃肠黏膜保护剂及静脉补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为 (75 .8± 0 .5 )min ;对照组为 (132 .8± 0 .6 )min。给药后 1h清醒情况 (例数 ) :治疗组 2 5例 (89.2 9% ) ,对照组 7例 (31.82 % )。结论 :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促进乙醇氧化疗法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臧立新  张兰芳 《医药导报》2005,24(12):1123-112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重度乙醇中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中静脉滴注,继以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纳洛酮首剂静脉注射0.8 mg,以后每1 h再给药0.4 mg,直至患者清醒,对照组只静脉注射纳洛酮,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4.87±1.96) h,对照组(6.23±2.17) 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84,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郑康  ;张家明 《中国药房》2014,(44):4184-4186
目的:比较盐酸纳洛酮与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催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昏睡者给予盐酸纳洛酮0.4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浅昏迷者给予盐酸纳洛酮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所有患者再给予盐酸纳洛酮20μg/kg(剂量范围1.2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 ml中静脉推注后,浅昏迷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昏睡者给予盐酸纳美芬0.1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h后评价疗效,观察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剂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剂量、平均住院时间、主治药费、总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催醒较盐酸纳洛酮疗效更显著,且治疗费用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1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1共 12 5例 ,对照组 10 6例 ,均为急性乙醇中毒和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 ,治疗组 2为 17例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 3组患者均先给予吸氧 ,洗胃 ,利尿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 1:昏睡者按 0 .4~ 0 .8mg·h 1 ,浅昏迷者按 0 .8~ 1.2mg·h 1 ,深昏迷者和 (或 )呼吸抑制者按 1.2~ 2 .0mg·h 1 静脉注射纳洛酮 ,或将纳洛酮按 0 .0 1~ 0 .0 4mg·kg 1 ·min 1 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或 0 .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 ,直至清醒、恢复自主呼吸为止。治疗组 2 :昏睡者给予 0 .4~ 0 .8mg纳洛酮静脉注射 ,无效者 5min后同一剂量重复 1次 ;浅昏迷者给予 0 .8~ 1.2mg纳洛酮静脉注射 ,无效者可每隔 5min后重复同一剂量 1次 ;深昏迷和 (或 )呼吸抑制者给予 1.2~ 2 .0mg纳洛酮静脉注射 ,无效者可每隔 5min后重复同一剂量 1次 ,直至清醒 ,恢复自主呼吸。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呼吸兴奋药。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及不适症状 ,准确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 1清醒及呼吸改善平均所需时间比对照组短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 2治愈率 94.1%。治疗组 1和治疗组 2有 4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 )合用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65例各种病因的眩晕病人 ,分为治疗组 36例 (男性 19例 ,女性17例 ,年龄 4 6±s 11a)和曲克芦丁组 2 9例 (男性13例 ,女性 16例 ,年龄 4 8± 10a)。治疗组给予利多卡因 2 0 0mg和复方丹参 16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静脉滴注 ,qd。曲克芦丁组给予曲克芦丁 60 0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均 2~ 7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9% ,曲克芦丁组的总有效率为 83%(P >0 .0 5)。结论 :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对眩晕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络酮注射液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颁发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应用醒脑静20ml+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纳洛酮用于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剂量0.4mg+50%葡萄糖40ml缓慢静注,用一昏睡及昏迷期,剂量0.8mg+50%葡萄糖60ml缓慢静注,必要时可每隔1小时重复注射1次;对照组50例以常规方法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轻、中度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重度中毒患者神志清醒时间分别为(28.63±5.12)分钟(,115.75±20.55)分钟,而对照组分别为(126.3±9.57)分钟,(385.48±24.36)分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静与纳洛酮合用对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纳络酮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院前急救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60例,在现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2mg。观察起效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等临床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选择既往50例仅予常规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纳洛酮后,SpO2恢复至95%以上时间为(6.1±1.4)min,清醒时间为(16.5±4.3)min,对照组SpO2恢复至95%以上时间为(8.4±1.5)min,清醒时间为(25.4±3.1)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0例 ,病程 (3± 1 4)天 ,给予脑神经生长素 2~ 4ml肌注 ,1次 /d ;10~ 2 0天者2 8例为A组 ,2 0~ 30天者 2 2例为B组 ;对照组 5 0例 ,病程 (3 5± 1 0 )天 ,给予胞二磷胆碱 75 0mg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用药 10~ 2 0天者 2 6例 ,2 0~ 30天者 2 4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 80 %和 6 4% ,(P <0 0 5 ) ,无不良反应。结论 :脑神经生长素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所致神经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 ,且用药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爱维治在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分为爱维治组 4 8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8例 ,年龄 (32±s9)a ,16~ 4 2a ,爱维治 1.2 g静脉滴注加纳洛酮 0 .8mg静脉推注 ;对照组 4 2例 ,男性 36例 ,女性 6例 ,年龄(33± 8)a ,18~ 4 7a ,维生素B6 0 .2 g、维生素C 2 .0g静脉滴注加纳洛酮 0 .8mg静脉推注。结果 :爱维治组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为 (97± 6 2 )min ,对照组为 (138± 90 )min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加用爱维治对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 :15例为纳络酮组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1.0±s 2 .0 )a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为 (4.2± 1.5 )分。 18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9± 4 )a ,GCS为 (4.1± 1.9)分。对照组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 ,iv ,纳络酮组除给予 2 0 %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注射外 ,给予纳络酮注射液 4mg·d- 1,iv ,治疗时间为 2 0d。采用颅脑损伤转归分级 (GOS)的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采用纳络酮治疗的病人 ,良好率为 6 0 % (9/ 15 ) ,对照组良好率为 17% (3/ 18)。 2组比较P <0 .0 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纳络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 ,能够明显地提高生活质量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 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 ,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 ,d 3及d 5各用 5BU ,静脉滴注 (静滴 ) ,胰岛素剂量视病人血糖高低而异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内 ,50 0mL/d ,静滴× 14d ;2 0 %甘露醇 2 50~50 0mL/d ,静滴× 7~ 14d。对照组 54例 ,用右旋糖酐_4 0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内加入脉络宁注射液 2 0mL/d ,静滴× 14d。 2组病人于治疗的d 2 ,d7,d 14进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d 14评分值 7±s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 9分 (P <0 .0 1)。结论 :上述 3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红花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将 6 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随机分 2组。红花组 30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 0mL +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iv ,gtt ,qd× 10d。丹参组 3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 16mL +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iv ,gtt ,qd。结果 :对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红花组为 90 % ,丹参组为 87% (P >0 .0 5 )。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为 6 3% ,丹参组为 37% (P <0 .0 5 )。红花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丹参组 (P <0 .0 5 )。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13.
黄芪、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黄芪加丹参组 30例,用黄芪注射液 16 mL(含黄芪 32 g)和丹参注射液 16 mL含丹参 24g);丹参组 20例,用丹参注射液 16 mL。均置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 20 d。于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血浆依前列醇(PGI_(2))和凝血哑烷A_(2)(TXA_(2))水平。结果:黄芪加丹参组临床疗效、血TXA_(2)下降值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前者 90%和 75%, P< 0. 05;后者 53 ng· L~(-1)±24 ng·L~(-1)和 35 ng· L~(-1)± 22 ng· L~(-1), P< 0. 01),但血PGI_(2)增高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黄芪与丹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丹参。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评价谷胱甘肽对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88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病人分为2组 ,52例用谷胱甘肽治疗 (下称治疗组 ) ,36例用复方氨基酸 (下称 9AA)和金水宝胶囊 (下称Cs 4 )治疗作对照组。 2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组每日用谷胱甘肽 12 0 0mg静脉滴注 ,qd× 2~ 4wk ;对照组用 9AA 2 50mL静脉滴注 ,qd× 2~ 4wk ,无肾功能衰竭 (肾衰 )者仅口服Cs 4 0 .99g ,tid× 4wk。结果 :2组中对急性肾衰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64% (P <0 .0 5) ;对血尿、蛋白尿总有效率分别为 89%和 85% ,57%和 50 % (P <0 .0 1和P <0 .0 5)。结论 :谷胱甘肽对药物性急性肾损害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吲哚美辛对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急性颅脑损伤病人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2±s9a),在常规治疗(20%甘露醇、细胞色素C、脑活素静脉滴注)基础上采用吲哚美辛片25mg,po,tid,共7d;另设急性颅脑损伤病人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1±8a)仅用常规治疗作对照。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ICP和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表(GCS)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前组ICP显著低于后组(P<0.01),而GCS计分前组显著高于后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具有降低急性颅脑损伤ICP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FDP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4±s17a)用FDP20g,静脉滴注qd×20d。对照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7±17a)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21d。结果:FDP组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FDP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轻、中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97例,分成2组,治疗组62例,不停抗结核药,加用谷胱甘肽 0. 6g,静脉滴注,qd × 3wk。对照组 35例,停用抗结核药,不用谷胱甘肽。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肌苷、维生素B_(1))。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 66%,治疗前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差值治疗组分别为:(- 69±43)IU·L~(-1),(-116±17) IU·L~(-1),(-74±14)μmol· L~(-1);对照组为:(-34± 41) IU· L~(-1),(- 40±14) IU· L~(-1),(- 41±11)μmol·L~(-1)。结论: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洛美沙星口服与静脉滴注治疗伤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洛美沙星口服与静脉滴注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 :伤寒病人 65例 ,男性 3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36.6±s 2 .8)a ,19~ 5 8a。分治疗组 33例 ,在一般补液、退热的同时加用洛美沙星 0 .3g ,po ,bid ;对照组 32例 ,在一般补液、退热的同时加用洛美沙星注射液 0 .2 g ,iv ,gtt ,bid。 2组均以 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2组发热、嗜酸粒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为 (6.9± 1.4 )d ,(11.5± 2 .6)d ,对照组为 (5 .6± 1.2 )d ,(10± 3)d差异有非常显著和显著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脾肿大等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10 .1±2 .9)d和 (9.4± 2 .4 )d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8% ,治疗组为 85 % ,与细菌清除率相一致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洛美沙星口服疗法与静脉滴注疗法治疗伤寒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吲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吲激酶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0±s10a),予吲激酶胶囊40mg,po,tid;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9±8a),予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剂5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30d。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3%,对照组43%,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外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而对照组除血沉以外改变均不明显。结论:蚓激酶加丹参治疗组疗效优于丹参对照组,蚓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